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展示西方思想特點的西方近代文學
近代西方,國家間競爭較為激烈,這種競爭給各國帶來了巨大壓力,並促使它們采取進取策略,在軍事和經濟等方麵通過創新和互相學習不斷取得進步。社會的發展,使得適應更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各國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西方近代文學曾盛行過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潮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的思想特點。
(一)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古典主義文學
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和當時的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的政治有密切關係。當時,法國資產階級的力量雖不足以推翻封建勢力,但已經與封建貴族勢均力敵,當時法國的中央王權也與地方封建貴族矛盾重重,於是資產階級便利用王權進行曲折的反封建鬥爭。古典主義文學就是一種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
1.古典主義的基本思想
古典主義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古典主義一般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擁護王權。古典主義作品常常把君主作為解決一切矛盾的關鍵。古典主義思潮先後流行了兩百年,到了18世紀開始衰落,古典主義從文藝思潮的內容逐漸蛻變為一種單純的文藝形式。它成為了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和文學發展的一種極大障礙,最終被啟蒙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潮所擊敗。
“理性”至上是古典主義的基本精神,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並且用明確的方式加以表現。古典主義不著重抒寫個人的思想情緒,而著重寫一般性的類型。它號召“模仿自然”,人性就是他們所說的“自然”,至於物質世界,古典主義作家幾乎是視而不見的。古典主義還要求“逼真”,但並不要求寫真實,因為真實的事物有時並不使人賞心悅目;與此同時,古典主義要求“得體”,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寫的事物必須使大家看起來都順眼,而不致引起反感。他們崇尚古希臘羅馬的大作家,把他們的作品奉為圭臬。各種文學作品的體裁要有嚴格的界限與規律,如悲劇必須遵守“三一律”等。
2.對現實人生有著極其深刻理解的喜劇家——莫裏哀
法國著名作家莫裏哀是一位對現實人生有著極其深刻理解的喜劇家,他在看到事物可笑性的同時,能夠相當清醒與敏銳地捕捉和透視到可笑性背後深刻嚴肅的理性內涵與悲劇底蘊。生活的艱辛、社會的不公、貴族的墮落、資產者的殘忍都融入了莫裏哀的喜劇,從而使得他的喜劇讓人感覺到的不是輕鬆的幽默與無聊的調侃,而是無限的悲戚與淒涼,這樣,就使得《偽君子》這部戲劇具有極強的批判性,於是被稱為理性的喜劇。
在莫裏哀的諸多作品中,最為人們稱道的大概就是諷刺性的理性喜劇《偽君子》,可以說,《偽君子》是影響最大、戰鬥性最強的一部作品,也是歐洲貴族時代喜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作者創作這部作品花費了五年時間,並三易其稿。當時,正值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時期,那是一個“朕即國家”的專製主義時代。雖然當時強調國王意誌有對抗教權的一定目的,而且也確使長期陷入宗教戰亂的法國得到暫時寧靜,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君主專製國家,但“一個國王,一個法律,一個信仰”,致使一切都聽命於宮廷。因此,為了爭得劇作的上演權,莫裏哀親自為該戲寫了序言,並且三次上書陳請路易十四。
作品的情節是這樣的:富商奧爾貢在教堂巧遇形容枯槁的達爾杜弗,為其虛假的虔誠所觸動,把他領回家中。篤信宗教的奧爾貢及其母親白爾奈耳夫人,一時對達爾杜弗敬若神明,甚至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奧爾貢強迫女兒毀掉婚約,嫁給達爾杜弗,並立下字據,要把全部的家產送給他,最後,還把一個政治秘密也告訴了他。誰知這個“上天意誌的執行者”,原來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他不但想奪得奧爾貢的家產,還想占有奧爾貢的妻子。這一切,最先被女仆道麗娜察覺。為了讓奧爾貢覺悟,她與奧爾貢的妻子艾耳密爾、妻舅克萊昂特等設下圈套:事先把奧爾貢藏在桌下,讓艾耳密爾約達爾杜弗單獨見麵。結果,奧爾貢親眼看見了達爾杜弗對自己妻子的放肆,他怒不可遏,立即叫達爾杜弗滾蛋。但達爾杜弗卻逼迫奧爾貢搬家,聲稱自己是奧爾貢全部家產的主人,並到國王那裏告發奧爾貢窩藏一個叛逆者的黑匣子,欲把奧爾貢置於死地。幸好國王對達爾杜弗早有覺察,奧爾貢被赦免無罪,達爾杜弗鋃鐺入獄。
《偽君子》的中心人物達爾杜弗,是一個表裏不一、品性惡劣、心懷叵測、奸險惡毒的惡棍。他披上宗教外衣混進良心導師的隊伍,目的是為了侵吞別人的財產、勾引別人的妻子;在“遵照上帝的意旨辦事”的幌子下,將“凡是世人尊敬的東西”當成擋箭牌,他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當宗教還不夠用來掩飾他的惡行時,他又搬弄出王法。達爾杜弗的偽善與惡行是對17世紀的法國上流社會、尤其是集虛偽和醜惡之大成的“聖體會”的諷刺與嘲弄。莫裏哀在撕破達爾杜弗偽善畫皮的時候,著重暴露他的惡棍本相,揭露他未能得逞的、奸險惡毒的用心以及這種偽善罪惡所必然產生的嚴重危害。達爾杜弗在偽善騙不了人的時候,幹脆撕破臉皮,拿出流氓惡棍的招數,他利用法律、串通法院,還進宮告發,親自帶領侍衛官來拘人。在劇中,莫裏哀在喜劇中加入悲劇因素,顯示奧爾貢一家幾乎落到家破人亡的結果,把邪教士偽善的嚴重後果寫得觸目驚心,以激起人們對宗教偽善的痛恨和警覺。莫裏哀通過達爾杜弗這一形象,集中概括了天主教會的偽善和封建貴族貪婪凶殘的本質,暴露了宗教的欺騙性和危害性。這個形象具有極大的概括性和強烈的戰鬥性,在西方,“達爾杜弗”已經成了“偽君子”的代名詞。
莫裏哀以喜劇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傳出的笑聲一直延續了三百多年。笑是莫裏哀喜劇的靈魂,他常常用機械而重複的手法讓觀眾在人物還沒開口之前就知道他要說什麼,讓觀眾在看見人類愚蠢的、自命不凡的和別扭的行為時發出理性的笑,這種理性的笑使觀眾在感情上與被笑的對象保持距離,而在意識層麵又對這些可笑的對象進行了思考。在西方戲劇史上,莫裏哀是繼莎士比亞之後成就最大、影響最深的戲劇家,他把歐洲的喜劇提高到真正近代戲劇的水平;莫裏哀的原創性在於從鬧劇發展出了一種批判性的喜劇,為後來的作家開辟了前進道路。比如,巴爾紮克的作品與莫裏哀有著明顯的血緣關係,歌德、雨果、果戈理、托爾斯泰、蕭伯納等也都把莫裏哀當做學習的榜樣。
(二)用理想的世界對現實進行批判的浪漫主義文學
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30年正是法國大革命之後動蕩的30年。法國大革命開辟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發展的新階段,但民主和民族鬥爭遭到封建勢力的鎮壓。此時,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也暴露出來了,現實使人們對啟蒙運動所宣傳的理想深感失望。這種失望情緒促使作家去追求新的理想,便促成了浪漫主義的產生。由於對法國大革命及當時社會的態度不同,浪漫主義形成兩種不同傾向:有的渴望鬥爭,歌頌民主、自由、解放,寄理想於未來;有的逃避現實,懷念過去,美化中世紀宗法社會。
1.浪漫主義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義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即用理想的世界對現實進行批判,著重描寫個人的主觀世界,抒發個人感情。它極力描寫和歌頌大自然,熱衷於描繪異域風光,追求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而實現這一效果的途徑就是通過奇異的想象、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等藝術手法。浪漫主義還帶有濃厚的憂鬱感傷的情調。這與浪漫主義作家對現實環境的失望感分不開,他們在著力描繪自然的美景時,往往蘊涵著對現實醜惡的厭棄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傷之情。
2.浪漫主義文學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以緊張非凡的故事情節、色彩濃烈的社會圖景描寫、對比鮮明誇張的人物形象刻畫,成為浪漫主義小說裏程碑式的作品,堪稱浪漫主義文學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1)蘊藏在心靈深處的哀傷與含淚的美——《巴黎聖母院》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828年,著名法國作家雨果與書商戈斯蘭簽訂協議,答應為他寫一部沃爾特·司各特式的小說。然而從協議簽訂之日起直到法國的“七月革命”,一向創作熱情高漲的雨果卻想方設法逃避或者是在有意拖延這個協議。1831年1月初,雨果在規定的最後期限之內用了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巴黎聖母院》的寫作。但是,這部小說除了表現出反封建思想和人性的美好之外,似乎還有什麼隱晦在字裏行間的最深處。回顧1829—1831年雨果的個人生活與私人感情,人們會發現這種影影綽綽的流露也許隻能被稱為是一種宣泄、一種籲求。
著名德國詩人歌德說過:“在我碰到幸運、心情愉快的時候,我的詩的火焰非常微弱;相反,當我被災禍脅迫時,詩的火焰熾熾燃燒。優美的詩文像彩虹一樣,隻在雨後陰暗的地方出現。”天才隻有在命運最嚴酷的考驗中,才能被造就成可以戰勝任何困難的巨人。出乎雨果意料的是,“賜予”他這種力量的竟是他相伴一生的妻子阿黛爾和他曾經十分信任的朋友聖伯夫之間的戀情。
聖伯夫是法國的一位文學評論家,他在雨果的《頌歌集》出版以後,在眾多的反對聲中寫文章讚揚了雨果的天才,並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見,從此,便成了雨果的朋友。不久,聖伯夫又走進了雨果的家庭,並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短短的一兩年裏,他已經與雨果一家不可分離了。1829年,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雨果依舊在書稿、劇院之間奔波忙碌,他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在了文學創作上。然而,他畢竟還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被他所忽視的事情就在他匆忙的腳步中悄悄地發生了變化。聖伯夫與阿黛爾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同時阿黛爾對雨果的感情卻越來越淡漠。她可以愉快地與聖伯夫談上幾個小時,卻懶得和雨果說上幾句。當雨果發現問題時,一切都已經難以挽回了。氣憤和苦惱充斥著雨果的心,促使他開始沉思,也開始自省。這一痛苦的掙紮也自然而然地滲入了其後完成的《巴黎聖母院》。小說中三男一女的主題就是雨果在現實中混亂困境的折射,這幾個男人形象又分別代表了作家在自省後對自己的多重剖析。如卡西莫多代表了雨果對阿黛爾熱烈而執著的愛情,卡西莫多在小說中一係列的感人舉動,仿佛是雨果在回味自己愛情的甜蜜和幸福,也似乎在向妻子表述自己的忠貞;費羅洛代表了作家在愛情中晦暗的一麵,他的專橫和自私,他強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都在費羅洛身上走向了極端,為費羅洛設計最終毀滅的結局,同時也是他在情欲與純潔愛情的鬥爭之中做出的最後選擇;格蘭古瓦是唯一與艾斯美拉達有合法關係的男人,他與艾斯美拉達的悲劇,作為一個所謂的“丈夫”的悲哀,恰當地流露了雨果當時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