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慌亂是缺乏能力的表現(1)(3 / 3)

或許你要說殺死樵夫的是那隻惡魔,但惡魔隻是外部壓力,真正令他命喪黃泉的卻是自己的心態。他有過生還的機會,但有時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為希望會令人衝昏頭腦,太想將希望變成現實,就越是難以控製住自己的心態。顯得急躁、紊亂,最後導致連自己的行為都變得慌亂不堪。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得勝利那隻有靠老天的運氣才能實現。

慌亂直接影響著心態的失衡,不僅無法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更是令自己散失原有的信心。一連串的情緒反應過後,失敗則是必然。

b) 平常心,遇事不慌

每個人都明白遇事不慌有助於解決困難的道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當事情真正降臨在自己頭上能否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人有著複雜的思維和情緒,決定成敗的不僅是自身的技能,還有情緒的控製。為什麼有些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時表現良好,卻到了比賽場上就一敗塗地?因為訓練和實戰實在是兩碼事。實戰時不僅要運用到平時的訓練成果,更重要的就是臨場發揮。比賽瞬息萬變,新的情況也會層出不窮。我們隻能訓練自己的技能,卻不能預測未知的情況。決勝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保持住平穩的心,處變不驚。保持清醒的頭腦思考問題,按自己的規律決定結局。所有的一切,就在於有一顆平常心。

顧慮得越多,做起事來就容易畏首畏腳,也容易波及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平常心,無論出現什麼未知的情況,都能像對待一般情況那樣從容麵對,這才是製勝的關鍵。因此,平常心是遇事不慌的保障。淡定、客觀的看待問題,不焦慮、不彷徨就是平常心的關鍵所在,也是遇事不慌亂、從容應付的重要原因。

【案例】

2011年26日下午4點20分,在福州五鳳銅盤路左海西門往象山隧道方向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騎電動車的男子和公交車並排行駛,突然從路便竄出一輛小汽車,使得男子趕緊往一旁閃去。正巧這時,從後麵開來的公交車猝不及防,將他掛倒。他的腳步被卡住,動彈不得。被撞後,他發現自己的腿部被卡住並沒有慌亂,而是脫下身上的衣服墊在右手臂下打電話報警。報完警後他居然出人意料的開始玩起手機來。隻見他身體側臥,右手撐著腦袋,雖然左腿被卡在公交車下麵鮮血淋漓,但他仍然是一臉鎮定,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似的悠然自得的玩著手機。

【評析】

遇事不慌的人因為懂得思考事情的根本,男子被掛倒後,因為腳被卡在車底下不能出來。所以這時即便他大聲求救也於事無補,一般的群眾是不敢輕易將他拖出來,隻能等待警察的救援。因此,男子在被卡住後一點都沒有驚慌失措,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不去做無用功。同時,不可不謂的是該男子的心理素質也非同一般。即便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真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也未必能夠如此的淡定自若。因為大多數人在受到驚嚇時,總是自然而然的分泌出恐懼的激素,隻有等冷靜下來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

這也說明他的心態極為淡定。他的這種舉動之所以讓人們驚訝,正是因為大家看慣了發生意外時傷者驚恐萬分的表情和舉動。突然見到這樣的從容之舉便感不能適應。同時,他的這種平常心,也令所有人都為之敬佩。仿佛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勝券在握”的氣勢。同時,淡定的表現也能使當事者心情放鬆,不僅是他自己,也是那名撞人的公交車司機。

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最令人恐懼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事者那種驚恐的心情。就算是一點小事,隻要人們表現出十分恐懼和慌張,就會令原本簡單的事情嚴重影響心情,事情也越糟糕。有道是:“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以說,隻有平常心、淡定力才能使自己遇事不慌張,從而達到解決事態的最佳效果。

3.a) 不要因為慌亂而出錯

人們常常出現這樣一種觀點:這是運氣問題。就是說,每當在出現錯誤的時候,都把根本歸結於運氣。因為人會有一種同情心理,不僅同情別人,也同情自己。而這種情況隻有在一個人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也就是說,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錯誤沒有覺得可惜,因為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知道問題的所在因此也就能很平常的看待。往往是那些實力強勁甚至名聲顯赫的人,一旦在關鍵的時刻失手,就等於將人們預期的結果推翻了,一時間人們的心理不能接受故而給這段失敗冠上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

這種情況在運動員身上極為明顯。當我們看到某個自己支持的世界冠軍在一次實力懸殊的比賽中失手時,大家都不會去考慮他失手的真正原因,而是自覺的給他也給自己一個“台階”下。但有時導致這些出乎預料的失敗正是由於心理的不穩定和慌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