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雙方發生衝突後,如果雙方都固執己見,那麼這種交流很快就會進入死胡同,形成僵局。就像這次談判中荷伯所麵對的情景一樣。雖然他已經做出了一定讓步,但對方的固執還是讓這一切努力付之東流。這種情況怎麼解決呢?
在人際交往方麵經驗豐富的人會知道,要將協商引回到問題的解決當中,同時又維持良好的關係,需要的不僅有耐心和堅持,還要有技巧。比如,首先你就應該知道僵局產生的原因。不同僵局有不同的產生原因。
僵局產生的根源解決方法各說各話,對方有潛在需求你不知道。
(1)仔細聆聽對方說話
(2)在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前,先總結他們的主張各抒己見重構強硬主張,將之轉換成更全麵、更靈活的需求陳述過早提出解決方案,遭到拒絕詢問對方,就他們的關切和需求進行調整,獲得更深入的信息提案展開不夠或者後勁衰弱試著改變提案的應用力度,以產生其他可能方案。
歸類分析,荷伯遇到的問題基本屬於第一種類型——各說各話。這就意味著,對方的堅持背後很可能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解決途徑也就應該從探知對方的這種需求入手。
為了弄清礦主堅持的原因,荷伯多次請他吃飯。一天晚上,已經開始與荷伯變得很熟的礦主終於給出了答案:“我兄弟的煤礦賣了2550萬美元,還有一些附加利益。”
原來如此,荷伯頓時豁然開朗,這就是他固守那個價錢的理由。
知道問題的根源後,荷伯立即與公司有關人員碰頭,他說:“我們首先得搞清楚他兄弟的公司確切得到多少,然後我們才能商量我們的報價。顯然我們必須首先處理對手的個人需要這個重要的問題,這跟市場價格毫無關係。”
公司同意了荷伯的意見,荷伯按照這條思路進行談判。不久,談判順利達成了協議。最後的價格並沒有超出公司的預算,但是付款的方式和附加的條件使礦主感到自己得到的遠比他的兄弟多。
僵局既不是可怕的,又不是那麼麻煩,隻要你能夠像荷伯那樣掌握打破僵局的技巧,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早晨3分鍾,讓自己能夠成熟靈活麵對僵局。
第一分鍾快速分析僵局形成原因
僵局形成原因不同,其解決辦法也各異。所以早晨第一分鍾,你要學會快速分析僵局形成的原因。根據形成原因不同,僵局的外在表現也不同。這為你最終做出判斷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你最好熟知各種僵局形成原因的外在表現形式。
第二分鍾麵對僵局要行動起來
打破僵局的關鍵在於行動。沒有行動就會永遠僵持下去,最後交流必然走向破滅。所以,麵對僵局你一定要馬上行動。分析原因是一個方麵,積極尋找對策,並快速行動也很重要。
第三分鍾不能為了純打破僵局而讓步
有些人麵對僵局非常焦慮,為了盡快取得突破,他們甚至不惜做出重大讓步——注意,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損失一方利益獲得的僵局“破冰”並不值得我們高興。這種讓步的後果就是讓你們之間的交流合作趨向消亡。打破僵局的方法不在於一味讓步,另辟蹊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4.跨越阻撓
在交流衝突中,有一類人常常扮演“阻撓者”的角色。他們出於各種目的、理由,強硬地拒絕你的要求,甚至斷絕與你的交流協商。至於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無法實現的妄想。麵對他們,許多人深感挫敗,有些是強硬地與之“對決”,有些是無奈地舉手投降。毫無疑問,這兩種做法都不是最優的選擇。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跨越阻撓的途徑。
中國是一個講究“和為貴”的國度。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沒有什麼人會為了阻撓而阻撓。如果你麵對的阻撓者表現出了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態度,這大概是他們內心某種疑慮的流露。或者是忌妒,或者是對你的警惕。要想打破對方的阻撓,首先你就應該找出那個疑慮,然後加以妥善處理。
比如,你要想獲得一位與你平級的同事的協助,而你的目標是獲得部門最高業績。如果對方表現出阻撓時,你就要想到你是不是已經對他造成了威脅。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同事有可能給自己造成威脅時,他所迸發出的阻礙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僅僅舉了一個方麵的例子。交流對象給你製造阻礙的原因還有許多,但不管是哪個原因,你都要明確將之找出來,然後才能妥善處理。
跨越阻撓的策略在找到對方的疑慮後就可以開始實施了。
第一種做法是跨越阻撓者,直擊目標。這種做法看似很節省時間,不費工夫,但事實上你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阻撓者的作用。阻撓者之所以能起到阻撓作用,就是因為他在你的前進道路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跨過這個角色,也許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二種做法是通過上級第三方,強令阻撓者放棄阻撓。這種做法很直接,但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使用它。因為壓力越強,反彈越大。你通過上級施加的強迫命令很可能會讓對方對你產生更為惡劣的印象。這絕不利於以後的交流合作。第三種方法相比前兩種則要穩妥得多。
我們可以看到,第三種方法中實施者與阻撓者之間是一個雙向箭頭。這個雙向箭頭代表著,你要與阻撓者雙向影響,達成共識。這樣你們才能一起為實現目標努力。前麵我們提出的首先要弄清阻撓者的阻撓原因,就是為實現這一步作準備。在知道對方的阻撓原因後,你可以製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備選方案。一旦原方案遭到對方否決,你就可以將備選項拿出來,與阻撓者一起商討。比如,你可以對他說:“我希望,我們能夠彼此達成諒解。因為如果事情繼續這樣僵持下去,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好事——你認為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考慮備選方案的目的是將討論拉回共同磋商的軌道。
跨越阻撓的常見做法
三種方法中,第三種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地位,但其他兩種策略也不能放棄。當你與阻撓者之間的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狀態時,你就應該考慮第二種甚至第一種途徑的使用了。
早晨3分鍾,你要找到跨越阻撓的方法。
第一分鍾評估你遇到的阻撓的解決可能
有些阻撓者是能夠輕易說服的,有些則難度較大,還有一些需要你對他們做出實質性讓步。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所以早晨第一分鍾,你要先認真評估當下你遇到的阻撓的解決可能性。這將為你下一步的行動提供指導。
第二分鍾選擇合適的解決阻撓突破口
下定決心要解決一個阻撓後,你要找到最合適的突破口。比如,當兩個關係僵持的人必須要合作時,一方要打破另一方的阻撓,就可以嚐試從緩和雙方關係入手。如果說阻撓是一個繩結,那麼你所找到的突破口就是解開繩結的那一根“活繩”。找突破口是解決阻撓的關鍵。
第三分鍾學會取舍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麵對一個必須解決,而對方又格外強硬的局麵時,你就要學會取舍——和睦關係與目標實現之間的抉擇。
5.平息“地盤”鬥爭
在工作、協調中,我們難免會觸及對方的既得利益。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廣東湛江某村村民因為同村鄉親侵占他的宅基地——當然對方也這樣認為,便用自製火藥槍將對方打傷,最後使其不治身亡。類似這樣的觸及既得利益的衝突,往往都會產生劇烈的“地盤”鬥爭。要想協調衝突,讓對方能夠與你保持合作的態度,你就要多下一些工夫。
觸及利益的“地盤”鬥爭常見於一個組織的內部,或者不同組織的合作者之間。例如,在組織內部,一些個人或者團隊之間,往往會圍繞著資源、經費、項目所有權、榮譽以及他人關注度“大打出手”。這種內鬥結果的最大可能,就是使整個組織的工作業績、效率以及士氣受到不利影響——人們全部都緊盯著自己的地盤,而置組織整體利益於不顧,最後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也許你不擁有組織整體的利益,但組織出現問題,你的前途也不會多麼光明。及時平息“地盤”鬥爭,讓你的工作活動能夠與“對手”相配合,這才是一種顧全大局的做法。那麼,具體而言該如何平息這種鬥爭呢?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就曾經采取過一個很不錯的策略。
1981年,麵對通用電氣公司內部出現的惡性競爭苗頭,時任總裁的傑克·韋爾奇決定采用“衝突對抗”的製度。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某個意見,設法讓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舉手發言。當彼此的意見仍無法統一時,就從公司內部找來第三者擔任裁判員,意見相左的雙方,在裁判員前各自根據事實陳述自己的意見,最後再由裁判員裁斷誰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