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衝天大火和傳令兵的疾馳奔跑讓整個盟軍的大營都開始震動,僅僅過了一炷香的功夫,所有的諸侯已經再次聚集在盟主號令大營。
袁熙再次進入盟主大營,看到諸公已經坐定,顏良、文醜二將立在父親的身後,大哥袁譚坐在左手下位,忙向大哥打了個招呼坐在旁邊。方坐定便聽到父親的聲音:“諸位將軍想必已經聽到傳令兵的消息,董賊不僅挾持了皇上和滿朝文武同時還將洛陽百姓一並驅趕,放火燒了洛陽之後,已經向長安方向去了,諸位可有何意見。”
話音方落,一個尖細的聲音便響起,“盟主,既然董賊已經向長安跑了,我等便趕緊進洛陽吧。”袁熙認得此人,便是上次被稱為公路的那個將軍,自己的表叔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袁公路。
袁熙看到袁術說完此話,四周眾將紛紛竊耳私語,唯有一人默不做聲,此人便是父親的好友,此次聯盟軍的發起人,曹操曹孟德。
父親也注意到了曹操的異狀,忙問道,“公路提議連夜進城,孟德兄可有何異議?”
曹操看著父親,又環顧周圍的眾人,朗聲道,“諸位,雖然董賊已退,然其勢力未減,況且董賊不僅將洛陽一把火付之一炬,又挾持獻帝和滿朝文武,已經弄的天怒人怨,我等現在入城並無太大意義,況且先鋒官孫堅此刻必定已經進入洛陽,而董賊挾持皇上和滿朝文武行程必定不快,我等應當以精銳騎兵追擊,必定能大破董賊,救出獻帝,延續大漢萬世不朽之基業。”
袁紹聽完後並不作聲,此刻袁術再次暢聲道,“孟德兄,那董卓雖然行兵甚緩,但是此去西行路上關隘眾多,且西涼軍並未受到重創,且聽聞董卓之婿李儒,謀略出眾,而呂布亦有萬夫不擋之勇,當務之急是要立刻進駐洛陽,安撫百姓。”
袁術講完話,又一人起身言道,“各位,伯圭以為,董賊此次已經弄的天怒人怨,且董賊西行到長安,西涼太守馬騰也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必定不會坐視不理。盟主應當立即下令,讓馬太守進行堵截,我等派出精兵兩麵夾攻,救出獻帝,共殲董賊。”說話的人是北平太守公孫瓚。
公孫瓚一言方落,另外一邊話音又起,“盟主,老朽以為,後將軍之言有理,西涼軍彪悍,兩次勝利並未傷其根本,而我軍遠道而來補給不利,因此應當先進行修整,然後再做打算。”袁熙偱聲望去,說話的徐州太守陶謙陶公祖。
這時,各路諸侯開始相互爭吵,有支持曹操追擊的,也有同意袁術先進城的,袁熙偷偷的抬頭看了看坐在盟主席位上的父親,似乎也有些茫然,自己不僅也在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有發言權,到底應該支持哪一方呢?
突然心中又想起烏角先生的話語來:“勝非勝,敗非敗;諸侯不敵美人在。”想來此次追擊肯定不會有太大勝利。那是否要告訴父親,讓他選擇進入洛陽呢?
這時,眾人就聽到袁紹重重的咳了一聲,霎時,帳內諸侯都靜了下來,袁熙隻聽父親道,“諸位,我等十八路諸侯自起兵以來,三軍將士無不是本著‘鋤奸賊,匡漢室’的念頭而奮勇作戰,因此連克汜水、虎牢兩座雄關;然現今董賊又劫持皇上和滿朝文武百姓向長安而去,長安乃天下第一堅城,路中關卡連連,西涼兵又能征善戰,且若董賊在途中以皇上和百姓之性命相要挾,我等反成了漢室的不忠之城,故我等當先入洛陽城,聯絡朝廷文武百官舊部,再做打算。”
眾人聽到袁紹如此說,都拱手退下,隻有曹操冷哼一聲,“豎子不相為謀,爾等既然不敢前去,我便自領部曲前往,告辭了。”說罷,頭也不回就出了大帳。袁熙也跟隨眾人告辭離去。
***
且說袁熙聽到曹操在大帳中講的豪言壯語,心中對曹操一陣敬佩之情,但是又想到烏角先生說此次必敗,不免對曹操的安危擔心起來。心道,還是去提醒一下吧。
來到曹軍帳前,士兵正開始整頓,看來是要為突襲準備,袁熙趕緊報上名號,不時便看到曹操迎了出來。尚未見麵,曹操便把著袁熙的手道,“賢侄,可是本初兄改變了主意,另你來助我了?”
“伯父,吾父親尚未改變主意,”話方一半,袁熙就發現曹操歡喜的臉馬上陰雲密布,連忙道,“小侄前來是和伯父突襲之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