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蘇軾“郊寒島瘦”的評價出現,人們就常常將兩位詩人並提了,並且將“寒”“瘦”作為他們詩作的定評。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三點是,一是雖然兩人並提,但是孟郊的時代要比賈島稍早一點,孟郊是賈島崇拜的詩壇前輩。二是雖說“郊寒島瘦”,這並不代表兩人的所有詩作都是這種風格,孟郊也有寫得很溫馨的詩作,比如《遊子吟》,賈島也有寫得富於豪情的詩作,比如《劍客》。三是兩人並提,並不代表兩人的詩歌成就是不相上下的,孟郊詩歌的成就要高於賈島。
88為什麼古代文學家喜歡起外號,比如李白號青蓮居士,陶淵明號五柳先生?
古人除了自己的名和字之外,有時候還給自己起個號。一個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稱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一個人的名是產生最早的,一般來說,它是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由父親所取的。字是一個人成年的時候所取的。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即為成年,他們從此可以履行成人的義務,承擔成人的責任。比如男子出門做官,娶妻生子;女子嫁人生子等。這個時候原來由長輩所取,也是被長輩使用的名不適合在其他場合使用,就需要取“字”表示已經成人,可以承擔重任了。字,在古代一般隻有文化人和貴族才有。
號,具有個人色彩,甚至是有些藝術色彩在裏麵。它是文人雅士成年後自己取的。因為是名和字之外的,一般也稱為別號。它不同於名、字需要由別人來取,號,是自己取的,可以包含自己想要賦予自己的意思,比如表示自己居住的地方、境況、情趣、身份、誌向、思想等等。所以相比名、字,古人特別是文學家們的號是豐富多彩的,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有的人甚至有多個號。我們可以舉些例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號是五柳先生,這是從哪裏來的呢?陶淵明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章裏說,自己家門口種有五棵柳樹,枝條披拂,陶淵明就以此為名。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號是青蓮居士。之所以取這個號,有人說是因為李白喜歡青蓮,或者是因為青蓮在佛教中象征潔淨,李白取這個意思來作為自己的號。
宋代歐陽修有一個號是“醉翁”,這是因為歐陽修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被貶官到滁州。他用“醉翁”二字表達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也表達自己麵對仕途失意的達觀心態。歐陽修還有一個號叫“六一居士”,這是在熙寧三年被貶官到蔡州的時候,他說自己家有藏書一萬卷,三代以來的金石遺文有一千卷,有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自己這個老頭,一共“六個一”,所以叫“六一居士”。
另外還有許多詩人有號,比如杜甫的號是少陵野老,白居易的號是香山居士,蘇軾的號是東坡居士,王安石號半山,陸遊號放翁,辛棄疾號稼軒等等。
89範仲淹寫《嶽陽樓記》的時候並沒有去過嶽陽樓,他是怎麼寫的?
嶽陽樓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它之所以為天下人所熟知,主要是因為北宋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這篇文章以極其凝練的語句描寫了嶽陽樓頭的萬千景象,也留下了激勵後人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多數人一定認為範仲淹之所以能描繪出洞庭湖畔嶽陽樓上的如此景象,他一定是數次登上過嶽陽樓,流連於風和日麗之時,也徘徊於淫雨霏霏之日。有了這樣親身體驗,他才能寫出這樣的風景。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從《嶽陽樓記》的開篇我們知道,範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在慶曆四年(1044)的時候被貶到了巴陵郡,第二年,滕子京管理下的巴陵郡就已經是政通人和,一片欣欣向榮,於是滕子京重修了嶽陽樓。同時,這一年的夏天,滕子京寫了一封信給範仲淹,請範仲淹為修繕一新的嶽陽樓寫一篇記,同時送給範仲淹的還有滕子京所畫的一幅《洞庭晚秋圖》。範仲淹在九月份就寫出這篇《嶽陽樓記》。由此我們知道,範仲淹並沒有親自登上過嶽陽樓,曆史上也並沒有明確記載說範仲淹之前登過嶽陽樓。範仲淹就是憑借著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滕子京所送的《洞庭晚秋圖》創作了這篇《嶽陽樓記》。
在《嶽陽樓記》中,不僅包含了曆曆在目的風景,更包含著範仲淹對於過往文人騷客的認識,包含著範仲淹心係家國社稷的深沉情感。這些情感並非是泛泛而發,而有特殊的曆史背景。慶曆三年(1043),範仲淹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深知國家內憂外患,所以範仲淹連同韓琦、富弼、滕子京等人力行改革,但卻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慶曆四年,滕子京被貶;慶曆五年,範仲淹被罷免,後到河南鄧州做知州。經曆如此變故,範仲淹不禁反思自己的為官之道,也反複思考曆史上那些入仕為官的讀書人的經曆遭遇,這種思考的結果就體現在《嶽陽樓記》中。他並不認同那些因為仕途的順利與挫折而或喜或悲,他並不以個人的得失為念,而是心係整個天下,既為蒼生擔憂,也為朝廷焦慮。他的人生價值就體現於此,超越了個人的得失。他寫這樣一篇文章,也是要與自己的朋友共勉。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才讓我們記住了範仲淹,記住了《嶽陽樓記》。
90大文豪蘇軾很有學問,可是他給別人改詩歌時,也曾經鬧過笑話,這是怎麼回事?
蘇軾可以說是宋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了,他的文章在宋代的時候就是學子們的必讀,當時有句俗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但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即使是大文豪蘇軾也會有不懂的知識,也會犯錯誤。
話說有一次蘇軾去拜訪丞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在會客,於是蘇軾就到書房等著。蘇軾在書房裏轉來轉去,便看到書案的紙張上有詩句,想來是王安石未寫完的詩作。蘇軾就近一看,不禁笑了,原來那紙上寫著兩句詩:“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蘇軾心想:這也太離譜了吧,明月怎麼會在天空叫,那黃狗又怎麼可能在花心裏躺著呢?作詩怎麼可以荒唐到這種地步!蘇軾手快,提筆就將兩句詩給改了,“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陰”。一輪明月懸在空中,月光灑向大地,一條黃狗臥在花陰之下,多美的意境啊。改動兩個字,兩句不倫不類的詩,就變得優美有意境了,蘇軾很得意。王安石回來一看,心想你真是拿無知當聰明啊,等找個機會讓你看看什麼是明月,什麼是黃犬。後來蘇軾因事被貶到了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在合浦,有一天蘇軾看一群小孩在花叢前七嘴八舌地說:“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羅羅羅,羅羅羅。”蘇軾很好奇,走過去問小孩喊什麼,小孩說,我們叫蟲子快點出來,好捉它。蘇軾湊近一看,見有幾條黃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蟲在花蕊裏蠕動。又問小孩說這是什麼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蘇軾離開花叢,來到一棵榕樹下,聽到樹上一陣鳥鳴,以前沒有聽到過,就問當地人這是什麼鳥,別人告訴他這叫明月鳥。這時候,蘇軾想起了自己改過的詩句,原來自己改錯了。明月是可以在空中鳴叫的,黃犬也是可以臥在花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