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整飼料營養
中雞階段發育快,長肉多,日采食量增加迅速,獲取的蛋白質營養較多,應專門配製相應的飼料,促進生長。因此,根據此階段雞的營養需要特點,及時更換相應的飼料是保證其生長發育的重要手段。
雞生長期日糧中蛋白質、氨基酸、鈣、磷等營養指標可比育雛期降低10%左右。湖南省地方標準《雪峰烏骨雞肉雞飼養技術規範》中規定,雪峰烏骨雞肉雞生長期日糧中的營養需要為:代謝能1214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8%,鈣09%,總磷05%,以上標準主要適合於快速型雪峰烏骨雞。慢速型雪峰烏骨雞肉雞生長期可參考以下營養需要指標:代謝能1212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7%,鈣085%,總磷04%。雪峰烏骨雞肉雞生長期推薦飼料配方見表52。
注:另根據需要加入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劑。
雪峰烏骨雞肉雞生長期采食量增加很快,為此,從飼喂上應當保證飼料的充足供應。每天應喂料3次,早、中、晚各1次,或是保證飼槽有料供應,任雞自由采食。但要控製當天的飼料當天吃完,第二天再添加新鮮的飼料。
2公母分群飼養
公母分群飼養,不僅可有效地防止啄癖,減少損失,而且能使各自在適當的日齡上市,便於實行適合於不同性別的飼養管理製度,有利於提高增重、飼養效果和整齊度,以及降低殘次品率。對於未能在出雛時鑒別雌雄的地方雞品種,目前養雞戶多在中雞50~60日齡,外觀性別特征較為明顯時進行公母分群飼養。
3防止飼料浪費
中雞的生長較為迅速,又由於雞有挑食的習性,因此很容易把食槽中的飼料撒到槽外,造成汙染和浪費。為了避免飼料的浪費,一方麵應隨著雞的生長而更換飼喂器具,即由小雞食槽換為中雞食槽;另一方麵應隨著雞隻的增長,升高食槽的高度,以保持食槽與雞的背部等高為宜。
4防止產生惡癖
我國絕大多數優質肉雞對緊張環境的應激反應,比快大型肉雞明顯。如飼養密度過大,舍內光線過強,飼料中缺乏某些氨基酸或其比例不平衡及某種微量元素缺乏等都會造成啄羽、啄趾、啄肛等惡癖,生產中應嚴加預防。中雞階段雞隻生長加快,舍外活動量加大,容易發生啄癖現象。防治惡癖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發生惡癖時一般采取降低光照強度,隻讓雞看到采食和飲水,並改善通風條件。
5供給充足、衛生的飲水
生長期的雞隻采食量大,如果平常得不到充足的飲水,就會降低食欲,造成增重減慢。通常肉用雞的飲水量為采食量的2倍,一般以自由飲水24小時不斷水為宜。為使所有雞隻都能充分飲水,飲水器的數量要充足且分布均勻,不可把飲水器放在角落裏,要使雞隻在1~2米的活動範圍內便能飲到水。
水質的清潔衛生與否對雞的健康影響很大。應供給潔淨、無色、無異味、不渾濁、無汙染的飲水,通常使用自來水或井水。每天加水時,應將飲水器徹底清洗。飲水器消毒時,可定期加入001%的百毒殺溶液,這樣既可以殺死致病微生物,又可改善水質,增加雞隻的健康。但雞群在飲水免疫時,前後3天禁止在飲水中添加消毒劑。
(六)肥育期的飼養管理
肥育期的雪峰烏骨雞肉雞也稱大雞,快大型雪峰烏骨雞肉雞為9周齡至上市,慢速型(高檔型)雪峰烏骨雞肉雞為12周齡至上市。此期的飼養管理要點在於促進肌肉更多地附著於骨骼以及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皮膚、羽毛的光澤,做到適時安全上市。在飼養管理方麵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調整飼料營養
雪峰烏骨雞肥育期的能量需要明顯高於生長期,而蛋白質需要較生長期降低,所以肥育期宜使用高能量飼料。因此,在生長期末期,應及時更換肥育期飼料。在飼料中應適當降低豆粕等蛋白質的用量,同時增加玉米等能量飼料的比例。也可在飼料中添加3%~5%的優質植物油,進一步提高飼料的能量濃度,可增加雞的肥度,強化雞的風味。
為了控製飼料原料對雞肉風味品質的影響,在肥育期的飼料中,應禁止使用魚粉等動物性飼料,否則會影響雞的風味。同時少用棉籽粕和菜籽粕,多用豆粕和花生仁粕。在喂料技術上,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雞的采食量,促進肥育。
雪峰烏骨雞肉雞肥育期推薦的飼料配方見表53,其中配方1~配方3適合於快速型雪峰烏骨雞肉雞,配方1和配方2完全按照飼養標準配製。配方1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糧,配方2利用花生仁粕、棉籽粕、菜籽粕替代了約50%的豆粕,並增加了賴氨酸的添加量,以使氨基酸達到平衡。配方3用花生仁粕替代了50%的豆粕,雖然花生仁粕的能量高於豆粕,但由於未添加油脂,代謝能略低於國家標準,適合於添加油脂不方便的養殖戶使用。
配方4~配方6適合於慢速型雪峰烏骨雞肉雞。配方4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糧。配方6中由於未添加油酯,能量偏低,粗蛋白質水平也配得較低,在14%左右,在肥育期使用低蛋白質日糧有利於雞的肥育和改善風味。
2雞群健康觀察
進入大雞階段後,雞仍然處於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稍有疏忽,就會產生嚴重影響。這就要求飼養人員不僅要嚴格執行衛生防疫製度和操作規程,按規定做好每項工作,而且必須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經常細心地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做到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提高飼養效果。
對雞群的觀察主要注意以下4個方麵。
第一,每天進入雞舍時,要注意檢查雞糞是否正常。正常糞便應為軟硬適中的堆狀或條狀物,上麵覆有少量的白色尿酸鹽沉澱。糞便的顏色有時會隨所吃的飼料有所不同,多呈不太鮮豔的色澤(如灰綠色或黃褐色)。糞便過於幹硬,表明飲水不足或飼料不當;糞便過稀,是攝入水分過多或消化不良的表現。淡黃色泡沫狀糞便大部分是由腸炎引起的;白色下痢多為白痢病或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征兆;深紅色血便,則是球蟲病的特征;綠色下痢,則多見於重病末期(如新城疫等)。總之,發現糞便不正常應及時請獸醫診治,以便盡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每次飼喂時,要注意觀察雞群中有無病弱個體。一般情況下,病弱雞常蜷縮於某一角落,喂料時不搶食,行動遲緩。病情較重時,常呆立不動,精神委頓,兩眼閉合,低頭縮頸,翅膀下垂。一旦發現病弱個體,就應剔出隔離治療,病情嚴重者應立即淘汰。
第三,晚上應到雞舍內細聽有無不正常呼吸聲,包括甩鼻(打嚏噴)、呼嚕聲等。如有這些情況,則表明已有病情發生,需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第四,每天計算雞隻的采食量,因為采食量是反映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當天的采食量比前一天略有增加,說明情況正常;如有減少或連續幾天不增加,則說明存在問題,需及時查看是雞隻發生疾病,還是飼料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