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保護心血管。綠茶屬於不發酵茶,代表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還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製和殺滅細菌等。
白茶緩解焦慮。“白茶按照分類方法不同,包括兩種。”韓馳說,一種是人們比較熟悉的安吉白茶,這其實算是綠茶的一種,由於口味較綠茶更為醇和,近些年來大受歡迎。江和源說,白茶的主要功效有保護腦神經、增強記憶、減少焦慮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堿的作用,“怕喝茶影響睡眠的人,可以喝點白茶。”還有一種是產自福建福鼎一帶的白茶,“這種茶產量較少,口味較一般綠茶要重,就目前的研究,這種茶對於調節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不錯的功效”,韓馳說。
青茶、紅茶降低膽固醇。青茶屬於半發酵的茶,其代表品種有武夷岩茶(大紅袍)、鐵觀音、凍頂烏龍茶、鳳凰單樅等;而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代表品種有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印度和斯裏蘭卡的紅茶也是享譽世界的名品。“紅茶由於經過發酵,比綠茶刺激性低,功效也有所不同,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等。”江和源告訴記者。
黑茶減肥消脂。黑茶屬於後發酵的茶,人們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了,其中茶多酚類物質的總量較高,具有很好的降脂減肥效果。據報道,巴黎亨利倫多醫院的貝納爾?賈可托教授給20位血液脂肪過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雲南普洱茶,一個月後發現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幾乎減少了1/4。日本《健康》雜誌則介紹,普洱茶可抑製體重增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脂。
“一些茶葉中的名品,如龍井中的明前茶,其有效成分和普通茶種類無異,含量可能會有所差別。”江和源解釋說,明前茶因為采摘早,其中的茶氨酸、維生素C含量較高,而茶多酚含量低。“出於養生的考慮,大家不必購買特別貴的茶”,韓馳提醒說。那麼究竟哪種茶最有營養呢,兩位專家認為,就多酚類物質的總量來說,每種茶都差不多,不過,因為綠茶加工工藝最簡單,所以營養成分保存的更完好一些。
怎樣喝茶最養生
在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茶葉後,如何讓它發揮最大功效,也是一門學問。韓馳說:“不同的茶,保存、衝泡、飲用的方法都各有講究。”
保存:茶葉最怕潮濕異味。保存的容器以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最佳;其次宜用鐵聽、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紙盒最次。容器要幹燥、潔淨、不得有異味。盛好保存的茶葉,宜放在幹燥通風處,不能放在潮濕、高溫、不潔、曝曬的地方。這些地方不能有樟腦、藥品、化妝品、香煙、洗滌用品等有強烈氣味的物品。當年的新綠茶也可密封後放入冰箱冷凍室,能保存3~6個月。
衝泡:洗茶最多15秒。“現在人喝茶喜歡洗茶,但是我不讚同過度洗茶。”韓馳說,我們在實驗中發現,綠茶衝洗兩次其有效成分浸出率為70%多,紅茶為60%多。也就是說,如果過度洗茶,營養物質就會大量流失。江和源則提醒,如果茶葉不得不洗,那麼洗茶時間不要超過15秒。綠茶和白茶,最好不要洗。“但有一種例外,對咖啡堿比較敏感的人,可以喝茶前洗一遍,因為其中的咖啡堿浸出比茶多酚快,快洗可以去掉部分咖啡堿。”
飲用:每天12克最適合。江和源建議,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衝泡是適宜的。吃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適當減少。韓馳則提醒,隨著功夫茶的流行,人們喝茶“越來越燙了”,這是非常不對的。“人們喝茶本為保健,但喝燙茶會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發病率,得不償失。飲茶最佳的溫度應該是60度左右,不要超過70度。”
此外,一天之中可在不同時間飲不同的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後喝杯紅茶,解困提神;晚上與朋友或家人團聚,泡上一壺烏龍或普洱,別有一番情趣,也不至於影響睡眠。這種一日飲茶安排,大家不妨試一試。
剩茶也可發揮餘熱
說茶葉渾身都是寶一點兒也不誇張,隻要好好加以利用,“過氣”的茶葉一樣可以發揮餘熱。
一是隔夜茶。江和源表示,喝隔夜茶其實並沒有壞處,但是茶葉易氧化,所以隔夜茶的茶杯上往往會留有茶斑。另外,夏季溫度偏高,茶葉容易被細菌汙染,發黴、發餿,導致腹瀉,所以夏天還是不喝隔夜茶為好。如果不舍得倒掉,還可以用於以下用途:1、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類,氟類,不但可以防止毛細血管出血,還能起到殺菌消炎作用,如口腔出血,皮膚出血等都可以用它洗浴含漱;2、用隔夜茶洗頭,可治頭皮癢;3、口臭使許多人苦惱,如果用隔夜茶每天漱口三次,就可消除口臭煩惱。
二是舊茶和茶葉渣。龍井之類的綠茶人們講究喝當年的新茶,萬一沒喝完,這些茶葉也一樣可以發揮功效:1、製作菜肴。燉肉或製作其他較油膩、有腥味的菜時,可以放點茶葉,有去油解膩的功效;2、茶葉渣可以晾幹收好,和舊茶一起製成茶葉枕,特別適合夏天使用。如果茶葉的量不夠,也可以製成小茶包,用來敷眼,可以緩解視疲勞;3、將泡過的茶葉曬幹後撒在家中潮濕的地方,如床下,可以吸收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