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進行高效溝通(1)(1 / 3)

1.克服障礙

有些時候,你之所以感到某些員工難以相處,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你遭遇了溝通障礙。一個有效的溝通包含諸多的要素和步驟。在每一個要素和每一個步驟中都可能存在著各種障礙,它們直接影響溝通效能的發揮。

可見,溝通最重要的要素是雙向(或多向)和互動。所以,你必須想辦法克服這些溝通障礙。那麼,常見的溝通障礙有哪些呢?

1)文化差異導致的溝通障礙

由於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或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可能會導致溝通障礙,溝通語言或者溝通行為的不同也可能會造成一些溝通障礙,如誤解、歪曲和信息傳遞有誤,增加溝通雙方的心理負擔,影響溝通的有效進行。

為了避免這類障礙的產生,你需要從下表所示的幾方麵做出努力。如果對話聽起來模棱兩可或不著邊際,你必須立即提出問題,不要不懂裝懂,要實事求是。該提問題時卻猶猶豫豫錯失良機,就是一種不成熟、不負責任的表現。

以及背景上的差異與其他國家或民族的人打交道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以便減少類似誤會,你需要做到:

(1)提前收集相關信息,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不要做出或說出冒犯對方的話。

(2)一旦冒犯了對方,要立即道歉,並禮貌地說明你不是有意的,而是文化差異所致。

(3)在溝通前,你要預先向對方解釋,由於文化差異,溝通中可能會出現誤會,請他們在任何感覺不合理或者不清楚的時候發問因人而異由於個人知識和認知水平不同,與不同的人溝通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談話方式、措辭或是服飾儀態應與對方相似。例如,與一線工人溝通,如果你西裝革履、咬文嚼字,使用過多專業術語,就會在溝通雙方之間產生一道心理上的鴻溝。

2)沒有正確領會他人觀點

高效的溝通必須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雙方應盡力去理解對方的觀點。即使你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也要努力去理解他們的看法,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去理解他們。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身上,不要堅持己見或者立即爭論,不要試圖說服彼此,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你要學會認真傾聽,不明白時就提問,要求對方給出解釋。隻要雙方積極地交換不同意見,就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從而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可見,在溝通中,隻有正確領會他人的觀點,理解他,傾聽他,才能進行高效溝通。

3)溝通中斷

溝通受到幹擾突然中斷,是最常見的一種溝通障礙,而且這種情況在溝通過程中可能發生多次。這樣的障礙一般來源於外界環境的幹擾。這時候,雖然看起來,雙方你來我往“交談甚歡”,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例如,麵對著媒體,在與管理者談判時,工會代表可能更注重如何打動他的支持者,而忽視與管理者的有效溝通。

對於這類障礙,首先要承認它們的存在,不要刻意忽略這些幹擾,對於中斷的過程,有必要重複一下,確定對方和自己一樣了解情況。

其次,當你不得不與某些難以溝通的人物展開協商,你就要力爭創造一個穩妥的環境,以排除任何可能妨礙你們雙方進行有效溝通的人或物。

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就非常善於營造一個穩妥的溝通環境。1986年,關於彈道導彈的冰島雷克亞未克峰會上,裏根會見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時明確規定:隻允許必不可少的人員,如翻譯和國家安全顧問在場,媒體人員不得參加。在這樣不受任何打擾的環境中,裏根與戈爾巴喬夫舉行了一場開放而又誠懇的會談,最終促成了兩個超級大國於1987年簽訂削減中程核武器條約,從而結束了兩個超級大國長達40年的冷戰。兩人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總之,高效溝通的前提就是克服可能存在的溝通障礙。現在你已經學習了如何克服障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加強這種能力,培養這種技巧。建議你每天早上用3分鍾完成以下活動。

第一分鍾總結溝通障礙

總結自己曾經遇到的一些溝通障礙,將自己是如何處理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記錄下來,並在日後加以改進。

第二分鍾溝通前進行準備

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克服溝通障礙的方法,盡量避免在溝通或交流中出現誤會。

第三分鍾理解並克服障礙

充分考慮到溝通中可能出現的障礙,特別是由於個人的社會背景,經曆和動機的差別而引起的障礙,努力理解對方,彼此坦誠相見,尋求最好的溝通模式。

克服溝通障礙其實不隻是工作方法問題,更根本的是管理理念問題。如何克服溝通障礙,以及如何實現高效、通暢的溝通,都不應就事論事,而應站在管理理念和價值觀的高度,妥善地加以處理。

2.雙向傾聽

高效溝通的關鍵在於傾聽,與難以相處者交往更是如此。管理學大師卡耐基說過:“傾聽就是說服的開始。”唯有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獲得對方永久的信賴。

1996年,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決定進軍日本市場時,受到公司員工的強烈反對。一些員工認為,日本人愛喝茶,不喜歡在公開場合端著一杯拿鐵。但舒爾茨相信自己的眼光,於是,他和那些員工來到一個很安靜的地方,讓員工充分發表意見,自己隻是傾聽。3個小時後,舒爾茨和員工達成一致意見,決定進入日本市場。舒爾茨因為表現出在意反對者的意見,所以最終解決了問題。

可見,與難纏者溝通,傾聽是多麼重要。但是傾聽應該是雙向的,首先你要做一位好的聆傾聽的技能聽者,並且要保證進行有效的聆聽。這種傾聽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技能,如重述、觀察、詢問等。另一方麵,你也是一位被傾聽者,要想有效地被傾聽,也可反用以上技能。

技能說明事例與使用技巧鼓勵促進對方表達自己的意願表現出對對方談話的重視或者興趣,鼓勵對方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用鼓勵、請求的語言激發對方,如“您說的非常有價值。”“請接著講。”“你能講得詳細一些嗎?”

技能說明事例與使用技巧詢問以探索的方式獲取對方更多的信息資料,如提問澄清式問題澄清式問題有助於始終抓住溝通要點。當對方對一些信息無法表達的時候,就可以用澄清式問題捕捉被遺漏的信息。假如某員工說:“她總令我生氣。”你可以問:“她什麼時候令你生氣了,她做了什麼讓你心煩?”這樣就擴大了討論範圍,並將討論帶入到一個新的情境當中反應告訴對方你在認真聽適時對對方的話以語言或動作來表達你的認同。同時,要表露出你的理解重述確定在溝通中沒有誤解對方的意思重述有助於核對對方的真實意圖,並能表達出你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例如,你的同事抱怨團隊成員未能按時完成任務,延誤了工作進度,你可以這樣重述:“你的意思是,由於任務未按時交付,你很擔心項目延誤使客戶失望,是嗎?”這樣,對方就會有機會澄清可能的誤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被理解了觀察觀察其非語言信息是否與實際相吻合用心聆聽也包括仔細觀察非語言信息,如肢體語言,音調以及麵部表情。留意那些與話語不相吻合的非語言信息。如果你發現了這種錯位,就要以一種非評判的方式加以指出。

在傾聽中,正確使用這些技能,能大大提高你與難以相處者打交道的能力。當然,在這些技能中,你要學會融會貫通,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這是雙向傾聽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你要有效地被傾聽。

被傾聽的方法

下麵加以具體說明,如下表所示。步驟說明表露理解為了更好地被傾聽,你要表現出對對方的理解。你可以概述對方的觀點,問他們這樣理解對不對。對方感覺到了自己被肯定,就不會再堅持主張自己的立場。接下來的溝通就會容易許多提出你的見解當對方得知你理解他們的立場之後,將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可以商討的口吻,或者以求教、征求對方意見的方式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要記住不要把你的建議強加於人,可以提出來,但僅供參考解釋你的見解解釋你的建議為何解決了雙方各自的疑慮,以使你的建議更加圓融。同時,你也應當說明,該方案的設計出台離不開雙方的共同努力焦點提問提出了你的個人見解之後,要讓雙方投入到更進一步的討論當中,要求他們對你的見解提出改進意見,同時提出他們自己的見解。例如:“這個見解是否遺漏了某些關切點,會不會導致某些新的問題?”或者“你們有沒有一些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想法?”這樣,你就能將潛在的對抗轉化為合作,從而產生更有創造性的見解,並使雙方都參與到問題解決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