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詩興大發(2 / 3)

魯句踐放下酒盞,正色曰:“四海之內,句踐絕無不敢對劍者,何況區區一少年!”

“刷”的一聲,舞陽即刻拔出劍來,叫道:“有種便來!”

荊軻再次嗬斥道:“舞陽,休得無禮!魯大俠乃太子請來的貴客——屬於燕國之國賓!”

太子丹發話曰:“魯大俠勿怪丹手下無禮!舞陽乃無父無母之孤兒,自幼在薊都市中流浪,十三歲即敢殺人,後被荊卿所發現,被田光先生自大牢贖出收為門客。他少不更事,不拘小節,萬望見諒!”

太傅鞠武老奸巨猾,道:“陛下,依老臣之見:舞陽二八一少年,初生牛犢不畏虎,其精神可嘉,倒是可以準其借此千載難逢之良機向魯大俠討教一番,學上幾招,倒不失為一件無傷大雅的好事。”

樊於期將軍也道:“陛下,臣在秦國統兵時,對魯大俠的大名早有耳聞,如雷貫耳;連秦王嬴政這個雜種也有意將蓋、魯二位大俠招募至秦,為秦所用。所以臣也想借此難得的機會見識一下‘天下第一’的劍藝!”

隻聽“刷”的一聲,魯句踐已經拔出劍來,躍至座位中間的空地上,曰:“那便來吧!”

夏扶見狀急了,驚聲叫道:“可憐舞陽,今命休矣!魯大俠,休怪舞陽冒犯,請勿傷其性命,換木劍以對如何?”

夏扶之語贏得眾人響應,太子丹遂命仆人取來兩把練習用的木劍,交到二人手中。

待到對劍,乏善可陳。句踐不出劍,誘使舞陽先出,年輕氣盛的後者果然上當,剛一出手自身便被刺中。起初句踐隻是點到為止,但見舞陽不服氣,誓不認輸,不斷再來,下手便越來越重。最終,句踐將其身上衣服刺成了爛布碎片,看起來有些可憐……

太子丹看得索然無味,便發話道:“可以了。劍藝相差太遠。舞陽,你從此該知道天高地厚了。換宋意上場試試。”

宋意上場,連敗三個回合,自知不行,便投劍認輸了,輸得十分體麵。

太子丹木然道:“換夏扶試試。”

夏扶聽罷,並不出場,隻對太子拱手曰:“陛下,恕臣直言:以臣之粗陋劍藝,與魯大師相對,必是舞陽、宋意同樣的結果。在邯鄲魯宅小住之日,臣每日不知要被大師刺中多少劍,刺翻多少回,臣之水準在其徒兒中都不屬於上乘,不試了吧?依臣之見,在座者中,唯荊軻大哥或許還能與魯大師對上幾個回合。”

太子丹聽罷興奮起來,卻用征詢的語氣問荊軻曰:“荊卿,試試?”

見荊軻稍有遲疑,鞠武便道:“荊卿不必謙讓,我那老夥計田光先生在世時可是沒少誇你。”

荊軻彬彬有禮曰:“諾!”起身離座、走入空地,撿拾起木劍,對句踐抱拳拱手道,“恕荊軻無禮,向魯大師討教!”言畢,出劍便向句踐刺去。

果然如夏扶預料的那般:幾個回合下來,二人不分高下。在此之後,他們對劍的空間已經擴大至全殿,如兩隻互相追逐的蝴蝶一般上下翻飛,不時刺出漂亮的一劍來,不斷博得眾人喝彩。當數十回合過去仍決不出勝負時,在場觀眾的情緒變得高漲而又亢奮,當其時,荊軻且戰且退,將殺得興起的句踐引回至座位間的空地上,就在眾人興味盎然地等著看下一步的戰況發展時,荊軻卻忽然收手,將木劍丟棄於地,對句踐抱拳拱手曰:“魯大師,荊軻敗矣,就地認輸!”

太子丹納悶不解道:“荊卿,明明不分上下,怎道是你敗矣?”

荊軻解釋曰:“陛下遠觀看不出個中端倪。陛下及諸位請看——軻之衣服上沾滿細小的木刺,均來自魯大師之木劍上,而大師衣服上幾乎一刺不沾,如若以真劍相對,軻之衣早被劃爛,而大師之衣完好無損——這便是差距之所在!也就是說,大師每劍都比軻刺得更為精準,隻是被我躲開了,但卻鬥得好辛苦,心力消耗遠大於對手,再對下去,必敗無疑!荊軻幸甚,終於親身領教了‘天下第一’的精湛劍術——此為我十年前求之不得的!”

太子丹茅塞頓開道:“荊卿高見!丹亦受教也。”

樊於期感歎曰:“高手間的差距就在毫厘之間!”

鞠武對句踐道:“老夫開眼,魯大師果然名不虛傳!以大師之見,荊卿劍藝究竟如何?”

句踐肅然曰:“與句踐對劍數十回合未分勝負者,天下未有十人爾!荊大俠可謂高手!十年前,我將他嗬斥出門,實屬瞎了眼!”

太子丹饒有興致地問:“魯大師與那不可一世的蓋聶可曾交過手?”

句踐答曰:“不曾交手,同在趙國,相距不甚遠,我曾多次下帖挑戰,蓋聶不應也!”

鞠武問道:“這蓋聶是否浪得虛名,不敢交手?”

句踐答曰:“那也不是。盛名之下,豈有虛名?豈可浪得?”

樊於期問:“不妨暢想一番,如若你們兩個‘天下第一’交手,結果會是如何?”

句踐答曰:“一百回合分勝負,勝負各半。百回合以內,句踐可勝出;百回合以外,蓋聶可勝出。”

太子丹問:“大師何出此言?”

句踐答曰:“荊軻、夏扶見過我二人便知:蓋聶身形不似我這般長大、壯碩,力道肯定不及我,但耐力或許會強於我,故如此一說。”

鞠武嘻嘻笑道:“為大事計,當然還是得魯大俠相助為好。十步之內,殺其一人,一劍斃命!”

太子丹曰:“正是如此!上蒼賜丹荊卿、魯卿這等高手,此上蒼之所以哀憐我燕國而不棄其孤也!”

眾人紛紛舉盞,豪飲至夜半才散。

魯句踐在豪華的國賓館中住下了,與荊軻為鄰,並獲得與荊軻同等的待遇:美酒美食、金銀財寶、豪華車乘、各色美姬……應有盡有。

在整個“刺秦”的計劃方案中,他是最後時刻萬無一失的一刺,是“大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每日白天,句踐與荊軻待在國賓館裏閉門不出,悉心準備:推想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研究探討各種細節問題、反複演練行刺時的默契配合、對劍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到了晚間,便開始花天酒地,盡情享受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所剩不多的美好人生。

兩人真是相識恨晚,同為一代劍俠是一方麵,關鍵在於兩人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有一次,句踐問荊軻:“兄弟,如果咱倆刺成秦王,不就跟專諸、聶政一般,名垂青史了嗎?”荊軻慨然答道:“那當然!”句踐笑曰:“蓋聶那小子不是虧大了嗎?在如今的江湖上,他與我並稱;在未來的青史中,就沒有這個人啦,唯荊軻與句踐留名!”說罷,兩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