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足三裏。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性:健脾和胃、調理腸道,補中益氣、調和氣血,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主治:1.各種消化係統病症;2.各種慢性虛弱性病症;3.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4.克服水土不服,消除旅途疲勞;5.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足三裏穴怎麼找?這裏我教大家4種方法:
1.分寸法:坐位或臥位,屈膝,外膝眼距足背橫紋16寸,足三裏在外膝眼直下3寸,脛骨前脊外緣一指(中指)寬處。我們可以用折量法定位取穴,初學者不妨用一根彈性很好的鬆緊帶,上麵按1厘米為單位,畫上20個小格,製作成一根測穴尺(因為人體最大的分寸為19寸,所以畫20個刻度足夠用了)。我們把鬆緊帶測穴尺找到16個格子的這個地方,上端放在外膝眼正中間,下端就放到足背橫紋中點這個地方,從上往下數3寸即是。
2.四指並攏橫量法(簡稱“一夫法”):坐位或臥位,屈膝,將一手拇指以外的四指並攏,示指第2指節置於外膝眼正中,四指向下橫量,小指下緣距脛骨前脊外緣1橫指處即是。
3.中指測量法:坐位或臥位,屈膝,將一手掌心正蓋在膝關節髕骨上,四指向下伸直(示指緊靠在小腿脛骨前脊外緣),中指尖所抵達處即是。
4.骨性標誌法(手推脛骨法):坐位或臥位,屈膝,以一手的拇指順著小腿脛骨前脊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推至脛骨粗隆下方,再向外側旁開1橫指處即是。
怎麼樣?學會了吧?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來準確地找到足三裏的位置。
這裏還要向大家說明一點,那就是針灸學中的分寸法、指量法都是指的“同身寸”——也就是每個人的手指隻能測量自己身上的穴位,不能用在其他人身上。如果高矮胖瘦和手指長短粗細差不多的人可以互用,否則,就得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
二、治療作用。
穴性:健脾和胃、調理腸道,補中益氣、調和氣血,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足三裏是全身第一要穴,其主治範圍如下:
1.各種消化係統病症:如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胃痛、腹痛、腹脹、腹瀉、便秘、肝膽疾病等。在這方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足三裏的治療速度和效果,明顯要超過中西藥物。所以針灸學中自古就有“肚腹三裏留”的歌訣。這裏的“肚腹”,就是泛指一切消化係統病症。
炊事員周某,在巡回醫療期間吃壞了肚子,連續好幾天腹瀉。請醫療隊內科醫生開中西藥吃,未見效果。後經針刺足三裏,一次而愈。腹瀉停止後還上街“偷吃”了兩個香瓜,以驗證足三裏治療腹瀉的真實效果,也沒有複發。
兒童王某,大年三十暴飲暴食,吃壞了肚子,半夜裏上吐下瀉。經一次針灸足三裏穴,吐瀉停止,次日隨大人各家拜年,各家的美食竟然能照吃不誤。
南京觀眾王女士來電反映:她有多年的胃病,在2010年之前幾乎是天天反酸,感覺很不舒服。醫院診斷為“反流性胃炎”,藥物治療效果很差。自從學會了足三裏穴位保健之後,她每天用拇指指關節突起處捶打足三裏穴(即後文中操作方法2,見124頁)2~3次,幾個月後反酸現象竟奇跡般地消失了,至今胃中反酸現象再也沒有發生過。
2.各種慢性虛弱性病症:例如,由於後天之本虧虛、氣血生化無源引起的貧血、眩暈、肢軟無力、神經衰弱、產婦乳汁減少,以及由於中氣不足、脾虛下陷引起的久瀉、久痢、遺尿、脫肛、子宮脫垂、內髒下垂等,刺灸足三裏都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從而為人們探索刺灸本穴防病保健開拓了思路。
3.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解放軍醫務人員在環境艱苦、藥品缺乏的情況下,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在延安和平醫院開設了針灸門診,以足三裏穴為主,防治感冒、咳嗽、哮喘、瘧疾、腸炎等疾病,為保障廣大軍民的身體健康、支援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