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授業
齊天殤看著秦木,侃侃而談“我呢,雖然是修士,但是也是帝國裏的一個軍人。所以你身為我的弟子,其他知識可以不懂,行軍打仗的知識必須了解。”
秦木有點詫異的看了看齊天殤,就這幅懶散的**相還是軍人?真的難以想象是什麼將領才能帶出這樣的兵。隻是秦木心裏想的嘴上卻不敢說。
齊天殤開始了對秦木的授業解惑。“軍隊的編製呢,是按照軍——衛——府——營——隊這種編製來劃分的,五十人為一隊,五隊為一營,五營為一府,五府為一衛,兩衛為一軍;一軍的總兵力大約為一萬五千兩百人。
從指揮順序上,一般隊、營兩級的指揮官是校尉軍官,府的指揮官是郎將或者驃騎、車騎將軍,衛的指揮官就是十二衛將軍,軍的指揮官應該是十二衛大將軍以上官職的武將。這點知識你必須得明確。不然你以後跟著我到皇都去混要是給你介紹個人你半天不知道他的官職那臉可就丟大了。”齊天殤說道丟臉不過癮還伸出食指來搖晃了幾下。
秦木快速的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讓齊天殤繼續。
齊天殤很滿意自己小徒弟理解能力,便又繼續往下說“說完了軍隊編製,我給你說下行軍打仗的軍陣。
軍陣,在戰爭中是必不可少的。精妙的軍陣配合精妙的軍隊配合足以定下戰事的一半。
一般來說,戰線展開都是扁平型的,有一個寬麵和一個縱深。列陣XX裏指的是寬麵,縱深大約是一兩百米為準。
在這種縱深下,寬麵散開到一裏五千人、五裏兩三萬人。
純算麵積,兩三萬人占據的那就差不多是一平方裏,十萬人占據的就差不多是四到五平方裏。
“那麼如何指揮這十萬人呢?修士可以運用靈力催使聲音,但是普通將領可不行啊。”秦木一針見血的支出這個問題。的確,凡人不是修士,沒有靈力,要帶領十萬人打仗還要取勝怎麼指揮是個問題。
齊天殤讚賞的看看秦木“這個問題問的好。所以我才告訴你軍陣。軍陣的作用就是在一個範圍內運用陣法將各軍之間的配合聯係起來,而將領調動軍陣進行進攻和防守。
如何傳達指令呢?軍隊有騎兵,狼煙,旗語這些東西。而將領要有效傳達自己的命令也要運用好軍陣,如果軍力分布過於疏散那麼指令一旦下達不及時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要控製這十萬人就得用好軍陣。從理論上來說,似乎可以把兵力排成一個很方的正方,這樣即使有十萬人,每邊大約五裏左右,貌似可以克服通訊距離的障礙。
但是呢事實上極少有正方的大陣。因為如此一來,內部各小方隊之間的重疊阻擋太多了。指揮數百上千人左挪右移是很艱難的一個工作,更不要說還要和成千上萬人協調,所以正方型的數萬十萬大陣要挪動一下非亂套不可,也就是一個動作起來更加笨拙呆滯的東西。而且排在中間的兵力使不上勁,浪費不說,外圍被擊潰以後更加容易混亂。
所以我才說,布陣基本上都是扁平的。寬麵的長度決定了通訊的距離,所以一般說列陣XX裏,都是指陣寬,不是指方圓麵積。”
秦木又是有了問題“我以前聽獵戶們說那些將軍帶兵打仗陣型變化多端,可是你為什麼說陣型基本都是扁平的?看來你的知識不過關嘛。嘿嘿。”
齊天殤看了看秦木,撇了撇嘴“道聽途說還敢拿出來賣弄。今天師傅再教你一點叫做謙虛!
“變化多端”的奇妙軍陣隻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而已,“前進”和“後退”兩個指令就已經很複雜了。事實上很多時候“前進”了連“後退”都難以做到,左右移動轉向在許多時候都是癡心妄想。所以扁平的布陣放開的正是前後進退的空間,戰線的建立一般也就如此。如果要加強縱深問題會更加複雜,為了騰出前進後退的足夠空間,前後隊距離會拉得更遠。懂麼小子?如果照你說的隨意變換陣型恐怕敵人不足一軍都能把你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