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曆史不忍細看(世界史)》(6)(1 / 3)

《藝術哲學》reference_book_ids\":[7267091337751563316,6930889050102483975]}],\"1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59,\"start_container_index\":11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52},\"quote_content\":\"《亞瑟王之死》reference_book_ids\":[700216318505884366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89,\"start_container_index\":11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3},\"quote_content\":\"《伊索寓言》reference_book_ids\":[6857717464541694989,7257408037470604300,7267091336992394303,6988533058454473736,7172013603778726925]}],\"8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quote_content\":\"《夜訪吸血鬼》reference_book_ids\":[7220723696590130180,6977617081554439198]}],\"1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6,\"start_container_index\":1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7},\"quote_content\":\"《少年維特的煩惱》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273339451,6989926486912273444,7025500123719306247,6959124348393262117,725735507844766416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那些奇特的曆史現象,有的讓你微笑,有的讓你尖叫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

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標誌,被全世界的人們所知曉。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金字塔與日常的建築很不一樣。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又稱作層級金字塔。它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數千年來,金字塔以其雄偉的外形、奇特的結構,一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其加以探究。

據統計,埃及境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百座之多。金字塔一般都比較雄偉,如其中最大的一座、第四王朝法老的胡夫金字塔,它原高146.59米,經過數千年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埃菲爾鐵塔建立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它的底麵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胡夫金字塔除了規模巨大,建築技巧也十分精湛。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合劑,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麵。每一塊石頭都磨得很平,雖曆時數千年,現在的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間的縫隙,而且它曆經數千年而不倒,確實是建築史上的奇跡。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麵13米高的地方,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100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4000多年前的埃及人民就能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並能建造出如此巧妙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後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遠處,又建起了另一座金字塔。那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於它的地麵稍高,因此看起來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金字塔的附近還建有一個雕著哈夫拉的頭部配著獅子身體的大雕像,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獅身人麵像。除獅身是用石塊砌成的之外,整個人麵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距今有4500多年的曆史。這座巨大的金字塔由成千上萬塊總重達2000噸的巨石砌成,這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

那麼,這些巨大的金字塔到底是怎樣建成的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科學家對從金字塔上取下來的小石塊逐個化驗,發現這些石塊都是由人工澆築貝殼灰石組成。由此推測,在埃及,奴隸建造金字塔很可能是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先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再一點點抬上去,逐級建造,日積月累,巨大的金字塔就建好了。按照科學家的這個推測,隻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成一塊塊巨石。而且,有科學家還在石塊中發現一縷一英寸的頭發。如果是天然的石頭,裏麵是不可能有頭發的。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說法。

很多年以來,人們相信金字塔是由奴隸們手工建造的。但是,這種說法引起了各方的質疑。根據金字塔的建造規模,相關專家估計,在修建大金字塔時,埃及的居民至少應有5000萬人。然而,根據曆史資料的統計,在那個時期,全世界的總人口才有2000多萬人。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建造金字塔的石塊都是從很遠的地方運到吉薩沙漠中去的。這些石塊大的有50噸,小的也有2.5噸,僅胡夫大金字塔就用了230萬塊這樣的石塊。以埃及當時的科技水平,它是不可能運輸如此又重又多的大石塊的。因此,有人大膽設想,石塊不是從陸地或水上運輸的,而是由外星人從空中運輸的。這種大膽的設想看似荒謬,但也是一種解釋。就拿胡夫金字塔來說,該塔底每邊邊長為230米,誤差不到20厘米。塔高146.5米,有40層樓那麼高,其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僅為1.27厘米。如此低的誤差率,即使很多現代建築也都難以望其項背。更令人驚奇的是,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以10億就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麵積,等於圓周率,即3.14159,而該塔建造好差不多3000年後,人們才把圓周率算到了這個精度。穿過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塔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的周長米數正好與一年的天數相吻合(即365.24),而周長乘以2正好是赤道的時分度,坡麵的高是緯度的6%,塔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因此,無論是誰選定的這個塔址,都應該對地球的結構、陸地和海洋的分布等都有著非常充分的了解。按照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那時候的埃及人是不可能具備這種能力的。更讓人驚歎的是“金字塔能”,它指的是金字塔形的構造物內部產生著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這種能量有著許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最明顯就是能使屍體等有機物質不會變質,而是木乃伊化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還發現:金字塔的結構是一個較好的微波諧振腔體,微波能量的加熱效應可以殺菌,並且能使屍體脫水,而在這個腔體中,正好可以充分發揮微波的作用。還有科學家研究認為任何建築物都可以根據它們的外部形狀吸收不同的宇宙波,金字塔內的花崗岩具有蓄電池的作用,它吸收各種宇宙波並加以儲存,而金字塔內所產生的那種超自然力量的能,正是宇宙波作用的結果。這些高科技的產物為什麼會被4000年前的法老利用,僅僅說是巧合,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話,這種說法確實能站得住腳。

除了上述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埃及人用水來解決巨大的重力障礙。在河流與通往胡夫金字塔的路線上建造運河,然後借助水的浮力來運送石頭。這樣就會有一個問題:怎麼讓那麼大的石頭在水中保持漂浮而不沉下去?建造金字塔的原料來自於距離遙遠的采石場,那時沒有橡膠,更不要說大輪船了,古埃及人所能做的,就是用皮筏和繩索固定石塊,讓石頭自己浮起來。皮筏的原料來自於羊群,鼓撐的羊皮加上充沛的水量,就能夠提供足夠的浮力。當時的尼羅河旁生長了許多紙莎草——它最有名的用途就是做莎草紙,在建造金字塔時,人們也會用紙莎草來編織粗硬的繩索。采石場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的平麵,將石頭卡在上麵,在同樣的水平下就能確保每塊石頭都一樣大小,而且光滑平整,讓金字塔穩穩地向上堆疊。在采石場將石頭加工完以後,古埃及人會用牛把一個個石塊運到運河的港口。那麼,怎麼把這些石頭一層一層地運上去呢?在往上的渠道中間,古埃及人設置了許多道閘門,當第一道閘門開啟時,石頭就會浮到第二道閘門處;再關閉第一道,打開第二道,以此類推。因為大氣壓,水會積聚在渠道的內部,隻要有充足的浮力就可以讓石頭持續往上升。采用這種運輸方式,石頭就可以被運送到準備施工的高度,再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上砌築。運上來的石頭都在四周的水道漂流,工人隻要在正確的區域卸下羊皮筏,就能讓石頭落下。當時的工人讓石頭卡在預先設定好的地方,而這個石塊有52度的傾斜角,它能讓整個渠道變得穩固,又不至於太傾斜而難以使用,這也是金字塔蓋好後的傾斜度。在這樣層層疊疊的石頭之下,渠道也一直隨著建造的高度而水平上升。建造完成之後再打開水閘,水就放掉了。就這樣,借助外界的力量達到似乎難以企及的目標,也就變得可信了。這也是古埃及人民在勞動力水平極端低下的情況下想出的最完美的智慧。但這也不過是一種推測,畢竟金字塔所體現的技巧性與完美程度,很難讓人相信隻是通過這種原始的方法就能達到。

以上是人們關於金字塔怎樣建造的幾種推測,雖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但也是從現實的條件下得到的比較合適的解釋。金字塔確實是個謎,要揭開這個謎,恐怕還需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才能實現。

古埃及王室近親結婚的奇異風俗

古埃及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已有8000年的文明史,比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還早了3000年。宏偉壯麗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以及保存數千年而不腐的木乃伊幾乎已經成為埃及文明的標誌。埃及的文明如此悠久,實在是令人驚歎。然而古埃及卻有一種頗為奇異的習俗,實在是讓現代人咂舌,那就是王室的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甚至父女之間都能結婚。這樣的通婚習俗甚至傳到了後來的波斯帝國以及歐洲王室。這樣的習俗,我們現在看來是有違人倫的,是不可理解的。那麼,古埃及的統治階級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習俗呢?

在古埃及,法老都自稱是神,“神的血統”要保持純潔,不能被玷汙。因此,王室的結婚對象便不能外求,隻能在內部尋找。就這樣,我們今天看來是不能理解的現象,在當時卻是合理合法的。而且,這樣做可以避免國家大權和王室財產落入外人之手。

除此之外,還有社會方麵的原因。

古埃及一直保持著母係繼承製度,當時女性的地位在很多方麵都是高於男性的,而且那時男女之間的關係也是很開放的。據說當時盛行“金牛”崇拜,所謂的“金牛”,就是生殖之神奧西裏斯的化身。凡“金牛”出生,祭司們需小心飼養,長到4個月大時,就被送進“金牛廟”。女子在廟內裸體供奉,並紛紛把下體獻給“金牛”。還有一種習俗,就是當時的女性會將自己的初夜獻給神在人間的代表——祭司階層。古埃及的女性成熟很早,十幾歲時就已經發育很成熟了。女人在婚前有性行為也是家常便飯,追求愛人也會很直白:“我英俊的朋友,你太讓我著迷了,我求你讓我做你的妻子,替你管家。”這樣的表白,現在的女子似乎都很難啟齒,但在古埃及,卻是很普遍的。那時的女人和男人之間可以公開談論性。最初時,男女都裸露上身,對自己的性特征根本不加掩飾。

正是在一種神性的崇拜和性開放的社會環境下,這種近親通婚的現象才如此的普遍和習以為常。

埃及十八王朝的哈特謝普蘇特是一位女法老,是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她嫁給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在丈夫兼哥哥去世後,她作為攝政王輔助幼主,後來索性自己做了法老。她是埃及曆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女人,很像中國的女皇帝武則天。

埃赫那吞是埃及曆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法老,他推翻埃及以往敬奉的所有神,隻崇拜太陽神“阿吞”為唯一的神。他與自己的兩個女兒結婚,並宣稱這是延續阿吞神脈的最好方式。

埃赫那吞死後,他年幼的兒子圖坦卡蒙繼承王位。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他與埃赫那吞的遺孀,同時也是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結了婚。

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統治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時代,他本身是一位強力的國王、偉大的將軍,統治埃及長達67年。根據史料的記載,他與自己的兩個女兒結了婚。

還有著名的埃及豔後克裏奧佩特拉,她先後與自己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結婚。

從遺傳學上看,近親結婚未必都會產生畸形的後代,但是產生畸形後代的概率還是要比非近親結婚產生的後代要高出很多。考古學家在發現圖坦卡蒙的陵墓和木乃伊以後,研究者們一直試圖解開他的死亡之謎。有人推測他死於謀殺,有人認為他從戰車上跌落摔死,也有人推測他是被馬踢死的,還有人猜測他是罹患敗血症或脂肪栓塞而死。後來的掃描結果顯示,圖坦卡蒙生前“疾病纏身”,脊柱嚴重彎曲,腿腳不便,一條腿骨折。而DNA檢測結果顯示,圖坦卡蒙生前得過瘧疾並患有多種遺傳性疾病。結合最新檢測結果和先前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認為,圖坦卡蒙是死於嚴重的瘧疾和並發症。研究報告說,人們常常把圖坦卡蒙想象成一位優雅的少年法老,但他其實“身體羸弱,骨頭壞死……右腳缺趾,左腳畸形,要靠拐杖走路”。由此看來,想象和現實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史學博士霍華德·馬克爾說,圖坦卡蒙之所以罹患這些疾病,與父母近親結婚可能有很大的關係。他和父親一樣都患有齶裂,又和祖父一樣足部畸形。埃及考古學家紮西·哈瓦斯觀察到,在埃及古代圖畫中,圖坦卡蒙都是坐在戰車上射箭,而不是站著射箭。這個細節很不尋常。考古人員在他的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陪葬拐杖,“起初我們認為那是權力的象征,但他顯然用過那些拐杖,他幾乎難以站立”。估計圖坦卡蒙墓葬中兩具隨葬的、在腹中夭折的雙胞胎女兒也是基因變異的後果。人類的遺傳基因DNA,會產生變異和缺陷,近親之間通婚,將這種產生變異和缺陷的基因傳給後代的概率要高於一方有這種基因、一方沒有這種基因的人之間的結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國法律才禁止近親結婚。

因為古埃及文明的傳承很早就中斷了,所以關於古埃及曆史的流傳總帶著神秘的色彩,但王室中近親結婚卻是被後世公認的現象。這種現象我們現在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卻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所以,讀史需要深入,隻有深入了解,我們才能不冤枉古人。

圖坦卡蒙的詛咒真的有那麼靈驗嗎?

1922年11月5日,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終於在埃及的一處斷崖下麵找到了圖坦卡蒙陵墓的入口。隨後,卡特的同伴卡納馮趕到,他們一起打開了兩道墓門。墓內有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喜不已。1923年2月17日,他們又發現了第三道墓門,門後是圖坦卡蒙異常豪華的棺槨。他們將棺槨打開,卡特發現了一塊匾額,匾額上寫有字。過了幾天,他們將匾額上的文字翻譯出來後,身上直冒冷汗:“誰要是幹擾了法老的安寧,死亡就會降臨到他的頭上。”這便是圖坦卡蒙的詛咒。自從這句詛咒被翻譯出來,每個進入圖坦卡蒙陵墓的人,心頭都有一團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幸的是,詛咒似乎應驗了,數十年來,很多進入圖坦卡蒙陵墓的人,都是在進去後不久就死了。

第一個“詛咒的受害者”是卡納馮。卡納馮在進入陵墓入口時,左麵頰似乎被什麼東西蜇了一下,傷口當時便腫脹起來,且疼痛難忍。過了不久,卡納馮便患了壞血症,發起了高燒,牙齒也陸續脫落。他看上去非常疲憊,還似乎受了某種驚嚇。他的精神和身體迅速垮了下去。十幾天過去了,卡納馮搬到了埃及的開羅,在那裏,他的脖子開始腫脹,並發肺炎。卡納馮不得不住進了開羅的一家醫院。1923年3月下旬,卡納馮高燒40攝氏度,持續燒了12天。4月15日淩晨,值班護士突然聽見卡納馮大喊:“我完了!我完了!我已經聽見召喚了……”護士還沒趕到他身邊,醫院突然停電了,到處漆黑一團。5分鍾後,終於來電了,但卡納馮斷氣了——極為驚恐地瞪大眼睛,半張著嘴。周圍的人都非常驚恐,說法老的詛咒是真的。更詭異的是,不但卡納馮莫名其妙地死去了,連他在英國的狐皮狗也嚎叫著死了。

不久,開羅那家醫院護理過卡納馮的護士也突然死去了,死因不明。

卡納馮的朋友、美國鐵路業巨頭喬治·傑戈德,曾走進圖坦卡蒙的陵墓參觀了一遍。第二天,傑戈德便無緣無故地發起了高燒,當天夜裏就死了。

1926年,法國埃及學家喬治·貝內迪特參觀圖坦卡蒙陵墓後摔了一跤,一下子就摔死了。

就在這一年,勒·弗米爾教授也在參觀圖坦卡蒙陵墓的當晚,在睡夢中死去。英國商人喬爾·伍爾在參觀之後也發起了高燒,接著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第一個解開裹屍布,用X光透視法老木乃伊的解剖學家齊伯爾特·德利教授在拍了幾張X光片之後就發起了高燒,身體迅速衰弱。他回到倫敦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考古學家亞瑟·梅斯是卡特最重要的助手,就是他幫助卡特打開圖坦卡蒙陵墓最後一堵厚牆。在這次發掘之後,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就在這一年,他莫名其妙地陷入深度昏迷,最後於1928年4月死在了旅館裏。同年,卡特的另一位助手邁斯死於間歇性高燒。

1929年11月,卡特另外一位助手理查德·貝瑟爾因心髒病突發去世。他遠在倫敦、87歲的老父親聽說了兒子的死訊後,便從住處跳樓身亡。在為老人舉辦葬禮時,運送靈柩的馬車又軋死了一名8歲的兒童。

卡特曾陪一個美國人參觀過圖坦卡蒙的墓室,這個美國人第二天便高燒死亡。

還有一個南非的富豪,在參觀完陵墓的挖掘現場後,在歸國途中從遊艇上跌進風平浪靜的尼羅河中淹死了。

有一個名叫阿·薩·C. 麥斯的教授和一個名叫埃普林·霍瓦依特的博士自願與失去了助手的卡特博士合作,繼續對陵墓進行深入研究。麥斯教授在進入安放圖坦卡蒙棺槨的房間時,突然倒地身亡。霍瓦依特博士在參與研究幾天後,便上吊自殺。他在臨死前曾咬破手指,寫下遺書,稱:“我因受到法老的詛咒而離開這個世界。”

1929年,卡納馮的遺孀也死了。

短短的6年裏,20多個與圖坦卡蒙陵墓有過接觸的人相繼死去。

一時間,“圖坦卡蒙的詛咒”搞得人心惶惶,似乎真有什麼靈異的力量來實施法老的詛咒。但是這些都讓人難以信服,後世的研究者從科學的角度加以解釋,提出了幾種猜測,似乎更能讓現代人接受。

一種解釋認為:圖坦卡蒙的陵墓中可能有某種致命真菌的孢子。1989年,美國的考古學家在埃及帝王穀中挖掘了一座編號為K-V5的陵墓。陵墓裏埋葬著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子們。陵墓早被盜掘,但考古學家在這座黑暗潮濕的陵墓中,發現了很多成團狀的奇怪東西。它們是以木乃伊和陪葬的食物為營養物質的真菌,後來滲入的尼羅河洪水又能為它們提供長期的營養。它們都是些厭氧性真菌,不需要氧氣就能存活。它們能產生致命的孢子。圖坦卡蒙陵墓最初被開啟時,墓中也發現了許多成團的“莫明其妙的東西”。那很可能就是致命真菌。如果是同樣的致命孢子,為什麼發掘K-V5的考古學家們沒有一個致死呢?那是因為,20世紀80年代末的考古技術與20年代已經有天壤之別了,此時人們懂得隔離的重要性,進入陵墓時都穿上了防護服等裝置,有效地保護了自身的安全。而在發掘圖坦卡蒙的陵墓時,人們還沒有這種意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