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沉醉的晚上》reference_book_ids\":[7267108879975058486,699292567741032346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6,\"start_container_index\":1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2},\"quote_content\":\"《洪水》reference_book_ids\":[7252990126479903777]}],\"1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90,\"start_container_index\":1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6},\"quote_content\":\"《沉淪》reference_book_ids\":[7196848594819746873,6891491533665602573,7172260880405498916,7247323775627168779,7141203152493087757,7233361455247002682,6906743465149729805,7172080380361575460]}],\"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8,\"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quote_content\":\"《沉淪》reference_book_ids\":[7196848594819746873,6891491533665602573,7172260880405498916,7247323775627168779,7141203152493087757,7233361455247002682,6906743465149729805,7172080380361575460]}],\"9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2,\"start_container_index\":9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5},\"quote_content\":\"《王映霞自傳》reference_book_ids\":[6926351771367394317]}],\"6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6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賀新郎》reference_book_ids\":[708048597131723062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4,\"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呐喊》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6641126441,7107491518616734733,7117932081430154276,7109046336028150797,68856151662101821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3,\"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9},\"quote_content\":\"《女神》reference_book_ids\":[6933974675017960461,6960954418984389663,7205451593678851110,702550011979340494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9,\"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5},\"quote_content\":\"《沉淪》reference_book_ids\":[7196848594819746873,6891491533665602573,7172260880405498916,7247323775627168779,7141203152493087757,7233361455247002682,6906743465149729805,717208038036157546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鬱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鍾賢道),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曆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隻是深深的懷念。
——王映霞
王映霞(1908~2000)浙江杭州人,幼年喪父,她隨母住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江南名士,王映霞自小打下國學功底。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師範學校,才貌出眾。畢業後到溫州第十附小做教員。1926年冬結識鬱達夫,1928年結婚。12年後離異。1942年34歲,與鍾賢道結婚,相攜到老。
她是杭州女師的校花,是當年的“杭州第一美人”;她和著名作家鬱達夫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她是男人眼裏的寶貝,她的兩次婚禮都轟動全城,風光無限:1928年,20歲的她與鬱達夫結婚,才子佳人,西子湖畔的婚禮轟動全城。12年後離異。1942年,34歲的她與鍾賢道結婚,盛大婚禮轟動山城。
20歲和34歲,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應該是最美的年華:前者豆蔻年華,青春逼人,驕傲無比;後者成圓滿,豐韻正酣。王映霞,這個有著驚人美貌的女人,在最美的年華,得遇美好的愛情,不僅驚天動地,而且風光無限。都說紅顏多薄命,但王映霞,多子多福,得以長壽。美麗和愛情,在這個女人身上都得到精彩的演繹,作為女人,此生足矣。
“富春江上神仙侶”
一個是才情卓絕的作家,一個是氣質不俗的杭州第一美人,當風流浪漫的鬱達夫和美麗芳華的王映霞相遇後,一段驚天動地的傳奇愛情就此產生。
王映霞生於美麗的西子湖畔,她本姓金,小名金鎖。“鎖”,由金、小、貝三個字組成,意為金家的小寶貝,學名金寶琴。王映霞幼年喪父,後因過繼給外祖父——浙江名士王二南做孫女,於是改姓王,改名為王旭,號映霞。
王二南是當時的南社社員,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王映霞自小受到熏陶,打下良好的國學底子。她先在外祖父開的蒙館讀《三字經》、《百家姓》等,後來進入教會學校——弘道女校學習,自小表現出她的聰明才學,是一個品學兼優、深受大家喜歡的小美女。
1923年,王映霞考入浙江女子師範學校。在這裏,她讀到魯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新文學,也讀到鬱達夫的《沉淪》,她佩服作者的才情,也對小說中那些大膽露骨的描寫臉紅心跳。當然,此時,這位少女萬萬也想不到,幾年後,她會與小說的作者一見傾心,產生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為近代文壇創造了一段言說不盡的佳話。
王映霞天生麗質,勻稱的身材,豐潤飽滿的臉龐,明眸皓齒,一顰一笑,言談舉止之間,顧盼生姿,美麗驚人。時人送她“荸薺白”的雅號,以形容其美麗。又由於生於西子湖畔,又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美譽。據說,王映霞晚年時,女兒推著輪椅帶她去西湖散步,還經常聽到旁邊有遊人情不自禁地讚歎:“這麼漂亮的老太太!”當時她已年近九旬,能得此讚歎,可想她年輕時的美麗。
這樣一個美人兒,自然有很多的追求者。但王映霞既是美人,又兼才學,自然眼光很高,一般人難入她慧眼。所以,男人們隻好看著她每天像個公主一樣,輕盈地飛來飛去,卻絲毫沒有接近的機會。
此時,正值芳華的美女,心中自然也在呼喚著自己的真命天子……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於是,所謂的愛情和緣分就此產生。一切,就好像上天安排好的,專門創造了兩個人的相遇、相識、結緣。
1926年冬,上海淮海路的尚賢坊孫百裏的家。在這個連排式布局,磚木結合,有著西洋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房子裏,王映霞和鬱達夫不期而遇。
鬱達夫是個風流才子,其情史可謂斑斕多姿。他13歲在富陽高等小學堂讀書時,就暗戀鄰家的趙家小少女,後來寫下《水樣的春愁》名篇。據說同時,他還與其他兩位少女發生過戀情。後來留學日本,他與後藤隆子、田梅野、玉兒等女孩子產生戀情。藤隆子被鬱達夫昵稱為“隆兒”,是他住處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一家旅館的侍者;玉兒也是侍女。在東京帝國大學上學期間,鬱達夫又多次去嫖妓,寫下其成名作《沉淪》。
1917年,21歲的鬱達夫奉母命與鄉紳之女孫蘭坡訂婚。鬱達夫為其改名為孫荃,意即孫家香草之意,在他留學期間,兩人書信來往,孫荃不算是他滿意之女,還算感情深厚。1922年3月,鬱達夫歸國,主編《創造季刊》創刊號,發表《春風沉醉的晚上》。1923年至1926年間,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等校任教,1926年底,到上海主持創造社出版工作,主編《創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發表《小說論》、《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此間,他在北京與妓女銀娣有染,在安慶與妓女海棠有染。
直至在上海遇到王映霞,鬱達夫才結束在愛情道路上的曲折追求,這個情場浪子才得以回頭上岸,找到了自己專情的女人——王映霞。
才子佳人的相識,具體細節已經不清楚。重要的是事實,鬱達夫第一眼看到王映霞時,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驚為天人,目瞪口呆了。而王映霞呢?作為一個愛好文藝的青年,由於之前早就拜讀過鬱達夫的作品,早就心有仰慕,如今看到偶像,自然喜出望外。
愛情來時,總是這麼突然,但又似曾相識,一見如故,由來已久。愛情沒有道理。所謂的心靈相吸和緣分,所謂的神交,大概就是這樣吧。
兩個人,很自然地愉快相識。據說,當晚,愛寫日記的鬱達夫就寫下一句話:
我的心被她攪亂了,此事當竭力地進行,求得和她做一個永久的朋友。
王映霞的美麗,一下子把已有妻子兒女的鬱達夫鎮住了。而王映霞呢?作為粉絲,見到心中的偶像,想必也芳心大亂了吧。
從來佳人愛才子,兩個人一見傾心,情投意合。憑著女人的直覺,王映霞感覺到鬱達夫看自己的那深沉而專注的眼光,那眼光如此尖銳,直指她心底,讓她方寸大亂,既幸福又緊張,一種從未有過的暖流湧遍全身。憑著自己多年的情場曆練,多情才子鬱達夫感覺到,眼前這個妙齡美女,對自己久有仰慕,看她那一臉的嬌憨,分明在向自己發送著某種信號。這種感覺讓鬱達夫振奮無比,熱血沸騰……
然而,此時的鬱達夫已經成為創造社的重要成員,由於《沉淪》等作品的發表,已使之聲名卓著,在文學圈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此時他已經結婚生子。更何況,他大出王映霞12歲,種種現狀的束縛,讓他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衝動。但是,眼前的這個女子,青春和美麗逼人,真是讓自己意亂情迷,無法自持啊。
見過鬱達夫後,王映霞的心裏也不能平靜。1927年,舊曆新年剛過不久,王映霞到上海,不知為什麼,迫切想見到鬱達夫。也許因了年輕無畏,許因了愛情的力量,她鬼使神差地寫出一封信,約鬱達夫在孫百裏家再會。鬱達夫正見信,歡喜異常,如約而至。
就這樣,一對才子佳人的愛情,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才子遇到愛情,自然詩情大發。鬱達夫的才情被美女點燃,開始大放光彩。他頻頻地給王映霞寫情詩,一發而不可收拾。詩中那熾熱的感情,熱烈的表白,讓初涉愛情的王映霞興奮、感動、幸福而甜蜜。
鬱達夫既是多情的才子,深諳女人心思,動了真情,自然更得女人歡心,他那多情而熱烈的詩句,對於青春又單純的王映霞來說,自然極具殺傷力——她毫無準備地被俘虜,心甘情願地妥協了……
不到兩個月,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很快如膠似漆,彼此難舍難分。鬱達夫想和王映霞生活在一起,但王映霞要求明媒正娶,鬱達夫嘴上答應,但卻最終沒能與原配離婚。
為了說服王映霞,鬱達夫寫了一封信給她:
我也不願意打散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隻有一次婚姻,結婚與情愛,有微妙的關係,但你須想想當你結婚年餘之後,就不午不日做家庭的主婦,或拖了小孩,袒胸哺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決定你現在所考慮的路。你情願做一個家庭的奴隸嗎?你還是情願做一個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盡可以獨立,你的自由,絕不應該就這樣的輕輕拋棄……
鬱達夫的這種理由,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很勉強,也不能成立。哪個女人,隻要進入婚姻,不是袒胸露背地做母親呢?哪個主婦可以不做家務呢?婚姻對女人的純真和美麗也許有損傷,但同時也能給要求安全和踏實的女人一個歸宿。無論多少喜歡自由和愛情的女人,也需要一個家的溫暖保障。鬱達夫以此說王映霞,是為了讓她耽於兩人愛情的美妙,而不食煙火。這顯然不現實。但是,這對於熱戀又沒有別的選擇的王映霞來說,顯然還是有說服力的——她最終被說服,選擇了愛情,而不是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