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鬆的長衣腰間係帶,外衣用寬大彩帶束腰,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帽子上垂著薄紗(用高級麻布製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長筒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為6英寸(1英寸=2.54厘米),紳士12英寸、貴族14英寸,王族不限製,貧民不準穿。
中世紀男子留長發,騎士都披長發。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發式有變化。8世紀開始為修士剃發,其儀式為“削發式”,古希臘或東歐的削發式樣是把頭發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為“聖保羅式”。古羅馬削發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發,稱為“聖彼得式”。修士剃發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誌。
(三)西方近、現代的服飾
在歐洲的主要國家,如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國王或皇帝是要戴王冠的。王冠及王後之冠是銀製的,或用金製,很像一個頭箍,高約一寸,上雕一些圖案。在王冠的上沿,有一些向上聳起的花瓣浮雕,正麵的花瓣浮雕上往往鑲嵌一顆寶石。16世紀前後的王冠款式與公元6世紀前後波斯人王冠的款式沒有太大的區別。
歐洲貴族的服飾,從總的方麵來講,款式傾向於瘦窄,尚黑,質料以絲綢為主,也有布料的。具體說來,歐洲騎士的服飾由帽子、上衣、褲子、鞋子、佩飾五部分組成。
歐洲騎士的帽子總的說來有三種款式:大簷帽,是一種氈質的帽子,闊簷、圓頂、無飾,通常在出行時戴這種帽子;大簷帶飾帽,形製如同前者,但在帽子的頂部綴一條動物的尾飾,通常在正規的社交場合才戴這種帽子;便帽,形狀像船,頂向下微凹,橫著戴。
當時歐洲崇尚形體美,所以上衣的款式強調寬大,即上衣要求寬鬆,雙肩要墊起來。為了表現美,在禮服的袖口處,通常綴一些花邊,在肩頭上綴一些表現寬肩的綴飾。歐洲騎士的上衣是對襟扣飾,領子多為豎領,腰間通常束一條寬皮帶。有時在外出時,騎士在上衣之外還罩一件披帔,多為黑色。
歐洲居民很早就將褲子與裙分開了。這時的騎士通常穿緊身褲,而在正規場合,特別是出入宴會更是如此。這種長褲因為可以充分體現男子的臀部、性器官和修長的腿,因而得到騎士們的喜愛。
歐洲騎士的鞋靴一般都是皮質的,有長腰、短腰、平踝三種。長腰靴源於古代,平跟,腳後跟上綴馬刺;短腰靴的曆史也很長,是正麵係帶;平踝鞋子則是家裏穿的。
歐洲騎士信仰基督教,為了表現自己的虔誠,他們通常在胸前掛一條金質的十字架。為了表現自己的身份,歐洲騎士通常在腰間掛一柄長劍,即使是在正規的宮廷宴會上,他們也可以帶劍而入,這和東方是不一樣的。歐洲人男子手指上都戴戒指,戒指上有紋飾,是自己書信或賬單的印鑒。
此時婦女的服飾有了很大變化。歐洲婦女擺脫了前代的緊裹其身、春光不泄的服飾傳統,出現了較多暴露體膚的服飾:為了表現自己的豐滿乳房,歐洲婦女開始流行領口開得很低的上衣;當時的歐洲在衡量女性是否美時,將細腰作為重要參考數據,為了表現自己婀娜的身姿,婦女接受了細腰的長裙,尤其在宮廷更如此;多數的婦女都將頭發盤在頭上,然後再在前額上別一個發卡,發卡上綴一些花飾;婦女都有項鏈、耳墜、手鐲、戒指,因為歐洲人不喜歡玉器,所以質料大多是金、銀質的,沒有或甚少玉石質料的,鑽石質料的東西也不多。
(四)西方服飾的變化
歐洲現代服裝對禮服的要求已逐漸放鬆,現代社會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加快,必須選擇適合運動量大的服裝。男裝更趨向自由和隨意,造型方麵講究空間感和立體感,無論男服、女服,都趨向於適用、簡潔、樸素、活潑。
男子參加社交活動,所以都備有一件純黑色、藏青色或深灰色的外套,還有一件與套服相配的不正式的外套。一般人要備一件各種場合都適用的外衣,如華達呢的夾大衣等。領帶是西服中常備的,無論是獵裝、夾克和禮服、西服都可以係領帶。90年代以來,領帶卻受到了冷遇。目前的著裝除花色繁多的便服外,許多隆重場合隻是穿深色西裝。
男子西服,有單排扣和雙排扣兩種,坐下時,最低的一個紐扣以鬆開為適宜。西服料子考究,全毛精紡,顏色柔和。男人的襯衫一般采用白色或淺色的。穿正式服裝必須帶領帶,普遍是素色襯衫配有圖案的領帶。
婦女服裝在今天也發生了變化,因為生活中有許多事要做,她們的服裝日趨簡單化。與以前不同,以前婦女的服裝反映著丈夫的財富和地位。現在婦女也參加了工作,服裝的這一個任務幾乎不存在了。婦女服裝向男子服裝靠近,男人服裝如襯衫、毛線衣、褲子,得到婦女的喜愛。這些衣服便於她們走路、騎車、運動、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