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杆鋸了,就開口要謝禮,問他為什麼不把箭頭拔出?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找內科好了。這是一段相傳的故事。
現在各級機關和那些會辦大事的人都是用這種方法。例如批呈詞;“根據呈文所反起的某某事情,實屑很不合法,特命令該縣負責人,查明嚴辦。一很不合法”,這四個字是鋸箭杆,“該縣負責人”是內科。或者“轉呈上司轉辦’,那“上司’就是內科。又如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情,我說:“這個事情我很讚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一很讚成”三個字是鋸箭杆,“某人”是內科。又或者說:“我先把某部分辦好了,其餘的以後辦。”“先辦”是鋸箭杆,“以後”是內科。此外有隻鋸箭杆,並不命令別人去找內科的,也有的連箭杆都不鋸,命令別人直接去找內科的,種種不同,要仔細考慮,自己體會。
按新管理厚黑學的劃分,諸葛亮可算典型的厚黑高手。你看他,以一名“村夫”身份,參加無權、無勢、無錢、無地盤而且缺兵少將的以劉備為首的政治集團,一下子從因為占得天時從而勢不可擋的曹操手裏虎口撥牙,奪取了荊州、益州、漢中,在三分天下的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憑借的完全是劉備自己的那一點人馬。這一經營過程既好比用很少的一點本金賺了大錢,又好像一個臨時成立的個體戶同仁組織和財大氣粗的國家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平起平坐,共同瓜分市場。
從“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角度看,諸葛亮也無疑是個大贏家,他的成功不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他們提供了如何跳龍門的寶貴經驗。
管理厚黑學家們也對諸葛亮感興趣,尤其是對他的用人智慧感興趣,特別是對他在爭取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上乘操作感興趣。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注意到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即劉備雖然沒有多少本錢,卻有許多人所不及的無形資產。首先劉備是漢室甲胄,被皇帝認作皇叔,有奉衣帶詔書討伐奸臣曹操的合法身份,這樣便有名正言順做事的理由。其次劉備有寬厚待人的名聲,對於在動亂時期追求政治前途與穩定生活的天下大眾有強大的號召力。最後,劉備用結義的辦法,搜羅到了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人才做幫手,這就是用之不竭的人力資源。在諸葛亮看來,隻要用好這一組人力資源,“隆中對”計劃就可以實現。
劉備在這個政治集團中相當於公司董事長的地位,他既然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做軍師——相當於聘請諸葛亮做公司的總經理,自然對諸葛亮的經營方針和措施全力支持。諸葛亮於是發揮劉備的兩個作用,一是作為漢室合法經營人的招牌作用,另一是作為這個組織的領導,也就是這個集團的家長作用。所以諸葛亮發布一切命令,總是在劉備身邊進行,並不自作主張。
關羽是劉備桃園結義的兄弟,相當於公司的副董事長,他有極高的武藝,有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等戰績,有持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辭曹歸漢的名聲,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獨當一麵的能力。不過他又過於驕傲,對諸葛亮這樣的白麵書生更是不大看得起;諸葛亮不得不一方麵做出點實際成績讓關羽承認,一方麵盡量說些恭維話助長關羽為劉備出力的雄心,同時注意讓關羽在華容道攔截這樣的難題前丟點小醜,以提醒他不敢過於自負。
張飛的地位雖然次於關羽,但本領卻與關羽相差不多。他那快人快語的性格還暴露出懷疑諸葛亮能力的心態。諸葛亮認為這是需要發掘的人力資源,先在博望坡用兵使他折服,再屢次激勵他動腦筋解決難題,因為被人認為頭腦簡單的張飛一旦用計,就會使對手防不勝防。
趙雲沒有參加桃園結義,為了爭取政治前途,隻能是忠誠地為劉備效力。諸葛亮看準了趙雲這一忠厚背景,總是把最關鍵的任務交給趙雲來完成,而且一有機會,就要當眾肯定趙雲的功勞和貢獻,使得趙雲在諸葛亮經營蜀漢事業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可見,諸葛亮的用人管人方略是十分考究的,對關羽既恭維,又打擊;對張飛不恭維隻激勵;對趙雲則經常表揚;對易起二心的魏延則保持威嚴。
對人的管理不作出統一的標準,千人千麵這就是諸葛亮的用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