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為情緒求一份寧靜(2 / 3)

幾米在很早以前還隻是一個拿著畫筆,長期依靠給雜誌社畫插圖勉強維持生計的不知名的小人物,那時候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用畫筆改變自己不如意的生活。也許當時的幾米太想得到體麵的生活了,不停作畫的他還沒有看到自己成功的那一刻就在床上一病不起,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差點要了他的性命。出院後,幾米依舊以為雜誌社畫漫畫為生,但是這時的他卸下了心中背負的沉重的擔子,他的漫畫風格也在慢慢轉變。他用平和的心態描繪出他心中多姿多彩的世界,描繪出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不久之後,他漫畫中純淨美好的意境深深打動了一大批受眾,如今他已成為眾所周知的漫畫家。幾米的經曆就像一個人溺水後,隻要盡量忘記自己眼前的困境,將身心放輕鬆,冷靜地麵對現狀,自然就能輕鬆地“浮”上來。

周迅18歲前還在浙江藝術學校上學,那時候她覺得跟同學時不時地唱唱歌、跳跳舞,一天過得就很充實,如果有導演來學校找她拍戲,哪怕接一個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甚至隻要露個麵,她也能高興一整天。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周迅專業課的老師找她談話:“周迅,你能說說你對未來的打算嗎?”當時被叫到辦公室裏的周迅還在琢磨老師為什麼會找她,聽到老師這樣一問,她愣住了,被問到這麼嚴肅問題的她稍稍思考了一陣,才看著老師的眼睛,堅定地說道:“我希望自己十年後成為最好的女演員,並且可以發行一張屬於自己的音樂專輯。”

老師聽到她有自己的目標後,很是欣慰,就接著說:“好,既然你有目標,那我們就開始按照你說的來倒著推演一下,十年以後你28歲,達成了你的目標,成了紅透半邊天的明星,還出了一張專輯;那你在27歲時除了要不斷地接到知名導演的重要戲份外,還要有一份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許多唱片公司試聽;25歲時在你的演藝方麵就要有一定的經驗了,另外在音樂方麵,這個時候就要有很棒的錄音作品出現了;23歲時就要在演藝和歌唱方麵接受更加專業的培訓和訓練;20歲時就要開始學會作詞、作曲的基本方法,在演藝方麵就要試著挑戰大一些的角色了。”

周迅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條條順下來,雖然這樣的安排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每一層這樣依次分開也相當容易,但是周迅感到了恐懼,因為現在的她本應該開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卻還停留在演個不起眼的配角就沾沾自喜的狀態中。一年後從藝校畢業後的周迅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就開始覺醒了,從此她開始對自己所接的角色進行認真挑選,之後陸續拍攝了《那時花開》《大明宮詞》等熱播電視劇,逐漸被大家所熟知。2003年恰好是老師和周迅談話後的十周年,這時候她居然真的發行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夏天》。

老師教給周迅的方法可以稱為“十年倒推法”,為想要達到的長期目標設定一個最終期限,並將這個目標細化分成每一年的任務量,然後再逐步完成每一年的任務量,直到目標實現。

這是能以合理的速度行之有效地完成目標的最佳方式,在緩解長遠擔憂焦慮的同時,能夠有效把握住自己的節奏,達到順利完成目標的目的。

3

人人都懂大道理,卻難以控製小情緒

——療養:學會操控情緒,是擺脫心疾的良方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梅倫·韋斯特認為,認知情緒的模式是有效地管理自我反應的基礎。每個人都會受到自己情緒模式的支配,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緒模式,如此才能有效地進行取舍。識別自己的情緒模式可以幫助你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使你不會受到負麵情緒的操控,從而準確地把握各種變化或挑戰中的核心問題,使自己擺脫因為負麵情緒而導致的心理疾病。

人的情緒跟自身的認知有很大關係。當人對事物的認知角度不同時,就容易產生多種多樣的複雜情緒。所以當負麵情緒出現時,可以嚐試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對事件或事物做出新的理解及認識,使自身的思維能夠跳出原有的局限和刻板模式,讓自己的精神得以解脫,從而使自己的精力轉移到所追求的目標上來。

人當然不可能永遠處在良好情緒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煩惱,那麼就會有消極、負麵的情緒。但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善於調節和控製自己情緒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負麵事件,當感覺到負麵情緒時,就應該學會慢慢調節和控製自己的情緒,絕不能一味地壓抑自己的負麵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壓抑”的方式並不能改變負麵的情緒,反而會使這些負麵情緒在內心深處沉積下來。而當這些負麵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以破壞性的方式爆發出來,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所以,不斷壓抑負麵情緒隻會導致兩種結果:第一是爆發;第二是造成更深的內心衝突,導致人的心理出現疾病。

心理疾病是一種十分抽象的疾病。與生理疾病不同的是,它不能單純地依靠藥物或者像解決其他生理疾病的方式那樣來治愈,但是,兩者的相同點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疾病,都必須找到源頭,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之所以會產生心理疾病,往往是因為人的潛意識情緒和思維方式的錯誤判斷,讓主體被負麵情緒所操控。因此,人應該最大限度地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個透徹而全麵的認知,不能讓負麵情緒操控自己,而應該學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與控製。

有一位國王,一日忽然夢見巍峨的山巒倒塌,清澈見底的河水莫名枯竭,明明是春天,本來應該豔麗爭春的百花卻都凋謝了。國王因為這個怪夢心神不寧,便叫略懂釋夢的王後為他解夢。王後聽了國王的敘述,一臉憂慮地對國王說:“陛下,此夢並非吉兆。山倒了指的是您的江山將要傾倒;君是舟,民是水,一旦水枯了,舟如何能夠行駛,所以流水枯竭意指民眾離心;春天本是百花齊放的好景色,但百花卻凋謝了,隻能說如今好景不長了。”聽了王後的釋夢,本來就因為怪夢而心神不寧的國王更是驚出一身冷汗,人也變得鬱鬱寡歡起來,沒多久就患了一場大病,並且病情越來越重,眼看人就要不行了。

這時,一位大臣聽說了此事後前去參見國王,國王一臉病容地躺在病榻上訴說自己的心事。不承想,大臣聽完國王的話卻一臉欣喜地笑道:“陛下,此乃好夢呀!山倒了,地自然就平了,指的是從此天下太平;水枯了,真龍方可現身,所以陛下您乃真龍天子;花謝則結果,百花凋謝,自然就會結好果,陛下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聽了大臣的話,本來重病難愈的國王頓時好了大半,沒過多久就痊愈了。

其實,國王之所以會病倒,與王後的解夢是脫不了關係的。同樣的事件,因為不同的解釋而產生了完全相對的兩種情況,國王的病其實是心病,王後的解夢誇大了負麵信息,被誇大的負麵信息讓國王心生憂慮、煩惱、恐懼等負麵情緒;而大臣的釋夢則是將負麵的信息轉化為積極的正麵信息,因此,當國王聽完了大臣的釋夢,心病頓時解了大半,心病一解,生理上的病痛也就一並土崩瓦解了。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大臣的解夢就是一服“良藥”,有效地調節了國王的心病,使他從抑鬱中解脫。人之所以會產生心理疾病,往往是因為負麵情緒所致。控製、調節自己的情緒,將負麵情緒調整為正麵情緒就是擺脫心理疾病的好的方式。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為了驗證人的情緒對結果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實驗中,弗洛姆引導自己的7個學生成功地穿過了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但是當弗洛姆打開房間的一盞燈時,在昏暗的燈光照射下,7個學生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房間地麵下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幾條鱷魚正遊來遊去,而水池上方隻搭了一座簡易的小木橋。很明顯,當時他們就是從這座木橋上穿過了這個所謂的房間。

弗洛姆問7個學生:“現在,你們之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個房間呢?”大家都沉默了,弗洛姆又問了一遍,過了許久,有3個膽大的學生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再走一次。第一個過橋的學生以極慢的步子非常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花費的時間比剛剛多很多。第二個學生則因為極度的恐懼,顫抖著上了橋,走到一半時,因為一條鱷魚遊過,嚇得隻好從橋上緩慢地爬了過去。第三個學生剛剛踏上小橋沒走幾步就直接腿腳一軟癱倒在橋上,哆嗦著再也不敢往前移動半步。

於是,弗洛姆又打開房內的另外幾盞燈,房間頓時被照得仿若白晝。大家這才看清了眼前的景象:原來小木橋的下方有一張很大的防護網,這大概是為了保護過橋的人設置的,隻是由於當時光線昏暗,這張防護網的顏色又比較淺,所以大家壓根兒沒看見。弗洛姆又問:“現在有誰願意過這座橋嗎?”令人欣喜的是,這次站出來5個人,弗洛姆問剩下兩個沒有站出來的人:“你們倆為什麼不願意再試試呢?”“可是,這張防護網結實嗎?”這兩個人非常默契地反問弗洛姆。

在這組實驗中,起初在房屋黑暗時,7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可以順利地在弗洛姆的引導下穿過房間,因為此時他們的心裏沒有任何負麵情緒,他們相信自己的老師,所以黑暗和危險並沒有成為他們成功的障礙。可是,當他們在燈光下看到真相後,卻因為心裏的恐懼而無法順利地通過木橋,這是因為負麵情緒使他們產生了心理上的“疾病”。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對事物的認知對自身的情緒調控是很重要的。

人的情緒認知包括感知、思維和決策等一係列的活動。例如,當人們初次接觸一個人時,第一印象是他的外貌、言談舉止,同時還會考慮他說的話有何含義,自己是否想跟他進一步地接觸等。情緒和認知雖然都是獨立的心理過程,但是它們都有自己的發生機製和變化規律,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一般來說,人的正麵情緒像愉快、興奮等,能對認知活動起協調、促進的作用,而人的負麵情緒像擔憂、沮喪等,則會對活動起到破壞、阻斷甚至瓦解的作用。因此,基於情緒的影響,我們必須學會調控情緒,讓負麵情緒遠離我們。

當我們感到情緒消沉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調節它,比如去公園散散步,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做一些健美操運動,逛逛超市;也可以向知心的好朋友或親近的人哭訴一番。心理學研究表明,哭泣對人的負麵情緒有一種“治愈”的功能,人在痛哭後,不愉快的心情會得到緩解,所以人們在調節情緒時可以選擇看一些感人的經典電影,借機將自己的負麵情緒宣泄出來。另外,人們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負麵情緒寫下來,還可以撥打心理谘詢熱線,向專業的心理谘詢師請教,把自己的壞情緒宣泄出來。當然,宣泄隻是我們調節、控製自己情緒的方式之一。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為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去做些什麼,或者將逆境作為人生的動力去努力奮鬥,這樣的話,會更好地幫你擺脫消極情緒,因為一方麵當你在為人生奮鬥時,你的注意力會變得更加集中,讓你沒時間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麵,在你的處境逐漸改善的過程中,你的眼界會變得更開闊,很有可能會使你對生活產生新的看法,這樣你自然就可以從負麵情緒中走出來了。

4

別讓憂思成為一座禁錮未來的“圍城”

——怡然:生活是一個漏鬥,得了失了,怡然

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時代,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至於被拋在後麵。想要加快自己的步伐,就要學會舍棄那些阻礙我們前行的東西,這樣,我們才會走得灑脫自在。

在路上,我們可以心懷初衷一直向前,但心中也應當有一份“天地之間,有所得,必有所失”的淡然之氣,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淡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