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進行高效溝通(2)(3 / 3)

(4)真誠地關心他人。要想讓他人喜歡你,願意幫助你,那麼,你首先要主動去關心他,讓他受感動,他自然就會回報你。

(5)保持微笑。做一個微笑者,微笑會讓人了解到:“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與你共事。”

上麵,我們學習了如何才能讓他人喜歡你。接下來要做的是在平時工作中加強這種能力,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建議你每天早上用3分鍾完成以下活動。

第一分鍾自我剖析

剖析自己的性格特點,在一頁紙的左邊寫出自己令人喜歡的性格,右邊寫出自己令人討厭的性格,並進行對照,保持優點,改善消極的性格特征。

第二分鍾學習他人

觀察那些令人喜歡的人,學習他們為人處世的一些技巧,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溝通方法。

第三分鍾運用技巧

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技巧,總結相關經驗,堅持一些交往原則,不斷練習,直到你贏得了他人的喜歡,並將這種狀態維持下去。

實際上,要達到讓別人喜歡你的目的,堅持以下原則即可。

(1)互益原則。在溝通中使雙方都能滿足各自的需求,才能發生並保持接近的心理關係,表現為友好的情感,反之就可能彼此疏遠。

(2)誠信原則。在溝通中,隻有彼此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納,在感情上引起共鳴,進而建立起信任關係。

(3)尊重原則。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4)寬容原則。對非原則問題不斤斤計較,要寬以待人,求同存異,以德報怨。

9.避免爭論

不管什麼形式的語言衝突,都不利於雙方的有效溝通,特別是在同級管理者之間,個人的自尊心等因素會使衝突越演越烈。而這個狀況則是妨礙高效溝通的一大阻礙。為此,在與難以相處的人溝通時,即使你再生氣也要避免爭論,正所謂“有理不在聲高”。

為什麼要避免爭論呢?原因在於沒有人能在爭論中獲勝。因為在爭論中,倘若你輸了,那就是輸了;如果贏了,你照樣還是輸了。因為如果你擊敗了對方,將對方的論點駁斥得一無是處,你就使他丟了麵子,傷害了他的自尊,他就會怨恨你的勝利,進而怨恨你這個人,而且,最鬱悶的是,他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觀點和態度。

所以,不要辯論,在與人溝通中,要記住從爭論中獲勝的唯一秘訣就是避免爭論。

美國一位內閣部長就非常精於此道,內閣會議上,他總是麵含微笑,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聽大家發言。除了偶爾發言外,他從不參與爭論,即便其他部長吵得翻天覆地,他也會處之泰然,適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他的看法似乎包括了大家的不同觀點,人們都非常喜歡這位內閣部長,他的意見經常被人接受,連總統也不反對他的意見。

那麼,當有人提出不同觀點時,怎樣才能避免與其產生爭論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歡迎分歧。要歡迎別人提不同的意見,因為有些分歧或許能為你提供一個挽回損失的好機會。所以,你要大度,要敢於接受、承認別人合理的觀點,而不做人身攻擊。

(2)不要相信你的直覺。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你自然的反應就是自衛。這時,你要保持冷靜,當心你的直覺反應,因為這可能是你最差勁的地方,而不是你最好的地方。

(3)延緩行動,建議當天稍後或第二天再進行討論,以便讓雙方都有足夠時間將問題考慮清楚。

(4)爭辯隻是手段,不是目的。說服對方,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為此,你可以采用下表所示的方法。說服方法說明利用人的本性想辦法了解她們的真實需求,按照她們的本性去說服他們傾聽讓你的反對者有說話的機會,讓他們陳述他們的情況或理由,不要抗拒、防護和爭辯。否則,隻會增加彼此溝通的障礙謹慎回答回答前稍作停頓,答案不能太長,否則易給人理不直氣不壯之感;也不能太短,避免讓對方誤解你不重視他的意見適當地讓步給人台階下強調相同點找出你與對方觀點一致的地方,在新一輪的發言之前先強調這個方麵。這樣對方會感到更滿意,甚至感到主意是他自己的闡述你的需求溫和而準確地敘述你的情況和理由。不靠嗓門壓人,如果你能以有製節的音調和語氣道出你的理,效果會很好。

其實,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雙方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中,輕鬆地化解激烈的爭論,那就是幽默。適度、合理的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變得緩和,從而避免出現令人難堪的場麵,化解雙方的對立情緒,使問題更好地解決。這一點我們可以向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學習。

1988年7月,戈爾巴喬夫與日本首相中曾根舉行了一次會談。戈爾巴喬夫說:“據說,在日本居然有人說什麼今後隻要日本持續不斷地增強經濟力量,蘇聯便將乖乖地屈服於日本的經濟合作。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的,蘇聯決不屈服。”

中曾根反駁道:“盡管如此,兩國加深交流也是重要的,阻撓兩國關係發展的,正是北方領土問題。我畢業於東大法律係,你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係。我們倆同屬法律係的畢業生,理應了解國際法、條約和聯合國聲明是何物。國際上都承認日本的主張是正確的。”

這時,戈爾巴喬夫笑容可掬地答道:“我當法律家虧了,所以變成了政治家。”戈爾巴喬夫的一句俏皮話,使雙方的緊張氣氛得到了緩解,談判得以繼續進行。

在與難以相處者溝通時,要避免爭論,隻靠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最主要的還在於人。也就是說,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人相左時,當你的言行遭人非議時,你必須先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爭取樹立一個積極和諧的討論問題的環境,而不是爭論。

那麼,怎樣在實際工作中熟練處理異議,避免爭論呢?怎樣將這些方法變成自身能力呢?建議你每天早上用3分鍾完成以下活動。

第一分鍾冷靜思考

在你想爭論之前,冷靜思考一下,爭論有什麼意義,是基於理智還是感情原因?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如果是你的感覺在作怪,或者對方有敵意,那麼,絕不要爭論。

第二分鍾建立愉快、和平的“爭論”環境

爭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因此,你要將爭論引向“積極爭辯”的雙軌,而不是一場語言衝突。

第三分鍾建立約束準則

為自己建立一個避免爭論的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不立即反駁,避免做出任何不公正或不公平的事情,並提醒自己,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總之,要避免爭論,你需要在理性的基礎上,再利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化解矛盾,盡量將討論的話題引向解決問題的正麵討論。

10.暗示他的錯誤

與難以相處的人打交道,特別是在指出他人的錯誤時,直言不諱往往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以致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為此,你要學會迂回溝通,旁敲側擊,使用委婉含蓄的語言或行為暗示他的錯誤。這既可以讓他人明白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又能夠使他欣然接受你的意見,進而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19世紀美國零售巨頭約翰·華納梅克有一次去巡視旗下百貨公司,他注意到有位客人站在櫃台前等著買東西,卻久久不見有店員上前招呼。原來那些店員都圍聚在角落裏嬉笑打鬧,根本沒有注意到有客人來。

華納梅克見狀,忍住怒氣,他明白發怒解決不了問題,然後他想到了一個方法:他熱情地迎上前去,接下客人已經選好的禮品,然後走到那些店員麵前,交給一名店員將之包好,然後才走回自己的辦公室。

此後,華納梅克的百貨店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