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書海巡遊(8)(2 / 3)

對於喬冠華,人們並不缺乏了解。根據張穎同誌(章文晉副部長的夫人)在她著的《外交風雲親曆記》一書中回憶,一九七四年冬天,她陪同時任駐加拿大大使的章文晉回國述職,向喬冠華部長彙報工作。喬冠華和章含之請他夫婦倆到家裏坐。喬冠華對張穎談起國內“文革”狀況,重點是談江青。喬冠華說江青領導“文化大革命”很受毛主席稱讚重用。又說江青認為張穎很能幹,從小參加革命,表現不錯,要調張穎去文化組負責工作。喬冠華接著說:“當前‘文革’的形勢你知道,周總理病重,看來不久於人世。識時務者為俊傑嘛,應該好好想想,何況江青那麼看重你。”章含之則對章文晉說,江青對他有好感,很欣賞他。顯然,喬冠華、章含之認為時機已到,直接打出江青的旗幟,為江青收羅人才,拉幫結夥。這段回憶十分深刻鮮明地展示出喬冠華、章含之的醜惡心態。

我與喬冠華在外交部共事多年,他的前妻龔澎同誌是我在燕大的校友。龔澎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骨幹,業務能力和政治思想都很強,是女幹部中的傑出人才。在重慶時期,外事工作方麵她是周恩來的得力助手。我對她一向敬重,可惜她在“文革”中過於緊張勞累,英年早逝。我在幹校勞動時聞此噩耗,深為痛惜。喬冠華頗有文采,所寫時事述評受到讀者歡迎,得到組織上的重用。但他的毛病缺點也非常突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和名利思想,不思改造,反而怨天尤人,這嚴重地阻礙了他的進步,也影響了他同領導和同誌的關係,曾受到周恩來、董必武和李克農同誌多次的嚴肅批評。“文革”後期,他參加了對周總理的無理批判,受到外交部廣大幹部的非議,他在“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人生觀支配下終於投靠江青一夥。

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於一九八○年十月十五日應葉劍英委員長的邀請來華訪問,受到我國的熱烈歡迎。德斯坦總統表示,他愛好登山,希望到西藏去看看。我陪他飛抵拉薩。拉薩市的海拔為三千六百米,十月份空氣中的含氧量比北京低百分之二十,下飛機後不久,我就覺得頭重腳輕。從機場到拉薩市需要乘坐兩個多小時汽車,主人為防止來賓出現高山反應,在轎車內配有枕頭式的氧氣袋。我吸氧後覺得舒服多了。到了拉薩市,熱地同誌告訴我們,隻要走路慢、少說話、不喝酒、及時吸氧,頭痛會減輕,甚至沒有不適之感。在賓館的客房安排好後,我去找德斯坦先生時,他早已不見人影了。原來他興致極高地去跑步登山,看那些喜歡在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生活的犛牛,同它們拍照攝像。

我回到北京後,帶著一尊精致的小銅菩薩像去看小平同誌,並向他彙報情況。他聽說我去了西藏,羨慕之至地說:“我真想去西藏啊!哪怕僅僅到拉薩機場用腳踏一下西藏的土地立即返航也好哇。但是醫生們和中央堅決不讓我去,說是對我很危險的,我隻好從命。”

小平同誌說:“我還想去的地方就是香港。我個人生活中就這麼兩個願望。”我說:“第二個願望總沒有問題吧。”他說:“誰曉得。”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第六屆全國人大開會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我被牽涉在內的嚴重的政治事件,轟動一時。被邀請來的香港記者極想捕捉到一點有關中央對香港回歸問題談判的信息,其中焦點之一就是回歸後人民解放軍是否進駐香港問題。香港記者趁人大會議期間香港各界人士與中國最高層人士聚焦的時機,見到國家領導人就劈頭蓋臉地提問。一位人大副委員長讓香港記者圍住,問起回歸後是否駐軍問題。這位同誌脫口而出說“可以考慮不派軍隊進駐香港”。這是違背中央當時口徑的。那天小平同誌正在會見香港各界代表人士,許家屯向鄧小平報告說,某某副委員長曾答複香港記者說“可以考慮不派軍隊進駐”。鄧小平一聽就火了,把正在散去的香港人士和香港記者請回廳內,大聲地說:某某說可以考慮不派駐軍隊,那是胡說八道!旁邊主管香港交涉事務的副總理插話說,還有黃華。鄧小平說這都是胡說八道。香港記者抓住這個場麵在報紙、電視上大肆炒作,鬧得不亦樂乎。

事後,一位在場的同誌告訴我上述情況。我當天晚上打電話給小平同誌的秘書王瑞林同誌說:請你轉報小平同誌,我以我的黨票擔保,我沒有向香港記者說過不駐軍的話,希望小平同誌查核。小平同誌是個正直講信義的人,他隨後向香港船王包玉剛先生鄭重說明,黃華沒有說過香港回歸後不駐軍的話,並說:我錯怪了黃華同誌了。包玉剛先生與我甚為熟悉和互相信任,他親自向我說了小平同誌對他講的話。小平同誌還向陪同他會見外賓的外交部的同誌作過同樣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