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做人要有正義感,不要把正義看得無所謂(3)(3 / 3)

正義下才能誕生偉大

2008年8月3日,世界著名作家,“俄羅斯的良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因中風逝世,俄羅斯總理普京親自為其送行。在他逝世後一個星期之內,全世界文壇不約而同地,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先哲,這位全世界良心作家的榜樣。索老駕鶴西去,他為後世留下大量珍貴的文學藝術與精神遺產,其中著名的隨筆《莫要靠謊言過日子》值得我們經常溫習。在這篇三千多字的隨筆中,索老為我們開列了一份拒絕謊言的“清單”,其中包含九條讓我們免入謊言陷阱的忠告。

(1)“決不以任何方式書寫、簽署和發表自己認為歪曲真相的片言隻字。”所以,當我們提筆書寫的時候,開口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關一個事件的信息不對稱,資料不完整,背景很複雜,專業不對口時,最好不要發表評論,不要像某些經濟學家那樣跨專業信口開河,以免落個“江湖嘴”的惡名。

(2)“不論在私人談話,還是有許多人在場,都絕對不說這樣的(假)話。自己不做,也不慫恿旁人,不鼓動,不宣傳,不講解,不炫耀。”所以,作為作家,違心的話不要說,違心的事不要做,可以長期裝病避免說謊,絕不可長期帶“病”堅持說謊。作為專家學者,不要為了酬金和虛名出賣知識公信力,充當造謠惑眾的“肉喇叭”,擔任傳播虛假廣告的推銷員。

(3)“在繪畫中、雕塑中、攝影中、技術處理中和音樂中不捏造、不涉及、不轉播任何虛假的思想,任何被發現的歪曲失實之處。”趙本山先生在小品《賣拐》中使用的“忽悠”一詞為什麼會迅速成為當代流行語,常用語?關鍵是這句東北方言深刻、簡潔、明快地揭示了當下司空見慣的商業欺詐,惡意導購,故意造勢,刻意作秀,混淆視聽,顛倒黑白,虛張聲勢,傳播虛假思想,歪曲事實真相的說謊行為。

(4)“既不在口頭上,也不在書麵上為了迎合上麵、為了增加保險係數,為了自己工作的順利而援引‘領導’言論,如果被援引的思想自己不完全讚同或者文不切題的話。”有些人援引“領導”講話不僅僅是拍馬溜須,討好上級,更嚴重的問題是拉大旗作虎皮,仗勢欺人,指鹿為馬,推卸責任,掩蓋弄虛作假行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既不能隨便援引“領導”講話,而且要防止騙子援引“領導”講話欺騙不明真相的聽眾。領導者要謹言慎行,防止自己的一些言論被說謊者惡意援引。

(5)“不參加強製性的遊行集會,隻要這樣的遊行集會與他的意願相反;不舉標語,不喊口號,隻要這標語口號自己不完全讚同。”公眾人物的公信力是讀者和觀眾用真情、常識和信任聚合起來的,千萬不能濫用。公眾人物接到一些集會、聚會邀請時,一定要冷靜地想一想,人家為什麼請你去?千萬不要參加有損公信力的活動,不要讓說謊者把自己當招牌使用,要對得起公眾的眼睛。

(6)“不舉手讚成不真心同意的提案,不公開也不秘密投票讚成不稱職或不可靠的人。”真正的知識分子要拒絕或避免出席那些有損人格尊嚴,喪失科學良心,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研討會、評審會、協商會和座談會等。對於違背實事求是原則和科學發展觀的表決議案,對於跑官者和腐敗分子的任命事項,應投反對票、棄權票,也可以請假,可以借故離開,不能苟且同意,至少應保持沉默。

(7)“不讓人趕著去參加強製性的、顛倒黑白的討論問題的會議。”現在,不再會有專家被迫發言論證“畝產上萬斤”的事情了,但是,要警惕我們服從命令,保全“帽子”和飯碗的職務行為。

(8)“聽到發言者的謊言、荒誕無稽的空論或恬不知恥的宣傳,立刻離開會場、講堂、劇院和電影院。”謊言重複千遍就成為真理,謊言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汙染作用,汙水倒進清水,無論濃度大小,清水即可變成汙水。

(9)“不訂閱和不零買報道失實或隱瞞重大事實的報紙雜誌。”

閱讀常識告訴我們,市場發行量小,發行量滑坡,大打折扣的,夾帶贈送禮品的,有獎銷售的,白送的報紙雜誌都是缺乏公信力的,最好不要浪費閱讀時間。

品讀這位先哲的九條忠告,不難看出,長期一貫地拒絕謊言是一件不容易、不輕鬆的事情,需要高度的科學理性,足夠的道德勇氣,堅韌的求實態度,以一貫之的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修養。

從這九條忠告中,我們感受到了偉大在正義路上形成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