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5)(2 / 3)

但無論如何,所有的挑戰,她都必須麵對。

“吳從龍……”高太後一麵說著,一麵卻瞥了一眼石越。這個惹事生非的鴻臚寺主薄的底細,她已經查得清清楚楚,他的背後有兩幫人,一幫人自然是那些自詡為忠於小皇帝的“忠臣義士”們;另外一個人,則便是站在她麵前的尚書右仆射石越。她不知道吳從龍的封建之議,究竟和石越有沒有關係,但是她卻可以肯定,石越和那些“忠臣義士”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我若將石越視為他們的後台,亦算不得冤枉了他!高太後在心裏說道。

“……所謂封建之議,不論其利弊如何……兩位相公,老婦以為,如今國家多事,大行皇帝丟下這麼一個江山……”高太後幽幽歎了口氣,目光緩緩移過司馬光與石越的臉上,方又說道:“如今之策,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野雖交相議論封建利弊,但事有輕重緩急,目前之事,一則是要辦好大行皇帝的喪事;二則是要設法卻北敵之急患;三則是坊市之物價、交鈔之穩定、國家的財計,皆要妥善處置。封建這等大事,目前似乎不是時候……”

高太後盡量讓自己委婉一點提出來,既然知道了吳從龍背後站著的人是誰,她亦已知道石越的能量,如今她在外朝的權威尚未完全鞏固,那無論如何,她都不能過份刺激石越。

所謂的“封建之議”,針對的是誰,她心知肚明。他們斷不肯就此甘心!這是她早就有心理準備的。隻不過,她絕料不到,石越竟然能下出這一步棋!

她心裏麵不能不暗暗讚歎石越果然有過人的智慧,他的確能夠抓住那些士大夫的命脈——隻要是提到恢複周製,所有的讀書人都會熱血沸騰!即使到了大宋,還有不少飽學大儒在幻想恢複井田製!恢複西周封建製——儒家的聖人們,不就是一心幻想回到西周的時代麼?!

她才不會被表麵的反對聲音所欺騙,石越越是不動聲色,她就是越肯定他成竹在胸。

他先令吳從龍拋出一個球來,然後令蔡京來試探……

“蔡京、吳從龍等人之劄子,臣等已經讀過。”司馬光卻不曾去體諒高太後的心情,“倘若朝廷果真能決意恢複西周封建之製,那自是萬千之幸!”

果然,便連司馬君實也支持恢複西周封建!

“實則在蔡、吳上劄子前,子明相公與臣,便已議論過恢複封建之事……”

在蔡、吳上劄子前!高太後的眼睛眯了起來。如此說來,司馬君實早就知道了此事,而且一定是支持的。那王安石……隻不知韓維、韓忠彥知不知道?

“封建南海,於國家言,實有百利而無一害。趙宗達之言,實不足駁,當西周之時,便是三晉之地,亦可視為蠻夷……周有八百年天下,自周以後,無一朝有如此長久之國祚,此正是封建之功。且如子明所言,封建諸侯於南海,於東南諸路、海上貿易之恢複,皆有大利……”

這與東南諸路又有何關係?高太後狐疑的望了一眼石越,是此公欺老婦不懂財計罷?一切借口的背後,都不過是為了雍王!為了將雍王趕到南海!

“隻不過……”

隻不過什麼?!

“隻不過,臣等亦以為,此等千年之計,朝廷果真要推行,尤須朝野之共識,本欲謀定而後。不料吳從龍行事輕佻,竟惹出這等事來。如今國家正處於國喪當中,諸事未諧,而北敵虎視眈眈,若令北敵以為我大宋宗室分裂,恐使其誤以為我朝有隙可乘,悍然冒險……”

高太後的目光移向石越,卻見石越接過司馬光的話來,稟道:“君實相公所言,確是謀國之言。便如太皇太後所說,事有輕重緩急,目前要平息此議,臣等以為莫若暫罷吳從龍官職,如此,朝野知朝廷之意……”

“子明相公是說,罷吳從龍官職,以平息議論?”高太後幾乎疑心自己聽錯了。石越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正是。”石越壓抑住自己心中的怒氣,沉聲稟道。豎子不足與謀!吳從龍實是太不成器了。封建南海,他心中之急迫,又豈是他人能比?然而,如此重大的事情,又焉能不先觀人心?

5.

熙寧十八年一月下旬,蔡河畔的某座道觀內。

李昌濟瞥見一眼桌子上的一張《汴京新聞》,“……鴻臚寺主薄吳從龍以輕佻罷監興寧場稅——吳嚐首建封建之議?嘿嘿!”他抬眼看了看麵前的潘照臨,“先是北海侯奪爵安置,如今是吳從龍罷監場稅——各打五十大板!看來,吳從龍這‘輕佻’二字,未必便這麼簡單?”

潘照臨卻隻是默默喝著酒,並不出聲。

“哈哈……”李昌濟望著潘照臨,忽然縱聲長笑,“你潘潛光的那點手段,我亦料得到一二。不論用何手段,要暗中抄出吳從龍的奏折,泄露給那些宗室,總不是甚難事……不過,北海侯這樣的小人物,總不配當你的槍!”

潘照臨依然不回答,隻是眯著眼睛望著李昌濟。

李昌濟猜得不錯,他不過是通過一些手段,買通了吳從龍的一個仆人,抄得這奏折出來,然後不動聲色利用一個道士,泄露給了魯國公與蔡國公——他早已打探清楚這兩位的脾性,知道他們正與一個據說算命極準的道士來往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