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皇後聞言,暗暗留心,故作無意地問:“這麼說,格裏是給流言耽誤了?”
弘琴擺手,“什麼流言不流言的。前兩年雲南大旱,餓死的人,還少啊?照這麼說,那克妻、克夫、克父克母的海了去了。察爾汗也是個克妻命,瞧瞧我,這都五十多了,不還活的好好的。他自己也八十歲的人了,還整日裏舞槍弄棒、寶刀未老呢!”
二公主拉拉三公主袖子,故意裝作說悄悄話,在一旁大聲嘀咕:“五姑父那是怕姑姑嫌他老,另找年輕的呢!”
弘琴聽聞,笑著大罵:“放屁,回頭,看我那侄女婿收拾你!”
眾人聽了,都笑起來。還別說,這麼多公主裏頭,就這位二公主怕男人。平日無論如何囂張,見了她那位蒙古額駙,立馬就化作一灘春水。
和寧跟著妹妹們說笑。西林皇後則是若有所思,沉默不語。
當天晚上,寧熙皇帝來景仁宮的時候,西林皇後就把格裏之事說了。想了想,問:“這個格裏,今年多大了?”
寧熙皇帝想了想,“二十五了吧?到這會兒沒成家,確實不算小了。”
西林皇後聽了,幽幽歎氣,“才二十五,比珍珠兒小五歲呢!”
寧熙皇帝見皇後這麼說,想了想,“朕在大殿上看,人品學識與才幹還算不錯。要真如和寧所說,死了仨老婆。他也未必會狠挑。隻是,彝族身份——是不是低了點兒?”
西林皇後歎氣,“就怕,他也聽了咱家閨女傳聞,跟著吵著鬧著要出家呢!”都這會兒了,還挑什麼出身,趕緊把閨女嫁出去是正經。
寧熙皇帝想想,也是,便跟皇後商量,什麼時候,找個由頭,把讚祿夫人和格裏宣進宮來,好好觀察一番。
經過帝後二人嚴格排查,發現格裏此人,雖然算不是什麼特別能幹,但貴在人實在,對讚祿夫人和侄子,都十分敬重、疼愛。不與人爭,品性隨和。這個脾氣,最能包容剛硬執著的和寧公主。得,也別挑了,就這個吧。不管怎麼說,總得在閨女三十歲生日前,把人給嫁出去吧。
於是,第二年正月,一頂固倫額駙的桂冠,就這麼毫無征兆地砸在格裏頭上。
和寧公主得知,不高興,也不難過。依舊在圓明園裏,盯著一幫秀女,看她們相互爭鬥,至死方休。
讚祿夫人留在京城,為弟弟打理大婚事宜。
格裏則暈暈乎乎地,在禮部官員指引下,到乾清門外,去迎娶公主。
到了洞房,掀開蓋頭,看清公主容貌,格裏托口而出:“阿妹?”
和寧瞪眼,“誰是你家阿妹?”
格裏急忙改口,“哦,錯了,我比你小,阿姐!”
和寧哭笑不得,“在雲南你沒見過我,不知道我是公主?還阿妹、阿姐亂叫,仔細我治你欺君之罪!”
一旁喜嬤嬤充耳不聞,隻當沒聽見。沒聽弘琴公主吩咐嗎?這位公主,在屋裏跟在朝堂上,那不一樣!
這幫喜嬤嬤該幹啥幹啥,不一會兒,屋裏就隻剩兩個新人。
格裏摸摸腦袋,“原來你真是公主。我還以為,阿嫂騙我呢。”
和寧奇怪了,“什麼意思?”
格裏嘿嘿笑笑,“嗬嗬,彝家女子很少拋頭露麵,你穿著公主朝服的時候,我沒敢看,所以,不知道是你。那天,你在雲南遇到流氓,我幫你打跑了那些人。後來,我跟阿嫂說,要是能娶你這樣的阿妹,就好了。阿嫂當時就向我保證,一定幫我達成心願。沒想到,阿嫂真做到了。”
和寧公主把格裏的話在心裏轉了圈,立即明白,合著我們一家人,都鑽進讚祿夫人的套子裏!哼,好你個攝政夫人!
小劇場:
讚祿夫人:格裏啊,你可要爭氣,爭取把和寧公主給嫂子拿下。
格裏:放心吧,阿嫂,明年就叫你抱侄子。
和寧:好你個攝政夫人,竟敢騙婚!
小君長:二嬸,指婚旨意是爹地下的,偶們連婚事都沒求啊!
寧熙皇帝:朕失算了!閨女別怕,朕準你和離!
西林皇後:滾!還想再嫁一回老閨女?
作者有話要說:繼續頂著鍋蓋爬走~~~
防抽:
和寧公主拖到快三十未嫁,不是她不想嫁,也不是皇家舍不得這個處理外交、民族事務的人才,不讓她出嫁。實在是——沒人敢娶、無人可嫁。
本來,寧熙皇帝與皇後認為,皇帝女兒不愁嫁。更何況他家大公主,聰明能幹,在外人麵前,表現的端莊親和,帝後寵愛,與儲君關係和睦。怎麼說,也是世家大族那些未婚青年爭先恐後、擠破了頭都要尚的主。
然而,事實總是骨感的。在第三次經曆了預定額駙人選寧肯出家為僧,也不願尚主這樣的打擊之後,和寧公主自己也有些灰心。寧熙皇帝大怒,愣是要給那個吵鬧出家的青年封個法號。不就是想出家嗎?朕成全你,頂著朕送的法號,一輩子身許佛祖,別沾染紅塵了!
皇後也氣得夠嗆,見皇帝如此安排,雖覺不妥,但懶得開口求情。
好在和寧公主自幼參與朝廷國事,頗有政治家的胸懷,耐著性子,勸父皇:“皇阿瑪,這種事情,若是發生一次,那是別人的錯。若是接二連三地發生,隻怕,就是女兒不好,別人不願、或是不敢娶。其實女兒也知道,身為女子,參政議政,對娘家來說,多個人分憂。可對婆家來說,就是打女婿的臉。他們也算是有骨氣,不願攀附權勢。您不賞他們也就是了。何必再因為家事,而傷了大臣們一片忠心呢?”
寧熙皇帝無奈,隻得安撫女兒,“珍珠我兒放心,皇阿瑪一定給你找個稱心如意的額駙。叫他們好好看看,我家大公主,不是一般人能配的上的!”
和寧一笑,“謝皇阿瑪。”
雖然此事並非首次,但對皇家來說,確實很沒麵子。帝後二人心疼大女兒,怕惹她傷心,連幾位皇子的婚事,都推後再辦。
因此,那些有閨女沒兒子的世家,跟那些有兒子沒閨女的世家,形成兩個鮮明陣營。天天互罵,職責對方耽誤自家兒女婚事。
寧熙皇帝借機扶植一批沒有背景、一心幹事的官員,清肅朝堂。
正在朝堂忙碌之時,西南傳來消息。雲南彝族部落永寧土官讚祿君長去世。身後留下年輕的夫人與年幼的兒子,與君長之弟格裏,慘淡支撐局麵。
讚祿唯一的繼承人年幼,讚祿夫人便請旨,請求朝廷派官員前去教導小君長。實則,是希望朝廷能延續舊製,封她為攝政夫人,代兒子管理永寧。
彝族地區,女性執政,古已有之。朱元璋時期,藹翠地區,就有著名的奢香夫人。永寧地區,就是奢香夫人的娘家。然而,讚祿夫人品德不輸奢香夫人,才幹卻遠遠不如。再加上雍正執政期間,對當地開始改土歸流,讚祿夫人隻得以退為進,請求朝廷派員。
寧熙皇帝正忙著肅清朝堂上,那些結黨營私的世家,哪有什麼空去管讚祿夫人那點兒小心思。恰巧和寧公主無事,想去遊玩散心,索性,就把這件事交給閨女處理。
和寧看了奏折,仔細查閱資料文獻,帶上幾名官員以及他們的夫人,就向雲南進發了。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得知女兒身邊帶著血滴子侍衛,安全無虞,便丟到一邊,任她折騰。隻當開後門,讓閨女公費旅遊一回。
六個月後,和寧公主回來,向寧熙皇帝請旨,封讚祿夫人為攝政,另外,在當地另選了一名地方官員,朝廷從幹臣中,選派一名熟悉彝族事務風俗的官員,三方共同管理永寧,互相牽製,以達製衡。寧熙皇帝聽了,很是滿意,當即下旨,照此辦理。另外,寧熙皇帝聽從皇三子建議,專門從翰林院裏,調出兩個大儒,到雲南去教導永寧小君長。這些大儒每半年換一次,全方位教學,力爭將這個彝族小君長培養成熱愛朝廷、熱愛祖國、熱愛寧熙皇帝、熱愛儒家文化的“四愛”人才。
眼見這邊事情結束,和寧公主便把這事丟到一邊,因夏天快來了,跟父母說一聲,搬到圓明園去住。順便,把這次大選入宮的那些留牌子的秀女們,全部搬到圓明園,就近觀察。
說白了,還是因為這次大選裏頭,有好幾個竟敢覬覦龍床的。西林皇後位高,不好出手,怕平白自降身份,隻好偷偷暗示閨女。和寧公主做這種事做慣了,也不看她老爹幽怨的一張老臉,將那些秀女們打包帶走。
在圓明園住了一夏一秋,冬至將至,容嬤嬤催促,“公主,咱們該回宮裏了吧?”
和寧托著下巴看外頭漫天飛雪,“回去幹嘛?等到妹妹們回來拜年,帶著外甥、外甥女的,光是紅包,我就得給多少?還隻有出、沒有進的,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