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2 / 3)

(三)西方人的飲食理念與習慣

西方人飲食強調科學與營養,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行事,菜肴製作規範化,因而廚師的工作就成為一種極其單調的機械性工作。

西方人習慣於分而食之,有專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應。在西方宴會上,雖也圍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單盤獨碟的。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動,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個人對食物的喜好,還便於社交,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與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將所有的活動公之於眾。這種用餐方式充分體現了西方人對人性、對自我的尊重,強調了個人的獨立和自主。

在餐具的使用上,西方人多用金屬刀叉以及各種杯、盤、盅、碟。

二、服飾

西方服飾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貴族服裝與平民服裝的兩極分化;二是服裝與宗教的關係密切;三是工業革命對服裝的發展影響巨大。

(一)古希臘、古羅馬的服飾

古希臘男性公民的常服非常簡單,是一種介於袍子和披帔之間的長過膝的服裝,通常人們稱之為長袍。古希臘人的長袍非常寬大,是用整塊亞麻布製成的。古希臘人將長方形或方形亞麻布中間剪個圓洞,頭從洞裏穿出,這就形成了長袍。古希臘男性公民的衣服,最初都是用亞麻布製成的。公元前5世紀後富裕的希臘人將亞麻布服裝換成棉布或絲織品的服裝。古希臘男性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穿鞋子的。他們一般赤著腳走路,出席重大、莊重的場合也是如此。隻是在出征、外出旅行、經商之時,他們才穿鞋子或靴子。古希臘人的鞋子是用皮革製作的。古希臘男性公民通常蓄胡子,但胡子都留得不長。古希臘人不論年齡多大,都是將胡子留至下巴處,然後將剩餘的胡子剪去。古希臘婦女的服飾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男性服飾的影響,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但要複雜一些。古希臘婦女也和男性公民一樣,大多穿亞麻布質料的衣服。最常見的衣服是短袖長裙,形狀有些像男性公民的長袍,但要複雜一些:長裙及地,用兩塊布經過剪裁而縫合在一起的。袖有短袖和無袖兩種,短袖長及肘,袖口寬大,有褶;無袖長衫在肩部開口,腋下收口。圓領,領口開得很低,領口周沿用其他顏色的布料鑲邊。為了顯示美麗,通常古希臘婦女在公共場合要披一件披紗。披紗穿在長袍的外邊。披紗用質地非常柔軟的布料製成的,通常是一塊長方形的布。圍披紗的方法比較獨特:先將披紗的一扇斜斜地向左肩後披過去,使其遮住臀部,然後再由右臂腋下繞過來,最後將剩餘的部分搭在左臂上。披紗長度及膝。古希臘婦女與男性一樣也喜歡袒露右臂。

除了亞麻布之外,古羅馬人還穿絲綢和棉布衣服。絲綢是公元前2世紀之後才興起的一種新布料品種,它是古羅馬人通過印度、西亞從中原得到的。歐洲人使用棉布應當是更晚一些時候的事情。古羅馬人的衣著款式顯然受到古希臘人的影響,其衣服形式主要有內衣、長袍、背心、鞋子、襪子和腰帶。內衣是穿在長袍裏麵的衣服,與現今的長襯衣沒有什麼區別。大多數內衣為圓領,束口袖(也即後來的箭袖),下擺稍寬稍長,可以掖束在腰裏。一般情況下,人們都用亞麻布製作內衣,因為它的價格低廉,質地柔軟,不沾汗,易洗,是理想的製作內衣的原料。背心是貼身穿的衣服。從形狀上來講,古羅馬人的背心很像現在居民所穿服的馬甲,但是沒有開襟和紐扣。無論貴族或平民,還是奴隸,羅馬人都喜歡穿著這種款式的衣服,因為羅馬所在地區,晝夜溫差明顯,風大,不穿貼身衣服是很容易得病的。最初,古羅馬人的背心都是由亞麻布製作的,而後改用棉布。

長袍是古羅馬人的常服之一,幾乎人人都穿長袍。古羅馬人的長袍分為好幾種式樣:長式長袍,過膝;矮式長袍,至膝;披肩式長袍,散披於外;鬥篷式長袍,有專門的可以蒙頭部的鬥篷。長袍最初是用亞麻布,而後絕大多數都用絲綢麵料,因為絲綢麵料很有垂感。

(二)西方中世紀的服飾

中世紀的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因此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隻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後,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麵披一件鬥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帶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隻有少數貴族能穿。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意大利產的羊毛鬥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隻穿粗麻、粗毛織物。

女式服裝為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麵穿一件寬鬆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鬥篷從頭頂披下來。中世紀衣服上繡的花紋以家徽為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世紀盛行尊重身份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繡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別繡在衣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