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協調衝突(1)(1 / 3)

1.協調真正的需求

衝突所帶來的相處困難是交流中最常見的。有衝突就意味著不協調,就意味著交流失敗。許多人甚至到了用一個人是否與他人有衝突來評定這個人是否好相處的地步。事實上,隻要你準確識別衝突的本質,這種不好相處的人就會消失!

衝突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深層需求不同。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個人需求,而所有人的需求也都各不相同。共同做一件事,正是因為不同需求的存在,才使得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想要消除衝突,你就一定要從對方真實需求下手。這個過程可以通過下圖反映出來。

尋找真實需求以解決衝突的過程

在四個步驟中,排查對方真實需求和尋求解決途徑是最為關鍵的兩點。有一個小案例:

某公司為了創造效益,盡快給產品打開銷路,給銷售部門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銷售經理因此對下屬非常嚴厲,下屬們也產生了強烈不滿,頂撞時有發生。一次,在銷售部門例會上,一位銷售員當場頂撞經理說:“你的壓力沒我們大,每天都那麼清閑,當然不知道我們有多麼累。”

聽了這話,經理微微一笑。他要那名怒氣衝天的銷售員跟著他工作一天。經理做什麼,他就在一邊看著什麼。一天以後,這位銷售員的火氣就完全“熄滅”了。因為他看到自己的上司每天也要麵對那麼多的工作,承擔著來自上層的壓力。從那以後,銷售員們再也沒有肆意頂撞上司。

例子中的銷售部經理就是一個善於發現員工需求、解決雙方衝突矛盾的社交高手。他從員工幾句抱怨中聽出對方對工作壓力大很有意見。也就是說,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減壓,或者需要一個心理平?——要麼自己的壓力減輕,要麼有壓力大家一起扛。經理沒有辦法減輕他們的壓力,於是就想出了令他們心理平?的策略:令員工知道自己的上司與他們同樣在承受壓力。知道了這一點,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員工們自然就不再難相處了。

在人際交流中,能夠重視交流對象的真實需求,你就能輕易化解衝突,讓難相處的人變得好相處起來;反之,則會讓矛盾絲毫得不到緩解,甚至有可能日益加大。

現在,你是不是已經想要馬上了解那些難相處的、總是與他人起衝突的交流對象的真實需求了?早晨3分鍾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這種交流技巧。

第一分鍾認識個人需求很重要

一般人認為,工作需求、個人需求應該是嚴格分開的,但很多時候兩者擁有交叉項。比如,前麵我們提到的那個例子,員工想減輕自己的壓力,獲得心理平?就是個人需求的一種表現。所以,在體察交流對象的真實需求時,你要從多個方麵考慮。工作需求固然重要,個人潛藏需求也不能忽視。

第二分鍾傾聽對方話外之音

為什麼你會與不好相處的人起衝突?你們的衝突又包含什麼內容?對此你要仔細思考體會。因為在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對方時常會隱晦或者直接地提出自己的個人需求。如果你能夠認真體會這些話,你就一定能從其中找到真實的話外音。也許這種話外音不是能馬上就反應出來的,早晨一分鍾,你可以把它們從記憶深處翻出來,仔細揣摩一下。

第三分鍾創造一個能夠傾訴真實需求的環境

從話中聽出話外音,你可以發現對方的真實需求。如果對方不說,建議你在早晨第三分鍾多想辦法創造一些能夠相互傾訴的機會。比如,你可以運用自我披露技巧,創造一個適合討論個人需求的安全環境。

2.開始合作

相比下屬或者朋友,合作夥伴中出現衝突不斷的難以相處者最令人頭疼:無法命令,勸說溝通困難。這種情況下,要想消除衝突你不妨嚐試另外一個途徑:馬上開始與之合作。兩人一起暢想未來,光磨嘴皮子永遠不會有結果,隻有一起踏踏實實開始合作,並且把對方引入合作的框架中,讓他真正參與進來,你們之間的衝突才會消失。

怎樣才能夠讓對方先放下成見與敵對的態度,先與你進入合作的狀態呢?你要先界定你們之間爭議的實質是什麼,共同點有哪些。前麵我們曾經提到爭議的實質事實上就是個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除此以外,你還要知道你們在理念、目標、運作手法等各方麵的相同與不同。弄清楚了這些,並將之分別開列在一張紙上,對方很容易就能被你說服。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先行合作的工作方式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很有市場。

將對方引入合作僅僅是一個開頭,接下來你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在最初的合作中消除爭議。馬上展開合作僅僅是消除衝突的一個開端,接下來你還要抓緊時間把衝突徹底消除。不能做到這一點,你們之間的合作就不會長久,更不會獲得圓滿成功。這裏我們給你介紹一種很好的策略:使用“頭腦風暴”。

所謂“頭腦風暴”,就是指一種所有參與者將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到極限,開列出能夠想到的可能的方案的集體合作方法。在與有衝突的夥伴剛剛展開合作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方式邀請對方參與進來,共同製定解決方案。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你能夠讓對方的思維也體現到你們的合作中。一個人是很難反對自己提出的方案的。如果你們的合作中有了對方的思想,衝突就會大大減弱。

在使用“頭腦風暴”過程中,圖表所示的四個原則我們一定要遵守。因為這四點都將直接關係到下一階段工作的進程安排和合作的順暢。比如,如果不能將提出的可能方案與最後確定方案分開,很容易就會出現誤會與糾紛。再比如,如果最後在確定方案目標以後,沒有清除其他方案,就很可能會為以後的合作埋下禍根。

開始“頭腦風暴”式的合作還有一個關鍵點:如何評估最後確定的方案。與合作夥伴在有衝突的情況下進行方案策劃,最後必然會出現選擇分歧。這就需要你與對方合作進行評估權?。幸運的是,由於這些方案製定時你們雙方都曾經參與進去,所以有分歧也不會大到不可彌補的狀態。找出最有潛力的,你們都能容忍的一兩個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構思、完善、精練,直到產生一個讓你們雙方都感到滿意的協議。通過這種方法,合作解決問題,你們將更有希望達成一個最優的、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矛盾與衝突將不複存在。

早晨3分鍾,你要嚐試找到與合作夥伴進一步合作的契機與途徑。

第一分鍾營造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氛圍

在與交流對象進行“頭腦風暴”式的合作中,營造一個對事不對人的氛圍非常重要。在心結沒有打開,衝突沒有完全解決的情況下,交流雙方很容易因為某些小的問題和分歧而產生糾紛。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情況就是由“對事”轉到“對人”。所以,注意營造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氛圍,是我們在早晨第一分鍾一定要讓自己做到的。

第二分鍾確定備選方案時一定不能強迫對方接受

選擇備選方案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依靠權力或其他因素強迫對方接受。否則,就很容易會讓你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對備選方案的選擇有分歧可以暫時擱置,甚至暫時停止,但絕不能急於求成。

第三分鍾遇到困難與對手一起度過

一般情況下,一起渡過難關和解決過問題的夥伴之間都能結成比較緊密的合作關係。所以,如果你發現你們之間的合作出現了問題或者遇到了困難,那麼建議你一定要與對方一起渡過難關。獨自解決問題的英雄還是不做的好。

3.打破僵局

在人際交流中,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僵局出現。因為出現僵局就意味著交流進入死胡同,就意味著雙方之間的互動降入最低點。僵局是如此的恐怖,人們都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它的出現卻又顯得非常容易。比如下麵這個場景中,僵局就來得很突然:

一次,美國的談判家荷伯受人之托,代表一家大公司到俄亥俄州去購買一座煤礦。礦主是一個強硬的談判對手,在談判桌上,他開出了煤礦的價格——2600萬美元。荷伯的還價是1500萬美元。

“先生,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礦主粗聲粗氣地說。

“絕對不是,但是請你把你的實際售價告訴我們,我們好進行考慮。”

“沒有什麼好說的,實際售價就是2600萬美元。”礦主的立場毫不動搖。

談判繼續下去,荷伯的出價逐漸升高,從1800萬美元到2000萬美元,到2100萬美元,再到2150萬美元,但是礦主依然是泰山壓頂色不變的神態,拒絕做出讓步。2150萬美元的報價和2600萬美元的要價對峙著,談判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