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兩人還有不少共同的嗜好:劍道、博弈、美酒、美女……真是既能想到一處又能玩到一塊兒。與句踐在一起,荊軻劍藝精進;與荊軻在一起,句踐棋藝大長。
又是一個月過去,由於了解到這個計劃的實施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日,魯句踐向太子丹提出回趙國安排家中後事的請求,太子丹慨然應允,並派衛兵護送,還送了句踐滿滿一車金銀財寶,並與他約定:在使秦前的一個月,仍由夏扶飛馬赴趙接他。
一晃到了這年十月,秋風乍起,橫掃落葉,秦將王翦率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率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自立為王。秦軍盡收趙地,設邯鄲郡,趙國名存實亡。當秦軍向北進兵至燕國南部邊界的消息傳來時,太子丹再也坐不住了,連夜從太子宮趕往國賓館去找荊軻,正趕上荊軻秉燭夜讀。
太子丹對荊軻曰:“今晨南部邊界傳來加急情報,秦軍大兵壓境,早晚要渡過易水大肆進犯而來——到那時丹想長久地侍奉足下,豈可得哉?”
荊軻道:“就算太子不說,我也正要請求行動。但是現在出發,並無取信於秦王的大禮,無法接近他。”
太子丹問:“不知是何種大禮?”
荊軻道:“樊於期將軍。秦王懸賞黃金千斤、封邑萬戶來買他的頭,果真得其頭與燕國督亢之地圖,獻與秦王,嬴政定然欣然見臣,如此一來,臣便得機報效太子陛下。”
太子丹動容曰:“樊將軍走到窮途末路才來投奔丹,丹不忍心以己之私利而傷長者之誠意!”
荊軻道:“恕臣直言,太子此言差矣!陛下使臣刺秦,並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燕國圖存爾!”
太子丹歎息曰:“唉!還是考慮別的辦法吧!”
荊軻道:“此大禮者,臣來準備。請太子速派宋意往趙國徐夫人處取來訂購之匕首,再派夏扶飛馬赴邯鄲去請魯句踐——邯鄲淪陷於秦兵之手,也不知其下落如何?”
太子丹曰:“丹速派之。”
於是,翌日一早,宋意、夏扶便領命出發。
白天裏,荊軻收到一幅太子丹差人送來的督亢地圖。
當晚,荊軻出現在太子丹為樊於期安排的一處秘密宅院門前,求見樊將軍。
樊於期一聽是荊軻求見,十分驚喜,親自提著燈籠到門口迎接、引路。兩人進得院來在堂屋就座,待仆人上完茶退下之後,樊於期開口曰:“於期投燕有日矣,以得交荊大俠而深感榮幸!竊聞荊大俠欲成全太子刺秦之大事,更是敬佩得五體投地!每每太子宴上,於期欲向荊大俠聊表敬意,無奈大俠高傲自矜而作罷;於期某次專程赴國賓館登門拜訪,大俠以事忙為由拒不見我。不料今夜大俠忽然登門,令於期又驚又喜,但又深感不安,敢問大俠有何貴幹?”
荊軻起身離座,雙膝跪地,叩首再三,方才道:“樊將軍乃秦之重臣名將,敢為正義之道起兵反抗暴秦,令荊軻肅然起敬,心下以得交樊將軍而深感榮幸!太子宴上傲慢無禮於將軍,國賓館中以事忙為托詞拒而不見,實屬另有隱情,還望將軍恕罪!今夜荊軻貿然登門,為大計而有事相求,在此聊備兩件薄禮獻給將軍,不成敬意!”說罷,起身從身上取出一精美小酒瓶,舉雙手呈給樊於期,又道:“此酒拜太子所賜,乃燕國美酒之極品,荊軻惜之,未敢獨享,在此轉贈將軍,望將軍賞臉將其飲盡!”
於期豪爽,將軍本色,擰開小瓶,一飲而盡,讚美其曰:“妙哉!果然天下美酒!”
荊軻曰:“謝將軍!荊軻心存一問,願求教於將軍!”
於期道:“大俠請講!”
荊軻問曰:“樊將軍,燕國待子如何?”
於期如實答道:“燕國待我甚厚!恩重如山!”
荊軻:“今晨南部邊界傳來加急奏報,秦軍已經大兵壓境,早晚要渡過易水大肆進犯而來……太子驚恐,求教於臣,荊軻無能,隻好來求將軍!以荊軻之計,欲向將軍借取一樣東西……”
於期:“為退秦兵,欲借於期什麼都可,但說無妨!”
荊軻不語,從身上取出一塊絹帛才道:“荊軻有詩敬贈將軍,荊軻所求盡在詩中!”說罷,舉雙手將絹帛呈給樊於期。
於期展絹帛而讀之,但見那詩寫道:
旗獵獵兮兵壓境,
我求將軍兮一顆頭!
於期呆望此詩,半晌無語,神情莫辨。
荊軻曰:“秦之遇將軍可謂狠毒矣,父母妻子宗族皆為戮歿!我聞秦王懸賞黃金千斤、封邑萬戶來買將軍的頭,將奈何?今有一計可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軻,軻左手把其袖,右手刺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遭欺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於期聞之,仰天歎息,淚流滿麵道:“於期每念之,常痛入骨髓,晝思夜想,咬牙切齒,仇恨腐蝕我心,乃今得聞教。此頭尚且有用,那便拿去吧!”
隻聽撲通一聲,荊軻雙膝跪地,俯首道:“將軍深明大義,以頭相許,乃天下義士爾!”
於期麵帶微笑曰:“荊卿不與於期往來深交,是早就在盤算我這顆頭而怕開不了口吧?”
荊軻俯首道:“諾!”
於期笑曰:“荊卿求我一顆頭,於期也想求荊卿一樣寶貝,可否?”
荊軻拱手道:“將軍請講!”
於期丟棄詩絹,脫掉一邊衣袖,露出臂膀,以左手扼右腕,一步步逼近荊軻曰:“荊卿乃當世劍俠,必每日磨劍——汝劍定比吾劍快!”說罷,俯身一把抽出荊軻佩劍,猛然抬頭仰天自刎——當動脈被利劍割開血泉噴湧時,於期拚盡最後的氣力,喊出一聲:“刺秦……”
轟然倒地。
荊軻命聞聲而來的仆人速報太子丹,太子飛馬趕來,伏屍而哭,極哀。
太子丹欲以國葬之禮厚葬將軍,荊軻以為不可,不利於大計,遂秘密葬之。
下葬前,荊軻不忍割其頭,秦舞陽二話不說,提劍而上,將其頭一劍砍下……太子丹看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