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竭力使人受理智的控製,能夠以理性為指導去獲得自由”——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
荷蘭哲學家貝內迪特·斯賓諾莎認為,哲學的目的是求得人的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幸福。在他看來,“資財、榮譽和肉體快樂”不是人的最高幸福,它們最終給人帶來的是痛苦。因此,他主張“放棄迷亂人心的資財、榮譽、肉體快樂這三種東西”,去探尋“真正的善”,即認識自然,提高科學與文化水平,以獲得“人的心靈與整個自然相一致的認識”。他認為,自我保存是人的自然權利。人們為了自我保存,而不擇手段地侵犯別人,就使得人們的生存受到威脅。為了保障人們的自然權利不受侵犯的需要,人們通過契約產生了國家和法律。斯賓諾莎認為,“在所有政體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與個人自由最相合的政體”。在他看來,國家的職責就是促使每個公民去克服自己的情感欲望,避免不合理的欲求,竭力使人受理智的控製,能夠以理性為指導去獲得自由。這樣,才能達到“人生圓滿境界”。
(四)“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關注中國文化的哲學家萊布尼茨
戈特弗裏德·威廉·凡·萊布尼茨,是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曆史學家和哲學家,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是出自他之口,他還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
萊布尼茨哲學主要是“單子論”“前定和諧”論及自然哲學理論。其學說與其弟子沃爾夫的理論相結合,形成了萊布尼茨—沃爾夫體係,極大地影響了德國哲學的發展,尤其是影響了康德的哲學思想。他開創的德國自然哲學經過沃爾夫、康德、歌德到黑格爾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萊布尼茨對中國的科學、文化和哲學思想十分關注,他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他認為中西相互之間應建立一種交流認識的新型關係。萊布尼茨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畢生的努力,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五)對德意誌心靈產生巨大影響的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係,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隻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鑒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艱澀,讀他的書需要勇氣,但要研究哲學,康德卻是無法回避的一座高峰。他對德意誌心靈的影響非常巨大。他那種嚴格遵守紀律和確保精確性的生活態度在今天的德國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儀器就是出自這些認真得近乎呆板的人群之手。更重要的是,他為德意誌人的哲學思辨立下了一個榜樣,讓哲學這門科學在德意誌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至世界領域內,最有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的名字上冠有德意誌標誌的比例非常高。
海涅說:“德國被康德引入了哲學道路,哲學變成了一件民族的事業。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現在德國國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喚出來的一樣。”
康德留給世人的名言:
(1)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歎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曆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2)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因為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3)有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笑。
(4)不學會幽默和風趣,人就太苦了。
(5)有學問,然後有先見;有先見,然後能力行。
(6)生得偉大者,笑對無常。
(7)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隻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8)要評判美,就要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
(9)想要成就大事業,要在青春的時候著手。
(10)哲學無法教授,哲學永遠是思想者的事業。
(11)我不是教給你們哲學,而是教你們如何進行哲學思考。
(12)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13)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淨化的功能。
(14)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
(15)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16)教育最複雜的任務之一,就是把服從法律的強製性與教育孩子善於動用自己的自由權力結合起來。孩子隻要不做有害於自己和他人的事,就應當讓他們有行動的自由,不要硬去改變孩子的意願。要讓孩子懂得,他們隻有為別人提供達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17)誰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厭惡、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悅,誰就沒有道德感,這樣的人就沒有良心。誰做了缺德事而隻害怕被判刑,不因自己行為不軌而責備自己,而是因想到痛苦的後果才膽戰心驚,誰就沒有良心,而隻有良心的表麵罷了。但是,誰能夠意識到行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慮後果如何,卻是有良心的。
(六)“關於人類精神的學問是最高的學問”——黑格爾的哲學思想
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是集德國唯心主義之大成的哲學家,他創立了西方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第一個係統地、自覺地闡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成為馬克思主義以前辯證法高級形態的最大代表。具體普遍、對立統一是黑格爾全部辯證法的核心。黑格爾認為隻有精神性的東西才具有普遍性、統一性,單純物質性的東西不可能有普遍性、統一性,因而也沒有真實的存在。脫離精神無真實性和脫離統一無真實性,這兩條原則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最真實的無所不包的整體既是“絕對精神”,又是對立的統一。在他看來,關於人類精神的學問是最高的學問。精神的特點是自由,整個自然界的發展就是趨向於這種統一和自由的過程,這就是人類精神出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之所在。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第一次把人類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辯證法作了係統的、詳細的闡述。
黑格爾名言集萃:
(1)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建築物則是凝固的音樂。
(2)悲觀的頭腦,樂觀的意誌。
(3)目標有價值,生活才有價值。
(4)在純粹光明中就像在純粹黑暗中一樣,看不清什麼東西。
(5)任性和偏見就是自己個人主觀的意見和意向,是一種自由,但這種自由還停留在奴隸的處境之內。
(6)隻有那些躺在坑裏、從不仰望高處的人,才會沒有出頭之日。
(7)人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
(8)最大的天才盡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
(9)如果你生活在一種無法抗拒的無法改變的痛苦裏,那麼這種痛苦將是你的幸福!給自己一個希望和勇氣,大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慷慨地說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10)一個深刻的靈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11)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12)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
(13)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
(14)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