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強身保健求三裏(2 / 3)

據報道,建國初期,全國各地也都以刺灸足三裏開展過預防流行性感冒、麻疹、腸炎、細菌性痢疾的工作。例如陝西省原延安縣醫院曾在感冒流行區域為818名未病者針刺足三裏1次(用補法),2個月內,被針刺者無一人發病;對已病者刺灸足三裏、大椎等穴,其治療效果也超過口服PC(複方阿司匹林)。1959年5月哈爾濱市流行小兒痢疾,死亡率很高。醫務人員在一家幼兒園為144名幼兒針刺足三裏穴,發病率僅為0.7%,而未針刺的幼兒發病率卻高達8%。

預防中風:早在宋代王執中所著《針灸資生經》一書中就記載了前人灸足三裏等穴預防中風的經驗:“但未中風時,二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時脛上發酸、麻、重,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也。宜急灸足三裏、絕骨四穴。”說的是素有頭暈目眩(相當於高血壓)的病人,在還沒有中風的前2個或3、4個月,如果一側的上下肢不時發酸、發麻、發軟,手持物容易掉,下肢沉重、容易摔倒,這是將要發生中風之先兆。應該急灸足三裏、絕骨(足外踝高點直上3寸)四穴。因為灸足三裏可以預防中風,使人推遲衰老、延年益壽,故被後人譽為“長生灸”、“長壽灸”。這對於研究老年醫學是極有價值的。

4.克服水土不服,消除旅途疲勞:唐代醫書《千金要方》中所記:“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足三裏就是其中的主要穴位。說的是唐朝盛世,一些達官貴人喜歡到江浙一帶和天府之國四川旅遊,注重養生者身上總是要帶上一些艾,休息的時候就在足三裏等穴上施灸,則瘴癘溫瘧毒氣就不能傷人。現在我們國家也是國富民強了,旅遊事業日益興盛,但是不少人在旅遊過程中由於水土不服、旅途勞累,很容易感冒或者鬧肚子什麼的,影響旅遊。如果在旅途中能每天灸灸足三裏穴,就能提高免疫力和對外在環境的適應性,調節胃腸,從而適應旅遊中的氣候、飲食等,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保障旅遊的順利和愉快。

由於刺灸足三裏既能強身防病,又能消除疲勞,所以,在日本也有“不灸足三裏,勿為旅行人”,“旅行灸三裏,健步快如飛”等說法。在旅遊事業如此發展的今天,這些史料所記,不能不對熱衷於旅遊的人們有一定的啟示。

5.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古人以足三裏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可以追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末年,華佗就以本穴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即身體虛弱和各種慢性虛弱病症)。到了唐宋時代,由於艾灸療法的盛行,用艾灸足三裏防病保健就更為廣泛了。

宋代醫書《醫說》中有:“若要安,三裏常不幹”,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平安無恙,就必須長年不斷灸足三裏穴。因所灸處經常會灸出水皰,故以“常不幹”言之。現代有人還戲言說針灸一次足三裏,就等於喝一碗老母雞湯呢!足三裏真的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嗎?我給大家說個故事。

日本有一個名叫原誌免太郎的人,在小學期間,因體弱多病,不得不休學半年。在家經過灸足三裏等穴,身體變得壯實起來。後來,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而且還致力於灸法的研究,寫出了《灸法醫學研究》一書。

書中轉錄了日本《帝國文庫·名家漫筆》中所載的一個長壽之家的故事:1844年9月11日,日本東京都旁邊的永代橋換架竣工,要舉行一個剪彩儀式,這種剪彩儀式很特別,按照當地的習慣,要找一位當地年齡最大的老壽星先過這個橋,然後其他的人、其他的車才可以經過這個橋。經過戶籍警的調查了解,一個叫滿平的老漢獲得此殊榮。當時滿平已經是242歲的高齡,他提出來希望自己能和全家人一起過這個橋,組織者同意了。儀式開始的那一天隻見242歲的滿平帶頭,221歲的妻子緊跟其後,下麵就是196歲的兒子和193歲的兒媳婦,再後麵就是151歲的孫子和138歲的孫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