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返回渤海(3 / 3)

想到此,袁熙叫來趙淩,兩人便結伴前往楊彪住處。

洛陽城西的一個破落的道觀中,由於黃巾之亂的引發,漢朝各城中的道觀也同時糟了殃,各道觀中的道士都被強製帶出,同時,道觀中敬奉的神像被砸毀,一切值錢的物資也都被搬走。所以當董卓西遷長安之時,根本未曾想到道觀中還會有人潛藏,倒讓楊彪三人在此躲過搜查。

袁熙見到三位老人,就慌忙下拜,對楊彪道,“叔公,侄孫明日便要離開洛陽了,叔公可要保重身體啊。”

楊彪點點頭道,“可是汝父要起兵攻打長安了?”

“回稟叔公,是吾父決定要遣散同盟,回轉渤海了。”

楊彪大驚,道,“十八路諸侯雖然孫文台回轉長安,曹孟德大敗滎陽,尚有一十六路諸侯,汝父為何此刻要遣散同盟,此舉至陛下何處?至大漢江山何處?”

袁熙連忙原原本本將今日發生之時告訴楊彪三人,楊彪聽的直跺拳頭,黃琬卻來回走動,荀爽緊皺眉頭。待袁熙說完,楊彪長歎道,“唉,真是天亡我大漢啊。”

袁熙忙道,“不若叔公三人隨侄孫去渤海,再做打算如何?”

“唉,你有此心甚好,我等三人本來期望能夠回合盟軍殺回長安、誅殺董賊,救出陛下,然我等三人看盟軍之舉亦是虎狼之徒,現今陛下在長安仍在董賊手中,盟軍即散,我等老朽三人亦要回去保護陛下安危。侄孫,還有一事相勞。”

“何事,叔公請講,莫說一事,便是十事百事,我也答應。”

“侄孫為我三人弄三匹好馬來,再備五日幹糧,方便我等三人回到長安。”

袁熙忙吩咐趙淩出去辦理此事,自己呆在門口等待,楊彪三人卻聚在一起商量,良久,楊彪將袁熙叫入觀中,對袁熙道,“侄孫,我等三人看汝乃是仁德之人,吾等老矣,思量半天,決定每人送你一件小東西,希望對你日後能有幫助。”

說罷,先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道,“此乃我楊家祖傳玉佩,日後若有難事,你拿著這塊玉佩可到弘農楊家,他們自會鼎力相助。”

荀爽則從懷中掏出一塊黑色的竹片,道:“侄孫,此乃我荀氏家符,汝日後可隨意號令我荀氏家眾三次,但三次之後必定要還給我荀氏家人,否則我荀氏一族必定永世與袁氏為仇。”

黃琬手中拿著一本黃色的卷冊對袁熙道,“侄孫,此乃當年我黃氏祖先黃石公所著的《黃石公三略》和吾帶兵多年來潛心研究的《三略遺補》,《三略》世間雖有所流傳,但都是殘本,唯有此套才是真正的《三略》全本,當日張良得黃石公傳授半卷《三略》,後來便封侯拜相,希望汝自珍惜。”

袁熙看到三樣東西,明白三人此去長安都存了必死之心,因此心中不忍眼中便溢出淚來。楊彪看到此景,哈哈一笑道,“癡兒,大丈夫行走世間,但求問心無愧,何必在意太多。”

此時,趙淩已經將幹糧和馬匹牽來,三人翻身上馬,也不打招呼,便奔洛陽西門出去了。

袁熙回到軍帳看到三樣物品,想著三位叔公的模樣,昏昏睡去。第二日清晨,便隨著父親大隊人馬離開洛陽,向渤海趕去。途中,袁熙向父親說了調趙淩當親兵的想法,父親立刻答應,並允許他再選擇一人。袁熙心中並無太好人選,隻能暫且擱下。

三日後,大軍終於回到渤海。

注:本人喜歡三國,希望大家能踴躍發表言論。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