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後的冬天,一名美國空軍受國瓊之托,帶了那條曾經在馬尼拉保護董竹君一家的警犬來凡爾登花園家拜訪董竹君。從他的口中,董竹君知道了一些事情,原來當初在馬尼拉乘坐的難民船實則偽裝押運軍火和重要人物。美軍一直在搜索這艘難民船,這時,董竹君才明白為何當初離開馬尼拉後會繞道蘇門答臘海,回想起來,她也是感到毛骨悚然,真是太僥幸了!
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合作並肩作戰拯救國家危亡,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上海竟開始出現畸形的繁榮。房子租金猛漲,房東聞到利益的氣息,又開始大敲竹杠,猛抬房價。
錦江的房東自然也在搞風搞雨,先是找律師,提起了訴訟,可是由於這位律師不熟民法條文,很快就輸了官司。房東再次上訴,加了一條,說錦江不按規矩,私自搭蓋房後天橋,使建築物有倒塌的危險。他自以為抓住了董竹君的痛處,可是沒有想到,董竹君拿出了法租界工部局董事會的許可證,隻得罷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茶室的房東“中華職業教育社”也要收回房子,他們認為在房屋上麵有優先選擇租售的權利。董竹君請律師劉良回信一封,說明了其中的關鍵,敵偽時期,他們工作未停,不能算複原,而且茶室生意清淡,董竹君也沒有少他們房租,遷店不易,希望他們能體諒。可是雙方還是僵持著,直到後麵有人出來調節,加之董竹君為此又付出了一大筆款子,換得了十年租賃期才作罷。錦江正是緊張時期,這筆錢花出去,喜憂參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董竹君總是這樣安慰自己,房子的事敲定,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煩,不用總是惦記著這件事了。
經曆了這兩件事,董竹君陷入經濟緊張的狀況,但是她回國後就一直想幫革命做一點事情,而經濟上的窘況讓董竹君幹了一件錯事。她將錢投入到上海大陸商場交易所的股票市場進行賭博,結果輸錢負債。幸好她不是蒙蔽心扉的賭徒,輸錢後不是想著怎麼把錢贏回來,而是告誡自己以後不要輕易碰這些東西。股票交易本來就是大魚吃小魚,做穩當生意的人如何能在這樣危險的地方賭運氣呢?
董竹君告誡自己,因為股票的事情,家破人亡的慘劇比比皆是,吃一塹長一智吧。她看得通透,倒是沒有低迷,打起精神,接著投身到錦江的創業中。可是1946年下半年全麵內戰爆發,期間國民黨財政赤字驚人,隻能以增發鈔票度日,這段時間,是錦江自創辦以來遇到最大風險的一次。
1946年12月,國民政府推出“法幣”,發行額巨大,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和十二年前相比,大米的價格上漲了整整六十六倍。抗戰八年,一般物價平均上漲一萬倍,致使國民黨財政經濟幾乎崩潰,後來法幣信用破產,大家都在搶購實物。
國民黨政府還下令凡持有金、銀、美鈔而不拿去銀行兌換“金元券”者,槍斃;店鋪、廠家存貨超過兩個月者,輕者嚴懲,重者槍斃。
董竹君明白,這次危機若是處理不當,辛苦創辦的錦江很快就會被這“金元券”吞沒,她從政治上、經濟上估計“金元券”的壽命不過是三五個月,若是聽信了國民黨政府的話,到那個時候金元券貶值,崩潰,又會掀起通貨膨脹,搶購的局麵不可避免。又不知道有多少商家會倒閉,就是錦江也保不住。可是錦江不能倒,地下工作、職工今後的生活、國外孩子們的教育等都需要錢,這令她寢食難安,而錦江處於如此險境,她不能不動腦筋。
思前想後,董竹君想到了一個冒險的計策,那就是借進金元券囤積貨物,當金元券崩潰的時候,再賣出一些貨物,就能還清欠債。既然決定下來,董竹君立馬開始挽救錦江的緊急措施,她到處向友人借金元券,為怕走漏風聲,董竹君將足夠一年用的存貨存放別處。同時,她還做了一本假賬本,防止稅務局的人過來查賬。
記得那時候,董竹君晚上發覺賬本上有漏洞,立馬和賬房先生連夜修改。為了錦江的發展,可謂是心力交瘁。
正如董竹君所料,金元券的壽命並不長,終於在9月25日崩潰。金元券崩潰後,市麵上一片混亂,開始有賣銀元的販子,此時董竹君憑著未雨綢繆囤積一年的貨物,使得錦江二店沒有在這一驚濤駭浪中遭受滅頂之禍。
1948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但是,很多人都是麵帶笑容,他們等待著春季到來,等待著萬物複蘇的那一刻。
也就在這一年,賦閑在合江老家的夏之時在縣城十字路口修建日式建築“四好草堂”,就是不知道他的“四好”是哪四好呢?是避過戰亂的好,還是老來有一休閑隱居之處為好?他在戰時還獨愛日式建築,是因為他懷念和董竹君在日本生活的那些年嗎?他雖日夜以鑒賞書畫金石為樂,可董竹君已經是曆經了幾番生死別離!
錦江保存下來之後,董竹君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回憶著從馬尼拉回到上海後的一些事情,別有一番心酸挫折和感慨,在整頓錦江的同時,她沒有一刻放棄對革命事業的支持。
由於這些年逃難時染了疾病,回到家這段時間,除了整頓兩店的業務和休養身體,想興辦瓷器廠卻一直未成。
盡為光明故
從菲律賓馬尼拉回滬後,董竹君整頓錦江時期,她一直希望和黨取得聯係,同時主動積極地去做一些有助於革命的事情。那時候董竹君剛剛經曆完九死一生的回鄉路,親眼目睹了戰爭對人民的迫害,流離失所的百姓,被魚果腹的難民,橫在車站路邊無人收殮的屍體,想到這些,她心中參加革命的願望更加迫切。
董竹君回到上海不久,當時擔任上海警備司令的楊虎來到凡爾登花園三十一號探望。董竹君知道他思想上存在矛盾,她希望楊虎能夠投身革命大業,但此刻不在同一陣營,她也不敢暴露自己的政治傾向,就在一邊旁敲側擊,暗示他,應該看清局勢,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楊虎曾多次幫助董竹君解決一些創業上的難題,對此她十分感激,如今有機會勸誡他要多做為國為民之事。
楊虎當時很驚訝董竹君的一番勸誡,他知道董竹君一心撲在生意場上,不摻政治,隻關心兒女與錦江的發展,卻不曾想她對政治也是如此通透,真是女中豪傑。董竹君自稱是身在局外和一心愛國所致。當時楊虎沒有懷疑到董竹君的政治傾向,而後,更是多次和董竹君交往,頗多聽取她的建議。
1945年春末到冬季,董竹君已經和黨內取得了聯係,並根據新四軍城工部的間接指示,將一批男女青年送去蘇北淮陰解放區。內戰時期,到處都在抓捕共產黨人,走到哪裏都要受檢查盤問,當時,這批青年男女經過揚州必須有通行證才能放行。董竹君幾番思量之下找到了楊虎,謊稱大後方來了幾十名男女學生,因為抗戰勝利要回家鄉,但沒有揚州的通行證。楊虎對她很信任,立馬囑咐秘書簽了證件,這些青年男女拿著證件才過了揚州的封鎖線。
董竹君記得,當初被送往淮陰縣的青年中,有個叫李美珍的人,她是一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年輕舞女。董竹君看到她時,追憶起自己的豆蔻年華,堂子裏回蕩著她清脆婉轉的歌聲,比起李美珍被人拋棄的命運,她算是幸運了很多,那個時候尚且有一個大英雄保護著她。那個時候,無依無靠的女子最為可憐!
董竹君對這個姑娘很同情,給她介紹工作,讓她在服裝廠當職員,自己養活自己。國璋給她補課,董竹君經常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給她幫助,鼓勵她,讓她重拾信心。並且逐漸啟發她的思想,了解革命民族大義。李美珍獲得了新生,走出了心底的陰暗,誌願做一名共產黨人,加入了新四軍,她希望以後再沒有像她這般遭遇的姑娘。
同時,董竹君將保姆阿金十三歲的女兒也送到蘇北解放區去培養。臨別前,她們恭敬地向董竹君致謝。董竹君根據自己多年的經曆留給她們一句話,革命工作如遇困難,必須跌下去再爬起來!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9日,又在長崎投下一顆。因此,日本帝國主義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3日,正式簽訂無條件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勝利,舉國歡慶!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仍有內戰,董竹君一方麵擔憂國家的發展安危,另一方麵又擔心自己在四川參軍當兵的兒子夏大明。董竹君已經十幾年未回過四川,與兒子亦是骨肉分離十幾年,如今他的兒子分配到了中國遠征軍新一軍,不久將遠赴前線去作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夏大明在香港九龍托人帶信給董竹君,說軍隊暫時駐紮,不日將開往東北作戰,此行一去,不知還能不能再見到母親。董竹君深知戰火無情,況且現在是她最不願看見的內戰,當她冷靜下來之後當即叫國瑛去找楊虎,因楊虎是夏大明軍長孫立人將軍的老師,或許一番請求之下能給夏大明請假兩周,回滬探母後再去前線。
那時董竹君和楊虎的關係甚好,在楊虎的幫助之下,國瑛把大明帶回上海凡爾登花園家裏。骨肉分離十幾載,飽經磨難終聚首,當晚,母子抱在一起失聲痛哭,董竹君終於將這個已經長得很結實的兒子抱在懷裏。
董竹君對兒子講述內戰的性質。在家庭和進步同學以及地下黨人的影響下,兒子本來就對國民黨人發動內戰極為不滿,遂積極響應革命的號召,更是在下一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和董竹君住同一裏弄的一名醫生叫林有泉,經常和她聊天,談論國事,此人熱心正義,有良好的醫德。在受到董竹君的啟發後,他熱誠地參加革命工作。董竹君鼓勵他為蘇北解放區購買醫藥、儀器。有一次,為了讓林有泉了解蘇北的革命形勢,董竹君親自帶著他到上海麥根路垃圾場去見一位姓宋的同誌。
在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為了隱蔽,董竹君裝著很隨意的樣子,低聲和他說笑。等數到那個門牌號,二人瞻前顧後,就和做小偷一樣溜了進去,發現沒有人盯梢才鬆了一口氣。事後,董竹君想起來總是會掩麵而笑,如她這麼大膽的人也有這麼膽小的時候。最終這位林有泉調到安徽,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以小見大,董竹君一直以來靠著對革命事業的理解和覺悟來影響身邊的人,默默地給革命大業添磚加瓦。
當友人和地下黨員危難甚至被逮捕的時候,董竹君不會置身事外,總是苦苦思索,以圖救出這些國之棟梁!
1945年初夏,董竹君得知對自家有恩的張鍚祺和兩位共產黨人被抓,她想到抓他們的日本人並不知他們的底細,必須掩人耳目,趁早把他們救出來。所幸的是她得知林醫生給憲兵隊隊長治過病,於是她托林醫生去找憲兵隊長,首先給出金錢,再謊稱被抓的幾人是林醫生的親戚。一個月下來,才將這幾人保釋出來,此事一來有了林醫生這層關係;二來還是靠著董竹君把握人心,投石問路,上下打點才成功。
還是在這年,董竹君受到黨的指示,要她創辦秘密印刷所,準備在新四軍進攻上海之時,印文件、指示、宣傳品之用,並由她出資與城工部來滬的任百尊協助辦理。對於黨的要求,她總是一絲不苟地做好,當時她正在整頓錦江二店,經濟周轉緊張,但還是從店中抽出一筆資金用在建立印刷廠上。再由任百尊出麵著手秘密盤入馬浪路三七七號(今名馬當路)的永業印刷所。
其後,田雲樵、張執一同誌先後到滬,後者更是在周恩來的安排下領導董竹君開始黨的工作。周恩來一行對董竹君的愛國舉動很是稱讚,認為她是巾幗不讓須眉!董竹君開設的兩家錦江,在明麵上很有地位,大家都知道董老板不喜歡政治,隻是愛國和做生意,這也是這兩家店能成為地下黨秘密安全聯絡點的便利條件!
“永業”開始營業不久,為掩護工作和革命同誌,董竹君覺得凡爾登花園房子既不方便也不夠居住,於是就另在邁爾西愛路(今名茂名南路)一六三弄六號租下一二層和一樓後麵小間、廚房、汽車間。董竹君為了起到掩護作用,平時也不和他們說話,而是約一些有職業的中青年常來一起打撲克牌,以此避開警察的注意。
任百尊自從與董竹君由菲律賓回國開始共同工作起,董竹君一直在政治上掩護他、營救他,經濟上幫助他,直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