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提倡人性、反對神性的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化(1)(3 / 3)

(二)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著名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曆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查理二世》;正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人們尊稱其為“莎翁”。

1.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標誌著作者對時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他所塑造的這些人物,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敵對勢力的力量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是空懷大誌,無力回天;奧賽羅正直淳樸,相信人而又疾惡如仇,在奸人擺布下殺妻自戕,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喪失了國王的地位而成為一個普通人,但也能同樣或更加偉大,因而經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難;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麵,隻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從血腥到血腥”、懊悔無及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地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

作為歐洲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莎士比亞從人文主義觀點出發,對封建勢力沒落、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這一曆史時期的英國社會現實作了廣泛的描述、深刻的剖析和痛切的批判,並借此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豐富多樣,栩栩如生。莎士比亞的許多戲劇作品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特別是16、17世紀之交的英國現實。莎士比亞的戲劇情節總是那麼生動,比如,他經常在一出戲裏安排平行交錯的情節,悲劇中插入喜劇的因素,抒情性和戲劇性場麵相互交叉,場景隨劇情需要而更迭,時間隨劇情的需要而壓縮或伸延。同時,莎士比亞還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他吸收了人民語言、古代和當代文學語言的精華,按人物性格和劇情需要,時而詩體,時而散文。他的許多詞句膾炙人口,成為英國全民語言的一部分。

2.出自莎士比亞劇作的警句

(1)新的火焰可以把舊的火焰撲滅;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減輕。(《羅密歐與朱麗葉》)

(2)聰明人變成了癡愚,是一條最容易上鉤的遊魚;因為他憑恃才高學廣,看不見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他自己愚笨。(《愛的徒勞》)

(3)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習慣簡直有一種改變氣質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類的靈魂,也可以把他們從人們的心裏驅逐出去。(《哈姆雷特》)

(4)你可以懷疑星星是火焰,懷疑太陽會移動,懷疑真理是謊言,但絕對不要懷疑我愛你。(《李爾王》)

(5)沒有比較,就顯不出長處;沒有欣賞的人,烏鴉的歌聲也就和雲雀一樣。要是夜鶯在白天雜在聒噪裏歌唱,人家絕不以為它比鷦鷯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為逢到有利的環境,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博得一聲恰當的讚賞。(《威尼斯商人》)

(6)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探察他的居心。(《麥克白》)

綜觀莎士比亞的戲劇,它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麵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他的戲劇極富大眾化色彩,悲喜交融、雅俗共賞、時空自由,能夠調動觀眾想象。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莎士比亞通過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複雜的關係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範圍,可以說“他不隻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全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