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二次美國內戰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後,拉丁美洲以聲討美國資產階級的熱情,一邊倒地加入了美利堅共和國政府一方,第二次美國內戰也因此成為一場美洲戰爭,進而成為一場世界大戰級的“內戰”。內戰的戰場超出了美國,甚至漫延到了歐洲。最終是由新英格蘭政變軍人控製的合眾國政府,擊敗了南美洲支持的共和國政府,同時也構成了美國對整個南美洲的征服。美洲變成了新教美國人為代表的,對整個南美洲國家,分別作獨裁控製的政治體製。超過一半的美國公民,因為不願宣誓放棄社會主義立場,而被剝奪公民權。此舉被視為兩百年前的麥卡錫主義在22世紀的竭斯底裏。
因為天主教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而卷入了第二次美國內戰的南美洲國家,被剝奪了軍事和外交的權力,被強製納入“美洲自由貿易區”內,僅保有作為自治區的權力。大型國家巴西,因為各州的獨立,而名存實亡。有曆史學者研究後稱,22世紀裏約格蘭德聯邦的自治權,甚至比不上1900年,作為美國殖民地和保護國的古巴!美國第二次內戰後,對南美洲參戰國家的廣泛控製,也被認為是三百年前“門羅宣言”,在22世紀的竭斯底裏。
不過,南美洲卷入第二次美國內戰,導致美國北方政府對南美洲全麵的軍事征服,也就在事實上結束了,延續了五百年的天主教社會主義,在全世界推導民粹和革命的左派浪潮,馬克思主義作為天主教社會主義的極端主義的分支,到此為止也壽終正寢。作為美國保護國的南美洲,當然是不快樂的;但是南美洲社會卻也的確脫離了三百年以來,一直在左右派素裝的搖擺著,走在貧窮與動蕩的《通往奴役之路》。隨著經濟和就業狀況的改善,南美洲人回頭看看,倒也覺得作為美國保護國,也不完全是壞事。但是他們認為,自已更應該成為擴大的美國合眾國的平等的州,而不是作為北方強國的保護國或稱殖民地,更能體現美國憲法也承認的平等獨立的民主精神。
南美洲國家為此展開一代代的爭取獨立或加入美國的運動,它們與在美國國內的前拉丁裔公民,要求恢複他們完全的公民權的彙合。拉丁裔平等運動的領袖“路德。金。馬丁”在紐約中央公園集會上,模仿兩百年前的前輩“馬丁。路德。金”的宣言“我有一個美國夢,Ihaveadream”,宣告了拉丁裔平等運動的高潮。它到底是以第三次美國內戰,還是繼林肯解放奴隸的第一次解放宣言後,以第二次解放宣言的形式解決困擾美國的拉丁裔平等問題,被寫進未來的美國曆史?未來22世紀,無法給出答案,那將是未來23世紀才能解決的問題。時間將解決一切問題,但結果可能不盡人意,這是曆史,也是未來,這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