正文 第23章 慌亂是缺乏能力的表現(1)(2 / 3)

一年,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眾攻打會稽,書呆子氣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這樣,由於毫無防備,賊兵長驅直入,王凝之及諸子都被賊兵殺害,謝道韞舉措鎮定,命令婢仆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來到大街,賊兵如潮水般湧來,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謝道韞抱著小外孫被送到孫恩的麵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兒,以為是王氏子孫,即命令左右將他殺死。謝道韞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

【評析】

謝道韞的臨危不亂、鎮定自如令她的敵人都為之折服。鎮定也是一種自製力,在危險或是突發事件降臨時,依舊能夠保持住以往正常的思維和勇敢。鎮定這種能力,越是在危難時越能體現出來。像王凝之那樣,聽到有賊兵來攻打自己,便驚慌失措,隻知道求神拜佛。一個庸才遇到危險時,必定隻會表現出本能的反應,就是自己認為最有安全感的行為,卻不能獨立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味的逃避和畏縮;而一個人才遇到危難時,卻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氣魄,他們可以冷靜分析、果斷勇敢去麵對一切挑戰,失敗了也不彷徨,依舊如故。這種人怎麼能讓人不敬佩呢?

謝道韞的例子很說明問題,正是因為她的果敢和鎮定,才得以保存自己和小外孫的性命。如果她也像王凝之那樣毫無主見,遇事慌張,恐怕早就成了敵人的刀下之魂或被擄去受一時之苦。鎮定的人能化解危機,將損失降到最低,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能力。這樣的人不僅會受到自己人的擁護,也會因為這種氣魄而折服對手。

2.a) 慌亂讓人沮喪

慌亂除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夠堅強外,也是因為太過於看重事情的結果。每次做事時都去考慮事情的得失,卻忽視了過程的重要,因而事情總是朝著自己不願看到卻又擔心害怕的那方進展著。所謂“關心則亂”,越是為之擔心,越是容易慌亂。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當人們因為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造成慌亂時,卻立馬又會想到這樣做離失敗的距離又近了一步,因而更加的慌亂。如此循環下去,隻會令過程和結果都一團糟。人的外部動作是和心理情緒緊密聯係的。一方麵,行為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麵,行為上的舉動也必定影響心理活動。慌亂亦是如此,當它導致自己的行為動作出現混亂的同時,也令心情大為沮喪,從而失去自信心。

不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然而,重視結果並沒有錯,因為我們做每件事都是想要取得完美的結局;但不能讓這種功利心影響了當時的心情,所謂“一波激起千層浪”,小小的心情波動所導致的結果是我們無法預料的。

【案例】

有個樵夫在山上砍材,當他背著一大捆材正準備離開時,腿下一失足便滾到了山穀去了。還好山穀雖然很深但並不陡峭,樵夫慶幸撿了一條性命。可他的高興勁還沒過,突然發現有個人站在自己的身後。這片山傳說有專門吃人的惡魔,樵夫十分害怕,卷著身子頭也不敢回。

果然,他身後竟然真是吃人惡魔。惡魔看到他的模樣,一開始有些忍俊不禁,於是決定先逗逗他再吃。惡魔說:“你不用害怕。我現在還沒打算吃你,而且我還可以給你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樵夫像是看到了希望,馬上答道:“你說的是真的?你要我怎麼樣?”惡魔變出一個小酒瓶,還有一根木棍。酒瓶的口子很小,但也足夠讓木棍鑽進去。他對樵夫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現在把這酒瓶放到那裏,如果你能站原地將木棍丟進酒瓶裏我就放你走。”樵夫回過頭來看,酒瓶的距離也不是很遠,木棍也還算細,應該沒有問題。於是毫無猶豫的答應了。但是一次兩次三次樵夫越來越緊張,他額頭冒出鬥大的汗水。樵夫心理焦急萬分,又不斷的試著。一開始樵夫還是有模有樣的去投,但越到後麵越是顯得亂七八糟。最後,樵夫癱倒在地上,心想著沒有希望了,於是幹脆等死。

惡魔哈哈大笑起來說:“我最喜歡看你們人類的絕望了,這種味道是最好的。”遂將樵夫吃掉了。

【評析】

越是有至關利益的事情,越是容易令人散失應有的冷靜與理智。樵夫即是如此,當他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時,便滿懷信心的投木棍,但失敗的越多,越讓他慌亂,導致了他連投射的方式都雜亂無章。若是如此,本就難以投進的木棍此時難度更大。最後,反複的失敗加上極度的擔憂、恐慌讓樵夫徹底的失去了信心,一旦這種沮喪的心情蔓延開來,等待的也就隻有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