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們正在勸慰女主人及其婆母節哀時,忽然外麵熱鬧起來。原來,是工作組的同誌們到了。一位是楊海峰楊科長,一位是小魯同誌,他們是來慰問的。楊科長坐下後,開始勸慰著女主人的婆母,之後又拿出幾百元錢塞到女主人的婆母手裏。“大嬸您千萬拿著,這是張局長我們幾個人的一點心意呀!他有急事來不成了,讓我跟您說一聲,您可千萬要節哀呀!”
其實,今天,張局長又為村裏的事籌錢去了。
再其實,這已是在不到兩個月內女主人家所受的第二次幫扶了。
一個尋常的百姓家,幾位市裏的領導,能聯係在一起嗎?但就真的連在一起了。連平常百姓家的安危冷暖、生老病死都掛在了心上,還有什麼不掛在心上的呢?太讓人感動了!他們不是這裏的村民,卻勝似村民。一個掙死錢的工薪人士,遇上弱勢就要拿出幾百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個月答應孩子去大飯店搓一頓的諾言就會化為泡影;意味著給妻子表達愛意的夏士蓮洗麵奶就會再喊拜拜;意味著許諾給老媽媽買按摩床的那份孝心就會再一次化為遺憾!
一年來,他們破冰通路、換變壓器、解決飲水困難等等,不知破解了多少難題,解決了多少個燃眉之急。單是聯係、牽線、一對一的幫扶孤殘、特困戶的慰問品,價值就達2000餘元,現金8000餘元。無怪乎那些老奶奶、老媽媽稱他們是“活菩薩”。
急民所難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隻能幹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會隔靴搔癢,隻會雞零狗碎。那你就錯了,你就會大錯而特錯。他們不僅能從小處著眼,從細微之處入手。而且他們還能瞄準大的,幹轟轟烈烈的。做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文章。
我們還是先看一看駐村工作組的理念吧。他們在駐村工作日記中寫到:“我們駐村工作組就是要幹村班子想幹而幹不了的事,做他們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謀他們想不到卻很需要做的事。即民有所呼,我有所為;民有所困,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辦。否則我們的工作就沒了任何意義”。他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請看他們所作的十件好事、大事清單:
村部改造項目,投資5萬元。整修村部230平米,購置桌子24張、椅子61把、辦公桌椅4套、文件櫃3套、計算機1台、打印機1台,全部完成;農村書屋建設,投資5萬元。整改書屋15平米、購置書櫥3組、檔案櫃兩組、配備圖書1000冊已完成;村衛生所建設,投資15萬元。安裝暖氣100平米,牽引床、輸液架等全部配齊,打專井一眼;千畝中低產田改造,投資100萬元(協調省級財政農開資金)。鋪地下管道4、08千米,安變壓器1台,建蓄水池3個,修橋4座,擴大水澆地1000畝,已完成;護地壩工程,2.5公裏,協調相關部門投資36萬元,已竣休閑廣場兩個,協調市環保局投資50萬元,碾子溝片1800平米,善道地片400平米,健身器材10餘套都已完成;村環境治理,投資57萬元,已完成;學校危房改造,投資57萬元,280平米,已完成;村道硬化,投資77萬元,現已開工;一村一品工程,已投資9萬元。建農家院3個,恢複碾子15個,整修旅遊路1000米,建停車場一個,協調農牧局資金50萬元,建塘壩三個,擴大虹鱒魚養殖場,已投入使用。
也許你已經清楚了這些數字的額度吧,也許你已經知道了這些數字累加後的總量吧,那可是400多萬元呀!?哪來的錢?財政局出的嗎?不是。到現在他們也沒拿局裏一分錢。這些錢都是化緣來的。都是張牙掰口、舍臉打巴掌來的。都是跑縣、入市、進廳磨破嘴、跑細腿來的。這就是他們所做的無米之炊!這就是他們所做的大手筆!換言之,這就是在他們的牽頭下各級黨組織、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源於他們的使命感,源於他們對老百姓的愛!還是讓我們來具體的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修這4.7公裏的村道吧。
他們在進村走訪、座談中了解到:
碾子溝村是一個合並村,是由大柵子和善道地兩個村組成的。大柵子在溝外,善道地在溝裏。溝裏的居民很分散,條件很艱苦。三個居民組,分散在兩條溝,八個居民點上。居住在二道溝的是三組,居住在正溝的是四組和五組。走的還是多石、路窄、坡大、彎急的土路。有句順口溜“夏日裏雨過溝出車打於,冬日裏河冰漫道難進出”那絕對是真實的寫照,沒有半點誇張的色彩。所以善道地片村民最盼望的事就是修路!最迫切、最急需的事還是修路!
在座談會上,村民激動地對工作組說:村外賣紅果五毛錢,到我們這就四毛錢,你愛賣不賣。換大米也一樣,外麵二斤換一斤,裏麵就二斤一兩才換一斤。沒有路,連媳婦都說不成。還有送孩子上學,下去還行,回來就得推一道。一遇雨天,車軲轆就沾滿了泥,推都推不動。
由此看來,辦十件、辦一百件好事,也不及辦這一件好事最得民心,最順民意了。因此,張局長和工作組的同誌們商量後,下定了決心,要堅決辦成、辦好這件好事!要破解這道村班子長久以來破解不了的難題!
土路共有4.7公裏,右道二道溝方向的1.6公裏;左道正溝方向的3.1公裏。按三級公路標準修,每公裏20萬元,還得近百萬元。而村裏過去為修路山林賣了,村部抵債了,家底全折騰光了,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了。以前為修路欠下的15萬元修路款,到現在還在賬上趴著呢。
若依靠村裏自己的力量,你就是砸鍋賣鐵也是不可能的。因為2011年人均收入也還隻有2100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全國是5000元,也就是不足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
在走訪中他們還了解到善道地村民,特別是正溝、二道溝的村民,為了修路,曾多次集體到鎮裏、縣裏上訪,但都因為沒有錢,無功而返。人依然走著舊路,舊路依然複製著昨天!
工作組深刻理解群眾的苦衷,能設身處地的體會他們的難處。工作組也理解鎮裏、縣裏的難處,如果有錢誰不願意做這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情呢?所以,他們決心和鎮裏、縣裏以及相關部門為老百姓破解這道難題,鋪致富之路,建幸福之途。
還是讓我們聽聽張局長在為此所召開的諸葛亮會上是怎麼說的吧:“沒難題要我們工作組幹什麼!沒錢就一定修不了路了嗎?群眾可在看著我們,百姓可在盼著我們。我們代表的是黨,我們代表的是政府。所以,我們不管遇到多少困難都要克服,哪怕有千難萬險,哪怕張牙掰口、舍臉打巴掌。我們都必須把錢籌來,把路修上!”
他們說的斬釘截鐵,做得更是堅忍不拔。
他們還客觀的分析了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財政局有協調各口關係的職能,在協調中已與一些部門已建立了聯係。還有,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客觀的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別人會給一些麵子的。更重要的是還有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
分析,使他們增強了信心!
分析,使他們堅定了信念!
鮮花因綻放而美麗,流星因燃燒而燦爛。什麼事都是想著容易做著難,看著容易幹著難。他們在涉足這件事的時候,一問才知道這4.7公裏的路縣裏是做了規劃,但卻沒報到市裏。今年是村村通掃尾年,沒報就意味著今年修不成了。今年修不成了,就意味著差不多永遠都要都走土路了。這能不讓人著急嗎?於是他們就趕緊找縣交通局,找發改局等,趕緊補報。另一方麵他們又趕緊找市交通局,市發改局等局,求他們,作為特殊情況允許補報、立項。而這個項目從他們申報到批複,僅用了三天時間,這是什麼樣的工作效率啊!
項目補報了,立項了,但還缺錢。於是他們又找相關部門,結果有了:以每公裏10萬元撥款,總計47萬元。這些錢對於基礎條件差,施工難度高的路況來說真的是杯水車薪。所以找來幾個施工隊,都跟工作組拜拜了。後來他們跑市,進廳,又糗回了30萬元,連同前期爭取到的,一共77萬元,雖然還少,但畢竟能開工了。
在問及張局長做這件事的感受時,他把他寫的工作日記拿給了我看,在日記中他寫道:“淩絕頂者,小天下。涉深海者,見蛟龍。”隻要心裏裝著老百姓的利益,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授之以漁
是呀,隻要心裏裝著老百姓就什麼事都能辦得成。從2月13日入村,到撤出,差不多10個月,300天。300天,渾渾噩噩者,眼睛一閉一睜就過去了。無誌者“今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也混過去了。而對於他們這些幹事的人來說,可就成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了”。他們要珍分惜秒,他們要惜時如金,他們要以一當十,他們要一天當兩天過。他們要把深圳的速度移過來,他們要把周台子的精神拿過來。所以,他們追星趕月;所以,他們把時間追的氣喘籲籲、跟頭馬趴。
10個月,300天,他們召開座談會30餘次,座談900人次。
10個月,300天,集中學習12次,培訓40人次。
10個月,300天,建檔案10餘種:《村級文件彙編》、《村情民情調查表》、《村民問題台賬》、《駐村工作大事記》、《工作簡報》、《新聞報道》、《考勤表》、等等。撰寫彙編材料5000多字,寫總結5000多字,連同檔案20000餘字。
10個月,3000天,發工作簡報16期,辦手機簡訊4期。攝製圖片400張。
10個月,300天,看望學生76人,走訪村民百分之八十。
10個月,300天,定下10項任務,9項工程,而且9項工程齊頭並進,大部分都已完成,隻有“一村一品”還有待於村班子一如既往拚搏苦幹完成。
有的人為官一任,也許不能造福一方;有的人為官一輩子,也許也幹不了幾件大事。而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工作組成員,然而他們竟然幹出了這些轟轟烈烈的大事!難道你不感到震撼嗎?
俗話說“送君千裏終有一別”。作為工作組終有一天是要走的。那麼怎樣“栽下搖錢樹,養上下蛋雞”呢?留下永不走的工作組呢?這又成了工作組10項工程以外的又一深層次的工作任務了。
碾子溝村,地處燕山山脈腹部,屬於深山區。有天然原始次生林2、5萬畝,針葉林、闊葉林,喬木、灌木達200多種。藥材、山野菜不計其數;水碧、溪清的牤牛河就發源在這裏。這裏山奇景秀、怪石嶙峋。像駱駝石、神仙洞,仙人洞、育嬰石、拇指崖、牛頭山等等,都是這裏獨有的亦仙亦幻的自然景觀。誰到這裏都會情不自禁的發出慨歎:“天上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所以,從發展旅遊產業來說,這裏的自然資源又是得天獨厚的。
這裏最近處,距京城旅遊公路2、5公裏,距京承高速出口7公裏。交通十分便利。分析後,得出,搞旅遊是最好的選擇。
為此,他們帶領村班子積極發展農家特色遊,努力打造生態遊示範村。目前已改造梨園350畝,已建農家院3個,擬建35個;硬化旅遊路1000米,修築旅遊山路2、5公裏,開發景點3處,建小型停車場1處。鄉村旅遊已見雛形。這個項目的實施,用張建軍局長自己的話說就是:“給老百姓栽下了搖錢樹,養上了下蛋雞”,真正是給老百姓留下了一條長遠的致富路子。
為培植致富源泉,從智力上扶貧,9月下旬,他們請來了市農廣校、承德旅遊職業學院的專家、學者來村授課,培訓村民60多人次。農閑時又組織50位骨幹婦女前去平泉學習食用菌、萬壽菊的栽培。去密雲曹家路,去興隆縣北水泉,灤平縣二道營、金山嶺農家院考察學習。真可謂絞盡腦汁,苦心孤詣了。
他們的率先垂範,他們的身體力行,他們有板有眼的辦事,他們的有條不紊,可說是給村幹部樹立了榜樣。使他們免費上了培訓班。用村書記郭滿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一年來從他們身上確實學到了不少好東西”。
一年來村班子和工作組又是如何相處的呢?郭滿書記說“張局長辦事急,你急,那我就快”。“你不是不休禮拜天嗎,那我就整月不呆著”。建休閑廣場,要涉及到十多戶村民的占地,工作組很是擔心這事不太好辦,可郭滿書記,由於深入的做好了工作,僅一個半小時就將合同簽完了。這讓工作組很是出乎預料,進而滿意、感動。
2、5公裏的護地壩就要開工了,可原來的濫壩上卻堆滿了秸稈、柴草,綿綿延延,一眼望不到邊。正常情況,不管怎麼幹,也得十天半個月。可郭滿不這樣看,也不這樣想。他動員了在家的留守婦女開了一個40多人的“巾幗英雄會”,以分解為方法,以典型引路為手段,以宣傳廣播為推動,結果隻用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像這樣積極配合工作組,甘當幕後英雄的事還有很多。在工作組推進的十項工程裏,沒有一個村民出來給出難題,沒有一個人給工作組找麻煩。工作組在前麵戰鬥,村班子就在後麵做保障。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郭書記在跟我說小話時說:“你得跟人家貼貼呼呼,親親熱熱,否則誰還願意給你幹活呀!”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合作精神啊。
在工作組的帶動下,影響下,村班子也確立了明確的執政理念:“以人為本,為民謀利,把好事辦好”。堅持“四會”管村,“四議兩公開”的工作製度。幹著現在的,想著長遠的,做著當前的,想著未來的。他們幹的踏踏實實,他們幹的有板有眼。
郭滿書記書說“我們除了要把工作的精神繼承好,把工作組留下來的旅遊產業繼續做深入,下一步就是和村長一起跑跑水庫這個項目。隻要這個項目一完成,那咱們的碾子溝村可就今非昔比了,也許這裏就是第二個龍慶峽!”
村班子想事、謀事,並且肯辦事,辦實事,辦好事。因此村民更加信任,稱他們是“永不走的工作組”。
現在一進碾子溝,得說是滿目春光,生機一片。那千畝中低產田已今非昔比,來日定會吐露著勃勃生機。2.5公裏長的護田大壩,正猶如一條見首不見尾的巨龍搖頭擺尾的蜿蜒在村道旁,河冰竄道的尷尬局麵早已成為了昨天的曆史。4.7公裏的村道早已披上了聖潔的水泥鎧甲,正興高采烈地迎送老百姓出入家門。280平米的小學,巍然矗立,好不器宇軒昂。休閑廣場、垃圾場的推進已大大提升了這裏的精神文明水平。路暢,村整,街亮,心順,人奮的景象讓人感到無限的幸福和有奔頭。還是讓我們聽聽幸福的村民七十多歲的老人王風岐創作的順口溜吧:
幫扶隊伍下了鄉,三位工作特別忙。
今年不到別處去,碾子溝村走一趟。
進村先開支部會,人的思想是橋梁。
走訪座談是關鍵,百姓呼聲記心上。
一件實事修河壩,河壩修的寬又長。
洪水來了咱不怕,路邊不再亂又髒。
二件實事建廣場,亮點工程真叫棒。
百姓健身又跳舞,男女老少喜洋洋。
三件實事蓋學校,黃牆藍瓦閃金光。
花園建在校門口,裏邊花草競綻放。
四件實事治環境,清理垃圾壘花牆。
百姓個個都說好,村容村貌大變樣。
五件實事安碾子,碾出棒麵格外香。
建了幾處農家院,石磨豆腐傳四方。
六件實事興水利,打井修渠格外忙。
村民自發建苗圃,調整結構有保障。
七件實事建牌樓,牌樓建在村口上。
四根柱子像鐵塔,二龍戲珠頂上扛。
八件實事衛生所,覆蓋四裏和八鄉。
村民看病家門口,從此得病不用忙。
九件實事修通路,下雨不再泥裏趟。
小車開到山頂上,溝裏百姓奔小康。
十件實事建書房,提高素質有希望。
各行各業書都有,這裏才是聚寶箱。
人人看見都說好,咱村今年大變樣。
這些成果哪裏來,基層建設來幫忙。
各級領導真辛苦,百姓永遠記心上。
今年我村幸運年,感謝政府黨中央。
我們有n個理由相信,在工作組的幫扶下,已經有了造血功能的碾子溝村,一定會成為閃耀在燕山主脈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祝舟大者遠行,馬俊者遠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