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勳,字雲燦,剛及弱冠之年,是當朝宣武皇帝的堂弟。
他父親與先帝是同母兄弟,母親謝氏是將門之後,外祖父謝齊曾任威遠大將軍,兩朝元老,輔佐青陽皇室幾十年。
當時謝家和青陽兩家的顯赫家世,引起了先帝的猜忌。
在先帝不斷的打壓之下,老將軍謝齊晚年鬱鬱寡歡。他去世後,青陽勳的外祖母和母親也相繼去世,父親心灰意冷,更是厭倦皇室的爾虞我詐,最終遁逃方外,出家避世。
雖然母族衰敗,但在軍中威望不減,所以父親為保幼子,將當時不過才四歲的青陽勳送進了軍營,就在他入軍營的第二年,先帝駕崩,當時的太子青陽奎繼位成為現在的宣武帝。
青陽奎比青陽勳大了十五歲,他對這個小堂弟愛護有加,自己登基後,各種明的暗的幫助堂弟加官進爵。
青陽勳也很爭氣,在軍中十一歲正式入列,十二歲初次立下戰功,十五歲被封為左先鋒將軍,同年皇帝親封他為敬王爺,獨立開府,十六歲領命戍邊,至十九歲威震邊關,又被冊封為鎮遠大將軍。
時隔五年被宣召回朝,青陽勳歸心似箭,輕裝簡從萬裏奔馳,正好趕在戊時城門落鎖前進了宣陵城。
從他踏入宣陵城門開始,皇帝的寢宮乾寧宮門外就陸續趕來了好幾撥人,畢竟這敬王爺不僅是三軍翹楚,更是皇帝的寵臣愛將,大家都想來迎一迎混個好印象!
可惜皇上忌諱人多嘴雜,差遣貼身內侍張謙出來遣散了眾人,唯獨隻留下了舒辰彥。
舒辰彥明白皇上的用心!
當今大淵朝皇室,沒有太後,就連皇後都英年早逝且無嫡親子嗣,皇帝當初顧念舊情,一直沒有重新立後,故而後宮中位份最高的嬪妃是仁貴妃。
皇帝立了仁貴妃的孩子青陽川為太子,但朝堂上的反對聲此起彼伏,因為在沒有皇後嫡子的情況下,德妃生的皇長子青陽吉才是太子的優先人選,而青陽川隻不過排行老三。
太子川和仁貴妃是將門之後,有三軍撐腰,皇長子吉和德妃是三公名門之後,有朝堂眾臣撐腰,而軍政不合,才是大淵朝廷的最大隱患。
舒辰彥知道,皇上此時急招青陽勳回朝,一是防止自己趁太子年幼權傾朝野,二是要避免皇室內部同室操戈。
山雨欲來風滿樓!
舒辰彥在殿門口來回踱著方步,時不時抬頭看向宮門的方向。
等了有約莫一個時辰,宮門前隱隱綽綽出現一行人,舒辰彥心中一喜,目光灼灼看著那人朝自己走來!
青陽勳麵戴黑底金邊的修羅麵具,身穿石青色暗紋勁裝,腰間沒戴任何配飾,一隻手緊握佩劍,一隻手輕撩衣襟,步履矯健,氣質霸道淩冽。
舒辰彥暗自深吸一口氣,故作無意的用右手輕撫了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後有點心虛的朝左右掃了一眼,生怕自己如軍鼓響雷的心跳聲被旁人聽見。
內侍張謙匆匆迎上前去,滿臉焦灼語帶哭腔地說道:
“王爺!恭迎王爺,敬王爺,您可回來了!老奴可算是把您盼回來了!”
青陽勳行至跟前,抬手虛扶了他一把,“張內侍,皇兄一切安好?”
張謙雙目通紅,低著頭不敢看他,輕聲回應:
“皇上大好,一直盼著您呐,您這就進去看看他吧!”,說完朝他恭敬的伸出雙手。
按照朝律,覲見皇上不可以帶佩劍和麵具。
青陽勳沒有多話,雙手利索的摘掉佩劍和臉上的麵具,把這些交給張謙之後,他抬眼看向舒辰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