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返回渤海(1 / 3)

袁熙再次來到父親軍帳外,就聽到帳內傳來陣陣爭吵聲。當下也不進帳,便在帳外偷聽。

“盟主,公山響應天下大義,盡起我兗州之兵,響應眾諸侯;且自討董以來,未敢有懈怠,如今軍中糧草已盡,尚請盟主能派些糧草與我,好讓三軍將士依然能在戰場殺敵。”袁熙聽出,說這話的是兗州刺史劉岱劉公山。

“汝已經看到,吾等雖然奪下洛陽,但洛陽被那可恨的董卓一把火燒成焦土,哪有糧草補給;況我等十八路諸侯自興兵以來,本就是吃自己的糧草,吾聽聞兗州富饒,汝可尋親信快馬火速前往濟南撥糧草過來即可。”

“盟主,兗州地遠,來回需要十日時間,如今軍中糧草隻有三日之需,尚請盟主撥些糧草已救濟三軍將士。”

“吾渤海地小,尚有冀州刺史韓馥所供應,何來富裕糧草?”

“若無餘糧,袁公將士怎能在洛陽西城賑災布施?”

“無稽之談,吾從未在洛陽布施,想必是公山看走眼了吧。”

“公山的親信看的一清二楚,那帶頭布施的正是顯奕公子。”

“哦?果有此事?”

“千真萬確!”

“公山稍待,等吾將顯奕叫來便知。”

袁熙聽到此處,隻能硬著頭皮進入帳中,對父親拱手到,“父親,孩兒今日確實在洛陽西城布施了。”劉岱聽到此言,臉上一喜,而袁紹則暗皺眉頭道,“汝不是與顯思去巡街了嗎,怎麼又跑去布施了?汝聽何人主意要如此做的?”

袁熙忙道,“是孩兒自己的打算。”並趕緊將日間所遇說出,隻是隱去了與楊彪講話的一段。袁紹聽完後,逐漸舒展眉頭,緩聲道,“如此說來,你那一千軍士已將所有糧草發給洛陽百姓了?”

袁熙慌忙跪在大帳中,“回稟父親,吾讓每人留了三日幹糧,其他的已經全部發予百姓,尚請父親恕罪。”

袁紹看著袁熙,又看看一旁的劉岱道,“公山,汝也親自聽到了吧,不是吾不予派糧,實則確實無糧,此次賑災布施實乃顯奕私下所為,而我軍中糧草也隻有三日之用,公山還是去其他諸侯處借糧吧。”

劉岱見袁紹如此說,大怒道,“吾等奉袁公為盟主,未曾想是如此不體恤下屬之輩,汝不借糧,吾自尋他處去借,告辭了。”說罷,便憤憤的離開大帳。

袁紹見劉岱出了營帳,才冷哼一聲對袁熙道,“顯奕,汝竟敢如此大膽,私傳偽令,讓他們去派糧。元圖,你看該怎麼辦?”

逢紀細聲言道,“主公,顯奕公子雖然私傳偽令,但此事畢竟有益主公威名,功過相抵,就暫且不管,倒是那帶兵之將,沒有核查將令便私自布施,有不察之過,主公需將他仗二十,革其職才是。”

袁熙聽了逢紀此言,心道,“若父親聽了軍師之言,那趙將軍豈不是有無妄之災,此事因我而起,定不能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心中一思索朗聲道,“父親,那趙淩之所以有不察之罪,皆因我而起,兒臣願代其領罪,還請父親成全。”

袁紹皺皺眉頭道,“代人受過,成何體統,速速與我起來。”

袁熙聽到父親之言,忙站起身來,此時逢紀又道,“主公勿憂,二公子也一心為主公著想,如今諸侯不穩,各路諸侯均蠢蠢欲動,此刻確實不應做大懲罰,不若將趙淩的仗責權且記下,隻需連降三級予以懲戒罷了。”

袁紹聽到此言,點點頭,“元圖所言,甚合我意。傳令,將那趙淩千夫長職位革除,其小隊由顯思暫代,速將這一千軍士收編入中軍,若無其他事情,都回去吧。”

袁熙聽到父親如此之言,隻能暫時退去了。

回到自己軍帳,明明自己一心為民,卻得到了父親冷落,袁熙心中一陣鬱悶。在帳中轉來轉去,忽聞帳外小校道有人來訪,心中不禁暗自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