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做人要有正義感,不要把正義看得無所謂(3)(2 / 3)

“太炎先生是今之鄭康成。黃巾過鄭公鄉,尚且避之。我奉極峰命,無論先生性情如何乖僻,必敬護之;否則並黃巾之不如了。”

陸建章,一介武夫而已,也懂得敬畏,他也因此在無數的軍警中脫穎而出,載入了曆史。

敬畏的基本點就是正義的存在,正義之劍使得一切邪惡的理念得以蟄服。

隻有正義之劍才可斬斷邪惡之手

如果每個人都沒有正義之心,邪惡就會肆無忌憚地蔓延開來,讓社會變成醜惡和可怕的墳場。

對陳曉蘭來說,也許她永遠不能忘記的是1997年7月24日,這個改變她命運的日子。那時她還是一個醫生,因為她為人正直又醫術頗高,同事都很尊敬她,看病的人更是不辭萬裏來找她,而這所有的一切卻因為一個病人改變了。

那天,她正在工作,突然有一個病人跑過來對她說,“陳醫生,我能不能不打那個‘激光針’,我打了會哆嗦啊!”會哆嗦,難道是輸液反應?陳曉蘭慌忙地跑去看,她看到了一種名為“光量子氧透射液體治療儀”的輸液配套器械,儀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她知道ZWG這是“紫外光”三個字的拚音縮寫而不是什麼激光,於是她攔住了要打針的病人說,這不是什麼激光,而是紫外光。

讓陳曉蘭沒想到的是就因為這句話,第二天她就遭到了院領導的質問:“誰說光量子不是激光,這是上海醫科大學陸應石教授發明的,你比陸應石教授還厲害?”陳曉蘭感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從此她開始研究“光量子”。她慢慢地發現,光量子氧透射液體治療儀是把給病人輸液的液體充氧後經儀器中發出的“激光”照射後再輸入體內。

可是藥物是要防氧化並避光的,怎麼能進行充氧和光照呢?陳曉蘭迷惑了,她就給上海一些有名望的醫生打電話詢問藥物是否可以用紫外光照射,但是大多數醫生都說不行。於是陳曉蘭便自己買來藥水,借用“光量子氧透射液體治療儀”進行模擬試驗,結果更是令她大吃一驚,原來經過光量子充氧的藥水,竟然生成了絮狀物!

結果陳曉蘭拍案而起,病人的血管又不是下水道,把這種東西輸進去後,讓它怎麼出來呢?她憤怒了,這時她母親也已經托人打聽到,那位“陸應石教授”純屬子虛烏有。陳曉蘭難以置信,親自跑去上海醫科大學人事處查詢,但工作人員明確無誤地告訴她,該校包括附屬醫院在內的一萬多名職工中,根本沒有陸應石這個人。

但醫院對陳曉蘭的反映不作理會,“誰反對光量子誰下崗”。

陳曉蘭猶豫了,但一想到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於藥物中毒,她就沒辦法心安理得繼續坐在醫院裏。

她開始一家家走訪那些打過“激光針”的病人。在受調查的23位接受過“光量子”治療的病人中,有9位死於腎功能衰竭和肺栓塞。於是陳曉蘭找到區委和衛生局,去了上海藥監局前身——上海市醫藥管理局反映情況,從此踏上了十年揭露假劣醫療器材之路。

就這樣,為了舉報假劣醫療器械,十年來她在京滬線上往返了四十多次。為了省錢,她盡量坐慢車。過去她衣著講究、飲食精細,而現在她能啃黃瓜吃包子度日,沒錢的時候,甚至連3元錢的澡都洗不起。她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貼上了自己的健康,她的行為也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單位的重視,一個又一個不法醫療器械企業及醫院被依法查處。

曾經有不少支持她行動的人提出要為她募捐,資助她經費,她全部回絕了。“一旦拿了錢,即使你把這些錢全部用到正道上,你還是說不清楚,就會有人說你別有所圖。我不拿,我就行得正。”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陳曉蘭的行列中來。2007年10月,以陳曉蘭為題材的報告文學《天使在戰鬥》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評委們全票通過。2007年12月2日她被評選為“2007年十大法製新聞人物”,2007年12月30日,她又成為了2007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

曾有人這樣評價陳曉蘭:她不是佛,卻以一己之力普度著眾生,她不是菩薩,卻時時關心著天下黎民百姓,她隻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純潔的大任。

而當別人問她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決心和毅力時,她卻說:“我是一個醫生,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我怎麼能眼看著他們使用假藥害病人呢?如果不是走上了這條路,我現在也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但我是醫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