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中國古代誰講鬼故事講得最好?
古人對於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就會憑借自己的想象去描述這些事情,他們往往認為生活中存在著種種超常的力量,比如:神、鬼、仙、魅等等,是這些力量使生活中出現了很多離奇荒誕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了很多傳說故事,有些人會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有些人會將這些故事描寫得更加細膩、動人,還有的會憑借個人的想象創造這類故事。這類書籍在曆史上屢屢出現,而其中寫得最好的就是清代作家蒲鬆齡的《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的鬼狐故事之所以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的同類作品都好看,原因就是雖然故事的內容是鬼狐神怪,但是本質卻貼近社會。《聊齋誌異》中有很多篇章寫的是與花妖狐媚交往的書生、文人,其實是通過這些故事揭露科舉製度的黑暗。比如《司文郎》中的王平子寫得一手好文章卻不能高中,文理不通的餘杭生卻能一舉奪魁;《綠衣女》《連鎖》等篇章,則寫寂寞讀書的書生遇到了美麗活潑的少女。這些故事不隻讓與讀書人有關的社會現實得以展現,同時,貪官汙吏、鄉紳等壓榨百姓的現象也被蒲鬆齡以荒誕的故事寫出來,讓人感覺到他關注底層的古道熱腸。像《促織》中在位者的尋樂遊戲竟然造成成名一家的悲劇,而成名之子幻化為促織才能給這一家的命運帶來轉變。這足以說明普通百姓的性命如同草芥,他們的命運隨著統治者的喜怒而翻雲覆雨。
現實如此荒誕和黑暗,而鬼狐的世界卻充滿著溫情和美好。尤其是那些化身女性的花妖狐媚,她們大多有著美麗的形象,給人帶來溫馨、歡樂、幸福,她們的出現撫慰了苦難窮愁的生活。比如《黃英》中的黃英是菊花精,她淡泊名利、清高脫俗。《嬰寧》中的嬰寧,天生愛笑,純真美好。所有這些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向往,是一種自我的精神慰藉,而對於讀者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聊齋誌異》中的這些花妖狐魅展現出來的藝術世界,既可以引發我們對於現實世界的思索,也帶領讀者進入美好的精神境界。所以相比較以往的鬼狐形象,《聊齋誌異》中的形象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展現了作者的嚴肅思考和精神追求,所以《聊齋誌異》取得了其他同類作品不能超越的成就。
102《唐詩三百首》真的剛好收了300首唐詩嗎?
唐詩是古代詩歌發展的最高峰,曆來唐代詩歌的選集是最多的,而這些選集中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可以說是流傳最廣、讀者最多的選集了。那麼,《唐詩三百首》裏到底收錄了多少首唐詩呢?你一定以為這是明知故問,《唐詩三百首》自然是收錄了300首唐詩。其實“三百”隻是一個概數,這部唐詩集子最初由孫洙編選出來的時候收錄的唐詩是310首。後來這部詩集流傳越來越廣,讀者越來越多,就不斷有人為它做整理、做注釋。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章燮的《唐詩三百首注疏》,這個版本收唐詩321首,在孫洙編選的310首的基礎上增加了11首。另外還有其他版本,有313首的,317首的等等。各家在整理注釋的時候,會增加幾首自己認為不可缺少的作品,但總歸就在三百多首,而且絕大多數作品是一致的。
103現在我們讀報紙雜誌經常讀到“編者按”,古代也有“編者按”嗎?
其實,古代也有“編者按”,但它出現在史書、小說中。在古代不叫“編者按”,而叫“論讚”。論讚一開始是寫史書的人用來議論史事,表達思想觀點的文字。後來小說和讀書隨筆也借用這種“論讚”的形式發表議論。後人往往可以通過這種“論讚”來研究史書或者小說作者的思想。
這種統一叫作“論讚”的文體,在不同的著作中名目是不同的。最早的論讚出現在先秦史書《左傳》中。它的論讚部分以“君子曰”為標誌,有時也用“君子謂”“君子以為”等,用來論定人物或者事件,並加以闡釋,並引用《詩經》《尚書》中的話加以證明。這一做法,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被發揚光大。在《史記》中,因為司馬遷自稱太史公,所以論讚就以“太史公曰”為標誌。
除了正史有論讚外,一些仿照史傳而寫的文章也會沿襲論讚的形式。比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在敘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愛好、日常生活之後,就以“讚曰”引起一段對於五柳先生的評論。
再到後來,小說創作也沿襲了論讚的形式,一方麵表達作者的觀點,另一方麵在重史的文化傳統中,這也是一種引以自重的行文方式。比如《聊齋誌異》中就用“異史氏曰”引出作者的感慨或者觀點,讓讀者更加明了作者的意圖和想法。
在其他的一些著作中,還有類似的論讚,隻是它們在用詞上有些不同而已,但是用途都是差不多的,或者闡明觀點,或者抒發感慨。既能闡明文章的主題,也可展示作者的個性。
104《伊索寓言》中,《狐狸吃葡萄》和《農夫和蛇》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中國唐代也有一位作家擅長寫動物寓言,他是誰呢?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往往通過假托的故事或者擬人的手法來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比如《伊索寓言》,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其中《狐狸吃葡萄》和《農夫和蛇》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不過這是古希臘的寓言,其實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寓言故事。唐代就有一位善於寫寓言故事的作家,他叫柳宗元。他寫過什麼故事呢?
《臨江之麋》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臨江有個獵人,捉到一隻小鹿帶回家飼養。剛進家門,家裏養的一群狗就流著口水跑來了,它們想吃掉這隻小鹿。獵人便把它們嚇唬跑了。從此獵人就常常抱著小鹿去接近狗,讓狗熟悉它,別吃掉它。時間長了就讓狗和小鹿一起玩耍。狗通人性,所以它們就和小鹿一起嬉鬧。小鹿慢慢長大,它已經忘了自己是鹿了,一心和狗做朋友。但是狗在看到鹿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舔舔舌頭。三年後,小鹿出門,見到路上有不少野狗,它很高興地走上去要和它們一起玩,結果這群野狗把小鹿當成食物給吃掉了。小鹿到死都不明白狗為什麼吃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