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和寧公主【番外】(3 / 3)

想起成親王弘喜,以及他家長女——如今的英吉利女公爵,西林皇後無奈,隻得眼睜睜看著閨女成日裏不粘家。嗚嗚,後宮還有好多宮務沒人管呢!罷了,反正還有閨女。西林皇後一急,拉上二公主、三公主,管理宮務。

和寧公主師傅,都是雍正臨終前,安排好的大儒。再加上伯父醇親王對這個侄女亦是關愛有加,自幼著力培養。因此,對上英吉利大公主,絲毫不怯場。

英吉利大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從政治談到商務,從陸地談到海洋。提出一條,就是在廣州要一塊兒地。

和寧公主攏起袖子,不理翻譯如何編譯,暗自腹誹:呸,想借機找麻煩,姑奶奶打地你找不著牙!真以為我聽不懂鳥語呀?還想嘲笑我,畫個圈圈詛咒你。

等翻譯翻譯完了,和寧公主主意也想好了。樂嗬嗬地點頭答應,“行啊。大公主這個提議,正是本宮想說的。土地那是小事,不能因為這麼一塊兒地方,傷了咱們兩家和氣。不管怎麼說,本宮的堂姐,也是你們的公爵不是?”

英吉利大公主一聽,便問:“這麼說,公主殿下同意了?”

和寧公主笑笑,“那當然。不過,本宮有個條件。”

英吉利大公主賠笑,“請講。”

“想要廣州土地,不難。隻是,我天朝上國,地價貴。我們一畝地,抵得上你們國家百畝,更是比你們的印度要貴上千倍。這麼著吧,好歹咱們關係這麼好,就不管你要錢了。我給你一畝,你在英吉利給我劃九十八畝,我也不要百畝,打個折。別的地方我不稀罕,就要倫敦郊區的。你瞅瞅,要是同意呢,咱們明個就去劃地圈地方。要是不同意呢?隻要英吉利還對我天國稱臣,放心,今日之言,本宮不與你計較。”說著,招呼翻譯,“來呀,給英吉利大‘格格’好好說道說道。別搞錯了,格格跟公主——可不是一個級別的。”

翻譯滿頭大汗,一麵說,一麵琢磨詞彙。成親王家女公爵聽了,不好說什麼,隻顧坐在一旁裝透明。

欣賞完了英吉利大公主麵部表情,和寧公主樂嗬嗬點頭告辭,臨走時,還不忘邀請堂姐帶上鳥國姐夫,到圓明園玩。

也許是不服氣,第二日,英吉利大公主就邀請和寧公主到英方軍艦上參觀。和寧公主接到邀請函,當即到乾清宮去找寧熙皇帝,要來全副火器裝備的豐台營大軍隨行。

單是大軍還不夠,還要已故大將軍年羹堯第四子年大人隨行。

寧熙皇帝笑問:“顯擺顯擺就算了,還要個大臣跟你去做什麼?小年整日忙著研製新火器,忙著呢。”

和寧公主一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那什麼火器的,女兒又不懂,不讓年大人去,誰去偷人家新火器、新軍艦呐?”

醇親王在一旁聽了,哈哈大笑,直說自家兒子永琛也該去瞅瞅。寧熙皇帝無奈,隻得叫人去找小年、永琛前來,好好囑咐一番。

第二日,和寧公主就領著一大隊人馬出發。到了天津衛海關,別的沒幹。吩咐永琛施展美男計,迷住英吉利大公主。她這邊絆住堂姐、姐夫,小年大人趁機偷偷潛入軍艦內部,把整個軍艦好好探查一番。

英吉利大公主還以為自己魅力無邊,跟永琛在甲板上浪漫半日。永琛則是可憐吧唧地吹了半天海風,一麵吹一麵嘀咕:這也是個公主?怎麼跟街上花娘差不多?臨走時,英吉利大公主一再邀請永琛明天晚上一定要參加自己在京城舉辦的派對。

成親王家女公爵則是瞧出端倪,礙於堂妹,不好當麵說出。

小年大人回去,侍衛衣服顧不得脫,就鑽到書房,將今日見聞,仔細描繪下來。不久,建成了第一艘近代軍艦。

至於和寧公主,則是接連幾日,對著妹妹們繪聲繪色說著,堂弟永琛如何如何委曲求全,為國家、為社稷獻身鳥國公主等等“豐功偉績”。

氣的永琛直跺腳,聯合已經“獻身”成功的叔父成親王,在宮巷裏堵著寧熙皇帝,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叫屈。

寧熙皇帝無奈,承諾等鳥國公主走後,就把和寧公主調往別處。

接下來五年,和寧公主把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轉了個遍。寧熙皇帝與西林皇後多次商議,趁著這兩年,宮裏沒死太妃,抓緊時間,把閨女嫁了。再這樣下去,六部都成和寧家後花園兒了。當然,那本來就是皇帝家“花園”。

寧熙皇帝在朝堂上,委婉壓製。西林皇後在後宮,拿出孝道,要求閨女回後宮幫助自己管理宮務。

對於前朝,和寧公主順著寧熙皇帝意思,從不叫屈。至於後宮,和寧公主則是含淚勸說母後:“皇額娘,您以為,女兒參與朝政,是為我自己嗎?您錯了。皇阿瑪他,春秋正盛,皇子、皇女,每年是一個接一個降生。而我最大的同母弟,如今才不過十歲。我們又沒有強大的後族世家支撐。設想,等他能參政了,四弟、五弟也要開始在朝政上嶄露頭角。咱們家,可沒什麼嫡子即位之說。將來,萬一要在上演聖祖末年之事。皇額娘啊,女兒不怕做漢武帝衛長公主,可是,女兒不能讓您做衛思後哇!”

西林皇後聞言,嚇了一跳,急忙下座,握住閨女的嘴,“話不能亂說。你可別嚇皇額娘!”

和寧公主笑著搖頭,“如今,隻有女兒上朝堂,替弟弟把持勢力。一來,壓製那些企圖左右立儲的世家;二來,女兒是公主,我就算再囂張,隻要您與弟弟們不動,就不會引起皇阿瑪猜忌。更何況,女兒是皇瑪法撫養長大,很多事,比如抄家反貪了什麼的,不用顧忌太多。”

西林皇後雖然不舍,但閨女誌向如此,隻得作罷。暗暗吩咐身邊嬤嬤們,多留意留意京中都有哪些人家,有適齡未婚青年的,好給閨女找個好歸宿。

這麼一找,就找了十年。直到和寧公主年近三十,才算尋得一位如意額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