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雪峰烏骨雞飼養管理技術(上)(2 / 3)

(3)籠育。育雛數量較大但又缺少足夠房舍的養雞戶,可采用多層籠育。它由籠架、籠體、料槽、水槽和托糞盤組成。一般籠架長100厘米,寬60厘米,高150厘米。從離地30厘米起,每40厘米為一層,每層為一籠,分為三層。籠底與托糞盤相距10厘米。每層底部都設托糞盤,托糞盤可以是固定的(用耙子刮糞),也可以是推拉的(倒糞)。小雛、中雛和大雛都可用這種籠子飼養,不用轉群,一直可以養到18周齡進入產蛋雞舍以前,可將柵門改為上下調節,以防止跑雞。

3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1)育雛舍。育雛舍要坐北朝南,確保通風良好、環境安靜、光線充足、幹燥保暖、清潔衛生、水源方便。進雛前,室內要用消毒液如3%的燒堿液洗刷地麵,然後用高錳酸鉀75克/米3、福爾馬林15亳升/米3對育雛室進行熏蒸消毒。消毒時緊閉門窗,室內溫度控製在25℃~28℃、相對濕度70%~75%。1~2天後打開門窗準備進雛。在消毒前應將育雛所需的一切用具同時放入室內,一並進行消毒,同時在育雛室周圍撒上石灰消毒。

(2)飼料及藥品的準備。按雪峰烏骨雞雛雞飼養標準擬定好飼料配方,事先配好全價飼料。原料決不能有黴變的,最好製成顆粒料飼喂,以便雛雞采食。同時,要備好藥品,育雛常備的抗菌藥有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新黴素、氟呱酸等。常用的消毒藥有百毒殺、過氧乙酸、消毒威、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等。

(3)預熱試溫。進雛前兩天育雛室和育雛器要進行預熱試溫,使其達到標準要求。可邊升溫邊排風,這樣可以使甲醛蒸氣揮發得更徹底,避免對雞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升溫時,保持地板幹燥,以使地板溫度快速上升,如果是地麵育雛,在雞舍沒有充分預溫前,不要把墊料散開,等地麵溫度升上來以後再將墊料完全散開,地麵育雛要求地麵溫度要達到27℃以上,最好在28℃~30℃。雛雞進入雞舍前,雞舍溫度應達到32℃~35℃的均衡溫度。試溫時,育雛人員按進雛後同樣嚴格的衛生防疫要求,保持環境清潔,以免汙染已消毒的育雛室和用具。

(4)選好雞苗。為了達到高質量的育雛效果,培養出生長發育整齊一致和生產力高的雞群,必須對雛雞進行嚴格的選擇。選苗應從出雛率高、衛生防疫嚴格的雪峰烏骨雞種禽場中挑選,挑選體質結實、體形和姿勢正常、健康活潑、絨毛光亮整齊、體重大小合適、反應靈敏、腹部柔軟、臍環愈合良好、手握感覺充實的健壯雛苗。凡是體弱、站立不穩、臍部帶有血痕、肚大及畸形個體均應淘汰。

4接運雛雞

雛雞在出雛後24小時內必須注射馬立克疫苗。挑選好的初生雛雞最好在出殼36小時內運達目的地,時間過長易造成雛雞脫水等損傷,對以後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長途運輸要按每80~100隻裝進分成4等份的雛雞箱中,夏天裝80隻,冬天裝100隻。雛雞箱用過後要燒毀,不可再用,以免傳染疾病。裝雛前運輸工具要消毒。裝雛時雛雞箱之間要有通風的間隙,夏天更要注意此點,切忌用敞篷車運雛雞。夏季炎熱氣候下,給雛雞籠內加嫩豆芽,防止雛雞脫水。運輸途中注意“四防”(即防寒、防熱、防缺氧、防雨淋)。每2小時檢查一次,注意雛雞的表現,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運輸時接雛和分群雛雞到場後,立即轉入已加好溫的育雛舍,按體質強弱和體重進行分群,若采用平麵育雛,每群雛雞以200~300隻為宜。

弱、病雛可在早晨第一次喂食時挑出,搶食時弱病雛常被擠出來,容易分辨。對病雛要及時隔離治療,較重的應立即淘汰。經常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食欲、活動及糞便等情況,是獲得優良育雛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5雛雞的飼養管理

雛雞膽小怕事,對外界環境敏感,應盡量減少強光、噪聲、飼養變化、工作人員走動等應激因素對雛雞的影響。加強日常看護及衛生防疫工作並周密地管理好雛雞群,及時掌握雛雞各種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護理。早看糞便,晚聽呼吸,平時看精神,喂食看采料。同時,注意飼槽、飲水器是否夠用,設備運轉是否良好,雛雞密度是否適宜。雖然雪峰烏骨雞雛雞出生個體大,初生重較重,抗病力強,但是雛雞的抵抗力仍比較弱,所以要經常搞好雞舍的清潔衛生,並定期消毒和接種疫苗,確保飼養環境良好。

(1)飲水與喂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讓雛雞休息30~60分鍾,便可飲水。飲用的水最好是溫開水,溫度以35℃左右為宜,可在水中加入001%的高錳酸鉀,並補給5%的葡萄糖及抗生素,以增強雛雞的活力、預防白痢杆菌病和大腸杆菌病的發生。飲水設備一般采用塔式飲水器,按每50隻雞配容積為2~3千克的飲水器1個,均勻分布在育雛室內,供雛雞飲用。5日齡後在水中加入005%的氟苯尼考,連飲5~7天。第一次飲水後,雛雞能迅速排出胎糞,既可促進雛雞新陳代謝,又可刺激食欲。開飲後即可開食,初期采食采用自由式,使雛雞快速熟悉采食與飲水,防止饑渴。喂給易消化、營養全麵的小雞配合顆粒料(雪峰烏骨雞雛雞專用)。喂料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鍾吃完為宜。

為了便於管理,最好將雛雞分小群飼養。籠養每籠自然分成小群,平養可分成若幹小欄,根據每欄的空間決定雞數多少,按雛雞數量計算每次喂料量。盡量做到每欄溫度相同,每隻雞喂等量飼料,使雛雞從開始階段就有一個好的體重均勻度。育雛飼料要求營養全價、平衡,顆粒大小適宜,以少喂勤添為原則。以後自由采食保證料盤或料槽中有料,加料以少喂勤添為原則。

保證雛雞有足夠的水位,第1周最好讓雛雞飲用溫開水,冬季要用溫開水,溫度以35℃逐漸接近室溫為宜。在飲水中加入適量抗生素、多種維生素和5%~10%蔗糖,連續飲用一周。目的是增強雛雞抵抗力,減少雛雞發病概率,可提高育雛雞整齊度。由於育雛前期在飲水中往往添加葡萄糖、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育雛舍溫度又比較高,容易造成細菌在飲水器內繁殖,所以飲水器要做到每天刷洗。飲水免疫的前後2天,飲水中不得含有消毒藥物。消毒後的飲水器,上麵殘留的消毒藥一定要清洗幹淨,以免引起免疫失敗或影響免疫效果。

(2)溫度的控製。控製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平麵育雛溫度控製:育雛室的溫度控製在28℃左右,育雛器保溫傘下的溫度控製在33℃~35℃,以後每周下降2℃~3℃。溫度一定要掌握平穩、均衡,夜間、陰雨天氣溫度降低,育雛室溫度應比白天、晴天提高1℃~2℃。如果采用舍內整體加溫(如用煤爐或火炕取暖),舍內溫度應達到表51育雛器所要求的溫度。注:①表中所列育雛器溫度是離底網5~10厘米處的溫度,在育雛舍內這樣高的位置上至少應掛一個溫度計。②每周降溫不能過大,一般以不超過3℃為宜。

雛雞個體小,絨毛稀,特別是剛出殼的雛雞,周身毛孔還張開著,不能適應天氣的變化。溫度過低,雛雞容易紮堆,著涼腹瀉;溫度過高,容易引起食欲下降或呼吸器官疾病。因此,要按適當的溫度標準,隨時調節溫度,以維持雛雞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溫度。如果限於條件,達不到育雛所需溫度時,略低於1℃~2℃也不要緊,但必須做到溫度恒定,切忌忽高忽低,因為在忽冷忽熱的育雛環境中,雛雞最容易發生疾病,造成死亡。

衡量溫度是否合適,除看溫度表外,最可靠的方法是觀察雛雞的動態。溫度合適時,雛雞表現活潑好動,羽毛光滑整齊,食欲旺盛,展翅伸腿,行動敏捷,睡眠安靜,睡姿伸頭舒腿,雛雞均勻地散布在熱源周圍;溫度過低時,雛雞表現行動遲緩,縮頸弓背,閉眼尖叫,睡眠不安,雛雞向熱源附近集中,互相擠壓,層層堆積;溫度過高時,雞群遠離熱源,張嘴喘氣,呼吸很快,時常喝水。因此,必須經常注意觀察雛雞的動態,及時調整溫度。

管理雛雞第一周是關鍵時期,尤其前3天最為重要。必須晝夜有人值班,細心照料。切不可麻痹大意,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我國大部分地區,育雛都離不開取暖,取暖條件往往是育雛成敗的關鍵。現將常用的幾種取暖方式介紹如下,以供各地選擇使用。常用取暖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保溫傘取暖。保溫傘由熱源和傘部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熱源散發的熱量通過保溫傘反射到地麵,保持傘內一定的溫度。熱源一般使用電阻絲,包埋在瓷盤上,掛於保溫傘內。有些地方也用石油氣等作熱源。傘是用鍍鋅薄鐵皮製作的,如用非鍍鋅鐵皮製作,應在傘內塗一層白漆,以增強熱量的反射效果。可以采用把傘吊起或墊起的方法,使傘保持在適當的高度位置上。傘的直徑一般是1米,也可根據房舍和雛雞群大小有所變化。通常直徑為1米的保溫傘,用16千瓦電阻絲作熱源,可供250~300隻雛雞取暖。使用時可以把傘吊起或墊起,使傘保持在適當的高度。一般以超過雞的背部為宜,傘可放在育雛舍的中央或兩側,並在保溫傘周圍圍一圈高約50厘米的護板,距保溫傘邊緣75~90厘米。雛雞的料槽和飲水器均勻地安放在保溫傘和護板之間,這樣可以防止雛雞遠離熱源,育雛舍所需保溫傘的數目可根據飼養雞隻數量來決定。它的優點是幹淨衛生,雛雞可以在傘下自由進出,來尋找最適當的溫度。

②火爐取暖。這是最常用的取暖方式。保溫良好的房舍,20~30平方米用1個火爐,常采用煤球和煤混用。第1個星期溫度要求較高,爐火要旺,特別要注意夜間加煤添火,調節好室溫。這種取暖方法較麻煩、費力,而且溫度不太容易控製,寒冷時個別雞隻取暖易燙傷或被紮堆壓死;但是建爐材料和燃料容易解決,使用得當同樣也能取得良好的育雛效果。有條件的養雞場使用內燃煤熱風爐代替火爐供熱,一些現代化的大型養雞場直接使用暖氣取暖,育雛效果相當好。

③火炕取暖。習慣睡火炕的地區,可用火炕取暖育雛。火炕與育雛室外的爐灶相通。燒火做飯的餘熱通過煙道進入火炕,使炕麵升溫,雛雞就飼養在鋪有墊草的炕麵上,火炕周圍用葦席、木板等材料製成攔板,將雛雞攔於炕上攔板內,炕麵中間和兩端溫度不完全一致,雛雞可自行選擇適宜的溫度。但是幼雛第1~2周齡階段僅靠做飯燒水的餘熱取暖是不夠的,必須根據炕麵溫度變化增加燒火次數。優點是炕麵溫度比較適宜,雛雞在炕上采食、俯臥都感到舒服,受涼腹瀉現象較少。

④紅外線燈取暖。紅外線燈能散發出較大的熱量。在春季溫暖的地區,或者選擇在比較溫暖的季節育雛,需要補充的熱量不是很大,可采用紅外線燈取暖。為了增強紅外線燈的取暖效果,應製作一個大小適宜的保溫燈傘,它的傘部與保溫傘極為相似,罩在紅外線燈泡的上部,使紅外燈散發的熱量集中反射到小雞身上。紅外燈泡懸吊的高度要適當,不宜過低,特別是距離飲水器應有一定的高度。因為雛雞飲水有時甩頭,一旦將水滴甩到燈泡上,容易使燈泡損壞。一般紅外線燈泡的懸吊高度不低於30厘米。當雞群數量較少時,室溫越低,需要的紅外線燈泡數量越多。24℃時1個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可供取暖的雛雞數量為100隻,需要紅外燈泡的具體數量還要以觀察雛雞的情況和氣候決定,隨時增減。

⑤土製鋸木屑保溫爐取暖。土製鋸木屑保溫爐的製作與使用方法見本書第二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