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馬遠新呢,雖說沒了鑰匙,但還有別的孩子呢。所以,終究一代一代的繁衍著。進而成了今天寶山下的名門望族。
瘩背瘡
從前,有個地方叫老山窪。老山窪有很多奇山異景,像蒼鷺山、駱駝石、牛頭崖、神仙洞等等,個個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那巍峨、蒼莽、奇偉的景致,不知魅瘋了多少信男善女。山上長滿了合抱粗的大樹,漫山遍野的,就像大海一樣多。大山上還長著各式各樣的好藥材,稍微普通一點的有黃芩、柴胡、紫草、桔梗等,名貴一點的像豬苓、黨參,貝母等等都有。若該你走時氣時的話,說不定呀還能碰上人參、靈芝、何首烏呢。
山窪裏還有一汪碧水,水很深,故而人稱黑龍潭。黑龍潭旁邊不遠處住著一戶人家,姓馬。馬家祖祖輩輩都是單傳,到他這輩兒已是第五代了,所以人稱馬五代。由於馬五代和馬趴蛋諧音,再加上他家日子過得太窮,人們就習慣的叫他“馬趴蛋”。
馬趴蛋的父親死得早,他就和母親相依為命。馬趴蛋很孝順也很善良,每當上山回來,他就把采摘到的像山核桃呀、楊桃呀、花根了這些山野、珍品先給母親享用。
有一天,他又去打柴了,地點就是駱駝石,因為他就愛看駱駝石的雄偉,昂首挺胸,時刻不停,百折不撓奮力前行的樣子。
忽然間,他看到一隻小蒼鷺從駱駝石上的鳥窩裏掉下來了,說來也巧,他剛要去救治,卻有一隻狐狸跑過來,眼看就要成狐狸的口中食了。說時遲,那時快,馬趴蛋撿起一塊石頭就砸了過去,結果“吱嘎”一聲把狐狸打疼了,跑了。小蒼鷺得救了。他為把小蒼鷺放進窩裏,真是曆盡了艱險,好懸差點摔下懸崖!
有一年,來了一個老和尚,來家化齋,雖然家裏窮的丁當響,但馬趴蛋的媽,就是待人熱情。她先把水燒開了,然後把僅有的一個雞蛋煮了,給老和尚吃了,於是老和尚很是感動,甚而過意不去,為報答馬家,他就給馬家出了個主意:告訴馬趴蛋,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推碾子,不怕推空碾子,隻要能推得越響越好。從此,每天天不亮,馬趴蛋都把碾子推的咣咣當當直響。於是人們都說:“馬趴蛋起來了嗨!馬趴蛋起來了嗨!”
說來還真神,八成是借著大夥的吉言結果吧,馬趴蛋家的日子還真就逐漸過紅火了。家裏喂了一頭大肥豬,養了一幫雞,還養了一隻大黃狗。不久前,老媽老了,馬五代還像模像樣的發送了老人家。從此也再沒人管他叫“馬趴蛋”了。
說話間就過年了,那是一個三十晚上,他忙完了一天的活,早早吃過晚飯,就把剛殺的豬肉,挑出一塊適合包餡的,放在菜板上,蹬皮去骨、切碎,放上蔥薑蒜,還有醬。還沒等拌勻,那餃子餡味兒就散發出誘人的芳香,誇張一點說就是“一家飲酒千家醉,十裏開壇萬裏香”的那種感覺。
之後他又開始拿來一棵大白菜剁起來,待剁好後,洗淨去湯,在和先前的肉末摻在一起拌勻,餃子餡就磨好了。
這之後,他又取來個搪瓷盆,放進點白麵,舀來點水,放進去,開始和麵。麵和好後,一切準備就緒,他就開始包餃子了。
山裏的天黑得比較早,不大一會兒黑色幕布就把天空遮的嚴嚴實實,隻有一些星星還在天空上冷冷的眨著眼睛。整個大山窪都沉浸在萬籟俱寂的氣氛中。
不一會就聽屋外“嗚嗚”、“嗚嗚”一陣怪響。梆梆,“屋裏有人嗎?”“梆梆,屋裏有人嗎?”
“有!誰呀?”
“我,大哥”。“我們要回娘家,走累了,想在這歇歇腳。”
“行!”說著,馬五代就去開門。他借著燈光一看,隻見一位少婦朱唇皓齒,柳葉彎眉,楊柳細腰,狐媚婀娜,身穿灰色翻毛皮大氅,俊俏的很。懷裏還抱著個孩子,手裏還牽著個毛驢。於是就幫其把驢拴上,人讓進屋裏。少婦順手把孩子放在炕上,一看正在包餃子,就說,“大哥就您一個人呀?真夠難的,我幫您包吧”。“那多不好意思的,你走了這麼老遠的路,怪累的”。“沒事”,說著,就一邊挽袖子,一邊操起擀麵杖。
兩人開始包餃子。
不一會餡兒就不夠了。馬五代就又到屋外找肉重新磨餡兒,餡兒磨好了,麵又不夠了,就又到屋外找麵和麵。這時馬五代才開始警惕起來,往次什麼都夠,今天怎麼什麼都不夠呢?他隔著門簾縫往裏一瞧,那女的正在挑餃子餡裏的肉吃。剛才那是熟的吃點也就算了,可這會兒新磨出來的可是生的呀!人哪有吃生肉的?她肯定是妖精!這深山老林,這黑天半夜,這大過年的,這裏又沒個過道!於是,他抄起利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向那還正在低頭挑肉吃的妖精砍去。這一斧子正砍在妖精的後脖頸子上,隻聽“呲哇”一聲,一溜血光就向東南方向跑了,連門都沒開就沒了。放在炕上的孩子呢也立刻變成了一隻野雞,撲棱棱在屋裏亂飛好一陣子,最後將窗戶撞出一個窟窿也飛跑了。拴在屋外那頭毛驢呢,也變成了兔子,正在那裏亂跳亂蹦,後來被馬五代一斧子砍死了。
等到第二天,馬五代好歹吃過早飯,帶著狗順著血跡就尋找開了。他們走啊走啊,找啊找啊,果然在那個人跡罕至的神仙洞裏找到了。原來是一個大狐狸精,後脖頸上還有個大口子呢,現在還流著血呢。聽到來人後它蹭地一下,掙紮著就跑了。
其實那個狐狸,就是馬五代打過的那個,他是來報仇的,隻不過他沒禁得住誘惑,先挑了豬肉吃,否則定會找機會要了馬五代的命。
但經馬五代這麼一砍,它的道行就退減了不少。咱不是說這山上有好藥材嗎?像何首烏了。傳說那像人形的何首烏吃了還可成仙呢。
那狐狸稍微好點後,就滿山遍野的尋找,可能它是找到了,要不怎麼後來它還會說話呢。
狐狸成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據說還得喝夠一百個雞血。附近的雞血已經讓它喝得差不多了,就差馬五代家的了。他家那條狗太厲害了,上次要不是變成一個良家女子,你無論如何也是進不去的,他那狗的鼻子也好使,一旦讓她聞出來就麻煩了。
於是這狐狸,就采取了轟螞蚱的辦法。待雞一看到螞蚱就使勁一飛從杖子裏就飛到杖子外了,然後就擒而食之。每當這時即使那大黃狗再厲害也無濟於事。
當馬五代知道怎麼回事後,這個氣呦!發誓一定要把狐狸抓住打死。
那一天馬五代去了趟山外,買來了八步斷腸散,密縫在雞脖子和翅膀下,另外還在其經常出沒的地方,挖下了陷阱,下了地槍,真的是三管齊下。
這狐狸精呀,他來到馬五代家的不遠處,就自言自語開了:“你說不吃吧還差幾個雞了,你說吃吧,肯定馬五代這小子沒安好良心,隻不定會怎樣禍害我呢。不吃真饞得慌,更成不了仙了。膽小不得將軍做,還是吃吧,管他呢?但是真的吃了,咱就會讓那馬五代給算計了,算計就算計吧,誰讓咱饞呢。不過我也不能太便宜他了,死了也讓他長瘩背瘡!還是吃吧!”
結果它繞了幾個彎子最終還是把雞叼走了,但那雞還活著,為了不叫它逃跑,必須得先把它咬死,這一咬壞菜了,正好咬到斷腸散上了,狐狸掙紮著晃了幾晃,咬牙切齒說“我讓你長瘩背瘡”!“我讓你長瘩背瘡”!最終倒地死了。
第二天早晨,馬五代發現了死狐狸,很是高興,這也算是為民除害了。於是也沒多想,將狐狸的兩個前爪往兩個肩膀上一搭,以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哼著小曲滿心歡喜的就回來了。
誰知樂極生悲呀,沒幾天兩個肩膀頭下麵都起了瘡——瘩背瘡。那可是惡瘡啊!差點沒讓他死了。
馬五代心善不是?好多人都在關心他。一天不知是誰出了個偏方,說是靈芝曬幹燒成灰一上就好。可這靈芝上哪弄去呢?正在百般犯愁呢。忽然遠處天邊上飛來了一隻蒼鷺,那蒼鷺非常的好看,長長的尾翼,修長的雙腿,斑斕的毛色,還啾、啾的鳴叫著,圍著馬家盤旋幾圈後,一個俯衝就落下來了,接著就見把一大塊靈芝放到了院裏。這結果還用說嗎?後來馬五代還說上了媳婦,那媳婦可俊了,據說就是那隻蒼鷺變的。
龍虎鬥
在早些年,有個地方叫“湖裏”,也叫龍虎溝。湖裏可是個大山!那山可高了,高的伸手可摸著星星;山可大了,大的“緊走慢走,一天也走不出一個山口”。
湖裏這個地方,由於山深林密,人煙稀少,大的山牲口可是不少,像黑傻子、老虎、金錢豹了,時常有所出沒。一般人到這個地方,頭皮都會一炸一炸的。
這裏還流傳著一句話:“二虎相爭早晚得崩,二虎相鬥早晚爛肉。”什麼意思,人們始終也弄不明白,反正是個傳言,傳就傳吧,也沒有人跟它較那份勁。
湖裏住著三戶人家,二道梁根一家,王四後窪一家,小王明後溝一家,大約相隔半裏多路就一家。房子位置都不錯,都依山傍水,背風向陽。就這麼說吧,全都坐落在各自的陽坡懷上。
咱先說最靠裏麵的,那是欒家,其字排行老二,大夥就都叫他“二老欒”。在中間住的一戶呢,那是單家,因排行老末,所以人們習慣的叫他“單老小”。最靠外麵的一家呢,那是辛家,因排行老大,所以大夥就都叫他“辛老大”。
辛老大,家過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院子設立的很四致,什麼碾子呀、磨呀的,全都有。一家人都喜歡牛,平時推個豆腐,軋個棒麵什麼的都使牛。他家那頭牛也好看,金黃的毛,直腰大板的骨架,半圓形的牛角,往那一站,真的是威風凜凜,器宇軒昂,活像個大將軍!最起碼也得算個牛王。偶爾頂個架了什麼的,從來沒有輸的時候,就它活著的那輩子,還從來沒見過有哪個崽子是他的對手呢。一旦犁個地了,拉個柴了,有勁得很。凡是上個坡、過個梁了,頭一低,腰一貓就扛過去了。所以在家那就是老二他哥老大,樂的家人都不管它叫牛,都叫它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