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生活中的靜心之道(3 / 3)

正是因為哈尼·費雷在法國銀行陷入困境時放棄了昔日的老員工而選擇啟用更得力的助手,才能讓法國銀行擺脫困境,也讓哈尼·費雷的社會聲望更大。其實人生旅途中充滿了變數,會經曆很多艱難險阻,邁過去就是光明的春天,而在困難麵前倒下去了,就會陷入黑暗的深淵。所以在麵對困境的時候,成敗隻在“選擇與放棄”這一念之間。

22

要在生活的喧鬧中學會放棄

——量力而行:靜下心來,不做無謂的堅持

一位老人,現在已經90多歲了。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玩氣球,五顏六色的氣球成了他的最愛。他對其他的玩具不屑一顧,每次出去玩,手裏拿的總是氣球。

有一次母親帶他去公園裏玩,他照舊拿著氣球。玩了一會兒後他從母親的包裏發現了一個很漂亮的口琴,他擺弄著這個稀奇的東西,還不時地放在嘴邊吹吹。過了一會,他便能吹出動聽的音調。他想要這個口琴,但他又舍不得扔掉氣球,左思右想到底是要哪一個?這時母親滿臉笑容地望著他,也就在這一刻他選擇了口琴,放棄了手中的氣球。

這一天他不隻是學會了吹口琴,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當需要你做出選擇時,你必須毫不猶豫地放棄該放棄的東西。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十分熱愛音樂,而是熱愛經濟學,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音樂,進入紐約商學院學習。他在1950年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並獲得了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機會。正是在這所大學裏他認識了一生中最偉大的良師益友——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阿瑟·伯恩斯教授,伯恩斯教授後來在尼克鬆總統麾下效力。在伯恩斯教授的影響下,他專心致力於經濟學的研究,放棄了一切與經濟學無關的東西,在經濟學的研究上投入了全部精力,很快就成了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在1987被裏根總統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成為被全球矚目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曆經6任總統、掌舵美國經濟18年、曾5次連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一代偉人艾倫·格林斯潘。

艾倫·格林斯潘的成功經曆告訴我們,人的生命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選擇與放棄的過程。放棄並不是不再努力,而是將精力全部投入到更感興趣的東西上,隻有這樣,才能有所收獲,才能取得成功。

科學家曾經用馬林魚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水池中放了一大塊玻璃隔板,自以為是的馬林魚總想著衝過去,卻每次都撞到了玻璃。1次、2次、3次,10次、11次了,撞得頭破血流的馬林魚仍不肯放棄,咬著牙繼續向玻璃遊去,結果還是頭破血流……

我們一定要學會放棄,“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句話中的“能屈”並不是懦弱的意思,而是一種長遠的智慧,是為了以後能“伸”得更遠,就像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擊一樣。

學會放棄,不要像馬林魚那樣愚蠢地堅持,那樣隻會讓自己頭破血流,甚至更慘。一味地堅持沒有希望的希望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放棄就像一針清醒劑,讓你徹底地進行反思,從而使你擁有更加清晰的頭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結合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學會放棄,隻有懂得放棄才會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有三個很要好的朋友住在同一個村莊裏,一個是有錢的富翁,一個是酷愛讀書的才人,還有一個是人人皆知並深受敬仰的大學者。

有一天這三個人商量一起出海遠行,到另一個地方去闖蕩一番。他們上了一艘小船,有錢人為了到新的地方能有一個好的開始便帶了許多的金銀財寶;讀書人為了在船上不寂寞帶了許多書;而那個學者卻隻是隻身一人,什麼身外之物都沒帶。

船行駛在半途中,突然遭遇了暴風雨,為了能讓小船安全靠岸,船家讓他們把東西快點扔掉,可是有錢人不舍得扔掉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財,於是就讓讀書人把書扔了,而讀書人也不舍得扔掉珍藏多年的書,他也要求有錢人把金銀財寶扔了。兩個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學者見到這種情況,對有錢人說:“你當初是怎麼白手起家的,把錢財扔掉就能保住性命,有了性命就可以再創造財富呀,如果不舍棄你的錢財,命都沒了要那麼多錢財又有何用?”然後又對讀書人說:“你已經把書裏的內容全部記在腦子裏了,還要那麼多書有何用?不如扔了還能保你一命。”

二人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有錢人把財寶扔了,讀書人也把書扔了。最終,小船安全靠岸,他們三個人也到達了目的地。就像學者說的那樣,後來,有錢人白手起家又賺了不少錢,讀書人把腦子裏的知識傳授給其他人,當上了老師。

今年已過40的凡林與平常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他在一次一次的放棄中取得了成功。

小時候家境清貧的凡林很懂事,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學習電焊。做了兩年電焊工的凡林,技術上更進了一步,也積累了一些財富。但是後來他發現電焊對眼睛傷害特別大,於是另謀出路。不顧家人反對的他承包了一個很大的工程。因為沒有經驗剛開始困難不斷,連工人也想著法子刁難他,為了讓工程按時完成,他借錢給工人支付工資。曆盡千辛萬苦終於把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可是他發現自己並不具備承包商的能力,於是放棄了這一出路。之後他幾經考察發現海鮮生意不錯,於是說幹就幹,他找準機會積極地向別人學習。一個多月後他掌握了許多海鮮經營方麵的知識,做起了批發海鮮的生意。當然萬事開頭難,起初也有不順心、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他都挺過去了。蒼天不負苦心人,由於他誠實守信,服務熱情,他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客戶也越來越多。客戶們都說他的貨夠斤兩,又幹淨又新鮮,不像其他商家那樣摻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缺斤少兩。於是,人們都想和他做長期生意。聽到客戶們對他的稱讚,他的幹勁更足了。他又進一步擴大了規模,招聘了更多的員工,自己買了貨車去外地進貨,當地有此實力的僅他一家。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他已經成為全市最大的海鮮批發商,在全國各地擁有多家分公司,業務遍及全中國,年獲利上億元。

他回想從創業到現在,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在於懂得放棄,如果當時不放棄每月收入不菲的電焊職業也就沒有做承包商的可能,如果不放棄做承包商就不會有今天的一切。一句話,他將成功歸結於放棄。他奉勸正在創業的朋友:如果你在所選擇的道路上能看到光明,那麼你就繼續堅持,如果在你所選擇的道路上看不到一點希望,即使已經付出了很多,也要學著放棄,不然你會輸得更慘。

23

讓身心隨著規律在動

——規律:把握生命的節奏

世間的一切都有規律,日月交替、四季變化、花草枯榮、朝代更替、生死循環……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有規律,把握這個規律,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身體更加健康,工作更加順利,內心更加平靜。這就是規律的重要性,隻要我們主觀上讓自己的生活接近這個規律,就可以在生活中掌握主動權。

生活中有許多人的作息是不規律的,有人熬夜通宵打遊戲;有人不吃早餐,一天隻吃兩頓飯;有人睡懶覺睡到中午。這些習慣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健康,對我們的心態也產生了很多負麵的影響。

有規律的生活能讓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保持穩定,人的體內是有生物鍾的,生物鍾就是我們身體的內在節律性,我們的身體狀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如果能按照生物鍾來安排一天的作息,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改善我們的心理問題。

人類雖然不能像機器人那樣做到一切都準時準點,但我們隻需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就可以了,這樣就會使我們的心態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有利於我們靜下心來工作,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讓生活變得有規律,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正常作息,保證睡眠充足。睡眠能讓我們放鬆大腦,緩解疲勞。科學研究表明,晚上十一點之前入睡是一種良好的作息習慣。因為根據人體的生物鍾來看,晚上十點時人體的體溫就開始下降,睡意來臨,免疫力增加,激素分泌下降,體內大部分功能處於低潮。如果此時不休息,身體的負荷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健康問題。成年人要保證每天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這樣才能保障身體和大腦獲得足夠的休息。

第二,保證三餐,定時定量。三餐是我們每天活動的能量來源,現如今,很多人都不吃早餐,而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對胃造成持續性損害,還會對精神狀態造成影響。所以不管多忙多累,三餐都必須按時吃,適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吃太少。

第三,適量運動,堅持閱讀。運動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狀態,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用來運動,讓運動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閱讀可以幫我們的大腦充電,也是我們舒緩壓力、調節心理的一種方式,長時間堅持閱讀會讓我們的內心保持活力,心態更加穩定,我們的知識量也會隨之不斷增加。

生活有規律,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保持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延年益壽。一直堅持下去,我們的內心就會遠離狹隘,心境也會變得開闊、靜心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態。規律是生活中靜心的一把有力武器,抓住它,生活中就充滿了美好。

國醫大師楊春波在85歲高齡時仍然非常健康,這個年紀的他身材高大、鶴發童顏、步履矯健,且內心平和自然。楊春波老師的生活極有規律,他每天10點半睡覺,5點半起床,甚至上廁所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除了作息規律,他每天還有嚴格的運動量,在周末會去爬山呼吸新鮮空氣,飲食方麵也有嚴格的規定,而且興趣廣泛,對二胡、集郵、養花、跳舞都十分熱衷。有規律的生活讓他心境開闊、知足常樂,整日笑口常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這正是他身體健康的原因。

良好的生活規律能讓我們的身心進入一種放鬆狀態,降低我們的煩躁感。養成規律的生活後,最明顯的變化是精力充沛,之前讓自己手忙腳亂的事情現在處理起來變得得心應手,心情也舒暢起來,好像世界瞬間明朗了不少,原來的壓力也減少了許多,每天都會有好心情,人緣也變好了。

這就是規律的力量,也是生活的魅力。遵循規律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豐富異常。你的內心充滿了寧靜,情緒永遠在可控製的範圍內,一切就會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西方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村中,有一個活了152歲的老人,他的生活極有規律,不僅身體健康,而且每天都很快樂。一天,國王聽到這個老人的消息便邀請老人來見他,並詢問他長壽的秘方。老人告訴國王:“我就要死了。”這讓國王十分震驚,明明這個老人看上去十分健康,怎麼突然就說自己要死了呢!

果然,在見過國王七天之後,這位長壽老人就死去了。原來國王的召見打破了老人每天的生活規律,人老了之後,養成的規律不能輕易打破,一旦打破就很難恢複了。年輕人的身體養成規律後,一旦打破了他的規律,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情緒上的變化,身體上的不適還是會影響健康的。

良好的生活規律會讓我們的身心舒暢,使我們更好地把握生命的節奏,在內心祥和的狀態中做事、做人,在安寧平和中度過幸福的一生。

24

讓自製為生活導航

——自製:將會讓你的生活開滿鮮花

在日常生活中,吃、喝、住、行、用方方麵麵都離不開金錢,在生活中為金錢奔波、時常為金錢感到煩惱或背負一身債務的人不在少數,所以追求財富自由成為大多數人向往的目標。人們渴望擁有自己的愛好,擁有不用為未來顧慮的財富,擁有安靜祥和的生活,擁有平和安寧的內心。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自製獲得。

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平平淡淡的真,是一種家人之間和睦相處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愜意的微笑,是靜看這個世界紛紛擾擾的心態。真正的幸福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把現在的生活活出滋味,活出寧靜,才是真正的幸福。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散文家,他是一個很會講道理的人,“經商智慧”就是他提出來的,可是他自己卻沒有在經商方麵做出任何成績,而是被奢華的生活蒙蔽了雙眼,最終走向了死亡。

培根出生於英國的上流社會,習慣了上流社會奢華的生活,12歲時父親的去世,讓他的生活一下子變得貧窮,可是他對過去的奢華生活依舊念念不忘,所以走上了借貸這條路。由於經濟條件一直得不到改善,這讓他背負的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甚至用受賄的錢來滿足自己膨脹的欲望,最後落得了個鋃鐺入獄的下場。

像這樣追求自己負擔不起的生活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梅爾維爾勳爵、謝裏丹、米拉波、拉馬丁、政治學家韋伯斯特、數學家開普勒等,這些人都主張鋪張浪費、追求奢華,有著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他們債台高築,最後都落得個悲慘結局,連尊嚴和體麵都遺失了。

社會中的誘惑數不勝數,所以我們要合理地控製自己的欲望,用智慧管理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會讓我們遠離負債。通過勤奮讓自己手中的財富不斷增加,通過自製讓自己拒絕誘惑、遠離煩惱。讓我們的內心永遠清明安靜,這樣才能穿越欲望的深淵,到達成功的彼岸。

查爾斯·蘭博是東印度公司的一個秘書,他的工作就是整理文件,這份枯燥的工作讓他十分厭倦,於是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經過長時間的糾結,最終他辭掉了這份工作,當他拿著薪水走出公司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是全天下最快樂的人,終於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可是,過了兩年的悠閑生活後他發現並自己沒有想象得那麼快樂,他開始懷念起之前那份乏味無聊的工作,他發現在原來的工作中他獲得過不少的快樂,現在無所事事的生活讓他感覺到自己在浪費時間。的確,很多事實表明,一個沒有工作的人會無端的煩躁和無聊,而這樣的生活會極大地損害身體健康,長此以往會產生心理疾病。

泰戈爾曾說:“工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工作讓我們的每一天過得充實,工作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不要像個被寵壞的孩子,動不動就對工作怨氣難平,對上司心懷不滿,然後轉身放棄,這是一種心理的不成熟,一種躁動,麵對這種躁動,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加強我們的自製力,用我們的自製力來修得內心的安寧和平靜。

自製力不僅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還可以讓我們養成影響我們一生的好習慣。

美國的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大煙鬼。有一次,保羅開著自己的車旅遊,寄宿在一家小旅館,淩晨兩點的雨聲讓他醒了過來,他伸手向床頭的煙盒摸去,可惜煙盒裏已經沒有了香煙,這讓保羅內心十分焦躁,便起身尋找香煙,他翻遍了自己的行李、口袋,渴望能夠找到一包香煙,可是卻沒有成功。此時酒吧、餐廳都關門了,想買香煙隻能開車去火車站。

香煙這個東西,越是沒有,對它的欲望就會越大,有煙癮的人都會了解這種情況,當保羅把手伸向雨衣,準備外出買煙時他頓時一愣:自己這是在幹什麼?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成功的商人現在竟然要為了一包煙在半夜兩點冒著雨跑出去,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壞習慣啊!

保羅想了一會,做出了決定,他要戒煙,果然在之後的歲月裏他一根煙都沒有抽過,徹底地戒掉了香煙。他的自製幫他改掉了一個壞習慣,也助他戰勝了自己的欲望。

其實我們在世間最強大的敵人不是挫折,也不是任何人,而是我們自己,長時間養成的壞習慣和思維模式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沒有強大的自製力,就會隨波逐流,最後在悔恨中度過一生。

強大的自製力可以讓你遠離誘惑,改善習慣,修煉內心,獲得平靜的內心和穩定的生活。在這浮躁的社會中,擁有自製力能使我們變得安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