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諸侯都走了帳外,袁紹憤憤的跺了一腳,“豈有此理,吾乃盟主,孫文台得到玉璽竟敢藏匿,其他諸侯竟然幫他說話,看來真不把我這個盟主放在眼裏了。元圖,汝剛才暗自勸阻我,是何道理?”
逢紀連忙道,“主公,那孫文台武藝不凡,兼且其部將黃蓋、程普、韓當皆乃勇猛之輩,吾擔心再起爭執,縱然顔將軍和文將軍有萬夫不擋之勇,但是若混戰起來,難免會誤傷著了主公,尚請主公見諒!”
袁紹一聲冷哼,“現今孫文台必定帶玉璽回到長沙,吾心有不甘啊~~!”
逢紀連忙應聲道,“主公勿憂,吾有一計,必讓孫文台死無葬生之地。”
袁紹眼中一亮,“哦,元圖有何妙計,速速講來。”
逢紀摸摸山羊胡子,輕聲道,“主公,孫文台所治長沙郡乃荊州刺史劉表劉景升所轄之地,此刻孫文台急於趕回,必定途經襄陽,想那劉景升也是漢室宗親,自然不會看到玉璽落入外姓之手,主公隻需遣一信使,將孫文台持有玉璽之事透露給劉景升,相比劉景升必定不會輕易放行。以劉景升之勢,必叫孫文台死無全屍啊。”
“哈哈哈”,袁紹聽完後心中大塊,“元圖真有陳平之才啊,此招借刀殺人必教孫文台好看……”。
“萬萬不可!”袁紹話音未落,就從帳中傳來一聲輕喝。眾人詫異,偱聲而望原來出言斷喝的正是袁熙。
原來袁熙自昨夜聽那小校講述後,對烏程侯孫堅和桃園三兄弟的事跡敬仰不已,更認定他們和曹操一樣是當是人傑。此刻聽到父親和逢紀欲使詭計陷害,馬上出來製止。
袁紹一看是袁熙出列,麵生不悅,道,“顯奕,你小孩子能懂何事,速速退下,與你大哥一路前去巡街。”
袁熙跪在父親麵前朗聲道,“父親,國賊是董卓,烏程侯在討賊時奮勇殺敵,兒臣以為烏程侯乃是漢室忠臣,然父親此刻卻以密議陷害烏程侯,必定讓其他諸侯心寒啊。”
袁紹聽完袁熙之言也心生憂鬱,道,“元圖,這借刀殺人之計雖妙,但我兒說的也有道理啊,今日諸侯都看到吾與孫文台對立,他日若孫堅身死,其他諸侯必會對我不滿啊。”
逢紀聽得此言忙拱手向袁紹道,“主公勿憂,孫文台既然私匿玉璽,便有不臣之心,主公此刻向劉景升告發,也絕對是行大義滅親之舉,眾諸侯知曉,也隻能稱讚主公英明之舉的。”
袁紹聽完逢紀之言,臉上再次浮起笑容,對跪在地上的袁熙道,“顯奕吾兒,汝尚年少,經驗尚淺,還不速與汝大哥前去巡街?”
袁熙聽到父親此言,隻能稱是,歎了口氣,連忙退下了。
***
袁熙和袁譚帶著一千親衛前來巡街,洛陽雖然曆經大火,同時又被董卓強行帶著所有洛陽民眾,但是由於孫堅救火及時,所以洛陽城也不算遍地焦土,偶爾還有一些老弱病殘沒有被董卓帶走,現在隻能在燒毀的房前嗚嗚哭泣。
袁熙看到這一幕,心生不忍,對袁譚道,“大哥,咱們撥點軍糧給這些百姓吧,看看他們挺可憐的。”
袁譚卻冷笑道,“二弟,你是不是患了失心瘋啦,這些老弱病殘既不能下地種田,又不能當兵打仗,我們救他何用,再說,這洛陽還有如此多人,你能救得幾個?我們軍糧已經所剩不多,還是不管為妙。”
袁熙聽到大哥這樣說,怒喝道,“父親興兵討伐董賊,為的就是救出陛下,造福百姓,若各個都像你這般,與那董賊何異。”
袁譚聽到袁熙此番話之後亦火冒三丈,“要糧沒有,你自向父親要去,隻要他能下得軍令,我自然給你。”
袁熙聽到大哥此言,雖然忿忿不平,卻也沒有辦法,心道,“父親此刻怕還在生我的氣,必定也不會答應發糧,怎麼辦呢?”看著街邊痛哭的百姓也心有不忍,自己想到前兩日自己帶來的一千騎兵每人糧草尚足,父親這幾日忙於盟軍之事,隻是將顏良、文醜二將跟隨在身邊,尚未將這一千騎兵收編,他們那裏糧草應該充足吧。想到此,袁熙忙向大哥告辭,向軍營走來。
***
洛陽,
袁紹兵營。
袁熙被騎兵小隊長趙淩請進軍帳中。
“二公子,不在軍帳中和主公商議,來兵營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