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書海巡遊(11)(1 / 3)

全當量氫彈試驗於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在羅布泊試驗基地進行,獲得了圓滿成功。小當量和全當量兩次氫彈試驗結果表明,中國已完全掌握了氫彈技術,具備了製造氫彈的能力,實現了核武器研製的第二個突破,為導彈核武器的係列化和裝備部隊奠定了基礎。

一九六三年七月,中央軍委做出指示,要求在實現首次核試驗後,有步驟地解決可供導彈和飛機動載的原子彈、氫彈問題,進一步解決核彈的武器化生產問題。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四日,轟炸機攜帶核航彈空投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爆炸威力與理論設計基本一致。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導彈核武器。

經過近半個世紀發展,我國核武器性能不斷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掌握了中子彈技術基礎後,緊接著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功實現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和係列化。根據已經公布的我國多年來核試驗發展情況的資料,我國核彈頭當量已經實現了從萬噸級、十萬噸級到百萬噸級的跨越式發展、核武器可靠性和安全性正不斷提高。

(摘自《兵工科技》二○○七年增刊)

NBA如何進入中國

[美]布魯克·拉爾默

斯特恩是籃球領域裏最有權勢的人,這位NBA的主席最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證明NBA的籃球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

斯特恩很快開始了聯盟全球化的進程。一九七九年八月,NBA第一次來到了中國,華盛頓子彈隊(現在改名為奇才隊)來到北京,和八一隊打了幾場友誼賽。在東京舉辦了幾場NBA比賽後——這是常規賽第一次在美國之外的國家舉辦——主席下定決心要去中國大陸。這個蟄伏了太久的巨人,正站在經濟大爆發的門口,斯特恩和每一個懷著野心的西方商業巨頭一樣,發現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中國夢”。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市場是重要的,斯特恩說:“但是中國是這個時代的機遇。”一九九○年,斯特恩覺得他等到了把NBA兜售給這個有十二億人口的市場的最好時機。在這個古老的國家,籃球不僅有神話般的曆史,在大陸三天的訪問期間,斯特恩還能看到中國人對這項運動擁有永恒的熱情。“那裏到處都是籃球架,”他說,“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孩子在打球。”斯特恩和太太一起遊覽了中國西部的古都西安,當導遊得知斯特恩是NBA的大人物時,她透露說自己是一支著名球隊的忠實支持者。斯特恩對NBA已經滲透到中國如此廣闊的範圍感到吃驚。

斯特恩來到中國的時候,正值中央電視台(CCTV)在對西方長期關閉大門後,開始嚐試對外國電視節目放開的時機。CCTV的電視網,已經播放過一些NBA全明星賽,但往往是在實際比賽後的幾周、有時是幾個月之後,因為節目在郵寄途中——還有的在中國審查人員的辦公室裏——被耽擱了。於是他讓一個代表,安排一次和CCTV負責體育轉播的領導的會麵。

因為CCTV是國營單位,斯特恩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期望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能夠要求幾百萬美元的版權費用。但那不是什麼大問題。他不顧一切地想在中國找到一個落腳點。當幾億中國觀眾開始有“我愛這項比賽”的感覺的時候,其他一切東西——商品銷售,幾百萬美元的轉播合同,在中國舉行NBA比賽——都會隨之而來。斯特恩回憶,中國第一次想轉播NBA賽事,是在一次向CCTV提供NBA“一周集錦”播放權的會談時。他認為,這充滿競爭性的表演,肯定會在整個賽季裏吸引著熱愛籃球的中國觀眾。斯特恩準備免費提供這一切。

當來自NBA的這些人步入CCTV總部巨大的、鋪著大理石地板的大廳,他們第一次真切體驗到了麵臨的困難。在訪問過的大多數地方,主席先生總是受到盛大歡迎:紅地毯,歡迎隊列,精心準備的宴會。但是CCTV的領導沒有來大廳迎接他,甚至沒有派一個官員來帶斯特恩到自己的辦公室。當NBA的翻譯告訴秘書,斯特恩有預約時,那位女士飛快地掃了一眼日曆,草草地回答:“這裏沒有任何預約記錄。”

桑迪·布朗,當時NBA電視台的主管,想看一下是不是出了什麼錯。秘書打了個電話,但得到的回複依然是:沒有預約。這些美國人又走上幾步,但是秘書的語氣變得嚴厲。“領導今天非常忙,”她說,“他不可能來會見你們。”即使對不那麼重要的美國訪問團來說,這樣的接待也讓人感到不舒服。他們不僅沒從女秘書那裏通過,更糟的是,CCTV似乎沒有人知道斯特恩是誰。NBA主席恨不得離開這裏,去和其他有競爭力的電視機構敲定一份合約。但這裏是中國,還沒有那麼強的對手存在。如果美國人想打進中國市場,他們就要等,等到電視台的領導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