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婚喪嫁娶
西方國家在婚姻製度上實行一夫一妻製,一個男子隻能娶一個女子為妻,一個女子也隻能嫁一個丈夫。在普通的平民家庭,女子出嫁要陪嫁財產;在貴族社會,女子出嫁要陪嫁土地;為了保持國王的高貴血統,堅持在各國王室成員之間通婚。這樣,在歐洲各王室中,還存在陪嫁封地的事情。男子在擇偶時,要充分地考慮女方的陪嫁,而女子在擇夫時,則要充分考慮對方的門第、血統、聲譽。男子到了婚娶之時,要充分考慮家長們的意見,而女子出嫁,則完全不能自主,要由父母決定。如今的歐洲婦女在家庭中享有一定地位:她們享受著財產繼承權;可以提出離婚;離異或丈夫去世一段時間後,她們可以和他人重新結婚。歐洲世俗的婚姻必須受到教會的認可,得不到教會的認可,婚姻本身是得不到社會認可的。教會認可婚姻是有條件的:一是男女雙方要加入他們信奉的教派;二是要由教士組織結婚典禮,結婚儀式要按教規規定的方式舉行。
婚服,新娘一般著傳統的白色婚紗。婚服也隨著時代而發展,年輕人結婚並不穿傳統的禮服,不少新娘穿迷你裙或套裝褲。新郎不再穿晚禮服,而是穿化裝晚宴服,其中最流行的是短上衣款式,長褲是黑色或白色,也可用彩色或格子紋。
根據基督教教義,行善之人死後是可以升天堂的;一生不曾行善,但在臨死之前進行過懺悔的人也可以升入天堂;那些一生為惡,臨終沒有來得及進行懺悔、但後人將其按基督教的禮儀進行下葬的人,同樣可以升入天堂;隻有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才必須下地獄。歐洲人流行土葬,盛斂死者的是木質棺材。無論其社會地位多高,在喪葬製度中隻有棺,沒有槨,沒有更多的隨葬,不得陪葬、殉葬。埋葬死者的儀式簡單易行:所有的親屬必須參加葬禮;棺材入穴後,由教士舉行儀式,念祈禱文;由最親近的人先鏟第一鏟土入墓穴,然後大家排成隊,依次向墓穴裏鏟土;封土齊地,上砌石圈;在墓前立十字架,十字架大多數是木質的,也有石質的。
死者近親在與遺體告別時要穿黑色禮服,但近年一般葬禮不要求近親穿正式素服。喪服背心必須用黑色的且要與衣服用同一種布料來製作。長褲可有條紋,但不可用粗條紋。領帶要用黑色,鞋子也應是黑的,襪子也是黑的,要避免一切發光和彩色的東西。女子在葬禮中也要穿素服,正式的素服是黑色禮服,非正式素服可以是短外套與裙子的搭配等。鞋子、襪子、腰帶等也都要求用黑色,款式要莊重。不是死者的近親,參加喪禮,可以穿一般素服,也是以黑色為主,但可有褶邊、刺繡等。普通的吊唁者可以穿非正式素服,隻要求顏色暗,款式平實、莊重就可以。但忌諱領口太大,沒有袖子,衣服皺折太多,上下顏色不一致。
五、交際
人們的交際能力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必然與價值觀念聯係在一起。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體係,它成為人們的處世哲學、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人本位是西方人的基本思想,他們崇尚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個人利益,並且認為個人利益至高無上。
(一)交往觀念和方式
在西方國家中,特別重視對方的隱私權。個人隱私主要包括:個人狀況(年齡、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觀念(支持或反對何種黨派)、宗教信仰(信仰什麼宗教)、個人行為動向(去何種地方,與誰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都不能直接過問。西方人一般不願意幹涉別人的私生活和個人隱私,也不願意被別人幹涉。比如,在西方人眼裏,如果你直接詢問別人所購物品的價格,就可能是探問對方的經濟條件,因此,這也是西方人的隱私,屬於不宜直接詢問的問題。如果你想了解該物品的價格,隻能委婉地誇耀、讚賞該物品,而這樣的情況下西方人一般也隻告訴你該物品的貴或賤,一般不會告訴你準確價格。在美國,你如果問朋友上哪兒去,則可能會使對方尷尬,因為這也屬於對方的隱私,是你不該過問的。另外,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可以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四種。比如,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他們多是羨慕,並直接讚美。
(二)自我中心,表現個人榮譽感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①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鬥,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往往就成為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隻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幹涉別人私事。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鬥,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他們十分珍視個人自由,喜歡隨心所欲、獨往獨行,不願受限製。
(三)重法,不重人情
在西方人看來,法在理前,理在情前。父子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上法庭打官司。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虧者也隻有自認倒黴,旁觀者也隻能容忍。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也會爭論不休,直到鬧上法庭。因此,西方人雖淡薄人情,卻十分講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隻要是真正合法合理,就是同總理打官司,他也照樣可以打贏。另外,由於崇尚自立,兒女成年後和父母間的來往則越來越少,致使許多老人時常感到孤獨,晚年生活有一種淒涼感。
(四)女士優先
在西方國家,尊重婦女是其傳統風俗,女士優先是西方國家交際中的原則之一。無論在何種公共場合,男士都要照顧女士,比如,握手時,女士先伸手,然後男士才能隨之;赴宴時,男士要先讓女士坐下,女士先點菜;進門時,女士先行;上下電梯,女士在前等。
(五)倡導平等
除了英國等少數國家有著世襲貴族和森嚴的等級製度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倡導平等觀念。特別在美國,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理念:隻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隻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If-working-hard,even-a-cowboy-can-be-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國人不講等級,隻要彼此尊重,父母與子女可直呼其名。他們的家庭觀念往往比較淡薄,不願為家庭做出太多犧牲。
參考文獻
[1]楊百揆.現代西方政治體製研究[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
[2]全日雲.西方政治文化傳統[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4]楊祖功,顧俊禮,等.西方政治製度比較[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
[5]吳大英.西方政治製度剖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
[6]韓春柏.自然科學思想史[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
[7]趙顯明.科技五千年[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
[8]王玉倉.科學技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紀素珍.中外科技史概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10]胡晉源.科學技術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
[11]吳祥興.現代科技概論[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2.
[12]王梓坤.九十年代前沿科學新視野[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13]王鴻生.世界科學技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4]葛能全.科學技術發現發明縱覽[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15]張誌偉,歐陽謙.西方哲學智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6]張誌偉.西方哲學15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7]韓東輝.智慧的探險——西方哲學史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8]傅佩榮.西方哲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9]劉建軍.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0]徐葆耕.西方文學:心靈的曆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