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授業(2 / 3)

“哦,我知道了。師傅,教我幾種陣法唄。”秦木眼中帶著渴望看著齊天殤。

“教你最基本的兩種陣法,一種為扁平陣,另一種為菱形陣。就是這兩種。等到了皇都我帶你去軍營琢磨琢磨。”

“師傅。。太小氣了吧!就這兩種陣法?而且有多大區別?”秦木有些不滿的看著“吝嗇”的齊天殤。

“小氣?!小子,你先把這兩種陣法思考好吧!貪多嚼不爛。陣法有了還得會指揮才行!作戰不做戰略規劃你就是去給敵人鬆戰功知道不?將領的指揮也是一大關鍵

說道指揮我就順帶的告訴你這兩種陣法的指揮模式。

因為各級職位的問題,所以命令從上到下實際上分為五級,而作為總司令的軍級指揮官不可能直接在戰場上進行越級指揮。

所以一般來講,他們會選擇兩種不同的指揮模式,一種是他隻負責規劃戰略,而具體的戰場指揮交給兩名衛指揮官去做,他直接指揮的隻有一支為數不多的中軍護軍。

另外一種就是他在上戰場之前把部隊打散重新編製,解散衛的編製,以府為基本部隊構成,最常用的編製手段就是兩府為一小軍,由一名指揮能力比較強的將軍統帥指揮,全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兩府左右兵力。

第二種方案對於總指揮本身的指揮能力要求比較高,但相對第一種方案,這種指揮模式無疑是更加靈活,部隊的機動性和反應能力更加快捷。

如果選擇第一種方案,很可能在戰場上擺出來就是一種扁平陣型,而選擇第二種方案,在平麵上擺出來的陣型就應該是一個菱形陣型。

在部隊的分級指揮中,最主要的因素實際上還是部隊的命令習慣和基層部隊指揮官的判斷力和果斷力,因此越是基層軍官團隊建設比較紮實穩固的部隊,在戰場上能夠適應的陣型就比較多,所謂變陣和機動就比較快捷,指揮效率較高,反之,則部隊就應該選取相對比較簡單比較容易相互溝通和前後機動的陣型。”

“哦,原來如此。”秦木點點頭再次表示自己明了。

“哦你個大頭鬼。我問你,當你和敵人對壘時要想贏敵該怎麼辦?”

“這個嘛,叫上一軍的人幹掉他們。”秦木摸著下巴毫不猶豫的說道。

“豬頭,你以為是鬧市打架啊?還叫上一軍的人。一軍一萬人讓你這麼打給你一百萬人也死不過來。”齊天殤虛空敲了秦木一下,秦木卻是感到自己的腦袋被實實的敲了一下。

“不是有句話叫作幾種優勢兵力麼。。這也有錯?”秦木感到自己被打有點冤枉。

“所謂的“集中優勢兵力”的教條本來就有誤區,集中優勢兵力是沒錯,但絕對不是在有限的戰鬥麵上堆人越多越好。一個戰鬥麵能夠堆積的兵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塞下過於龐大的兵力,即使擴展到一個戰鬥場地的四個戰鬥麵,這種限製也是存在的,所以如果在一個戰鬥場地裏投入兵力達到限製以後,再多的人也是浪費。一個戰鬥場地以五裏為最佳。

一個戰鬥場地裏多少兵力是極限呢?兵力極限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