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日常行為,解碼孩子真實心理(2 / 3)

6.小小的懲罰

假如孩子是因為想要什麼東西而講髒話,一定不要讓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即便你指明:“說那樣的話很不好”,也不能把他想要的東西給他。

孩子做事有拖遝的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現代孩子所受到的溺愛是非常嚴重的,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幫忙。盡管父母心疼孩子,總是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沒有壓力地生活。但在父母全權操辦的情況下,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父母去做,假如非要自己解決的時候,他們就會采用拖拉的方式。

林媽媽很是苦惱:“我簡直受不了我的女兒了!她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幹什麼事情都是磨磨蹭蹭的,原本半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她磨蹭兩個小時都寫不完,我在旁邊看著,真是要抓狂了!”

林媽媽9歲的女兒每天放學回家後,並沒有瘋跑出去玩,而是乖乖坐在學習桌前,掏出作業本,擺出一副學習的架勢。不過沒寫幾個字之後,就跑去喝水,剛坐下,又叫著要吃東西,一會兒又擺弄橡皮,忙活了半天,作業卻沒寫完。

剛開始林媽媽還會耐心糾正,後來一著急,就開始打罵了。女兒依舊寫作業拖拉,林媽媽無奈,帶著孩子找心理醫生谘詢。

大多數父母都會麵臨一個很煩惱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一件事要說很多遍,孩子才會去做,或者說好幾遍還是無動於衷。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然,有的孩子拖拉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對所要做的事情不熟悉,他們害怕,試圖通過拖拉的方式來逃避,像類似於寫作業、穿衣服、使用筷子等,都容易讓孩子產生抗拒。而且,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會像成年人一樣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他們在乎的是可以多玩耍一天,由於模糊的時間觀念,他們是不會明白“今天的事情必須完成,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的道理。

再者,心理學家也指出,孩子不容易控製自己的注意力,吃飯時看電視,就邊吃飯邊看電視;做作業時聽到外麵有動靜,就會跑出去看看;本來想去刷牙,結果看見小貓過來了,就會逗逗小貓。這些問題很容易造成孩子做事拖拉,因此父母要注意隨時提醒孩子,把孩子從其他的事情中拉回來。

不過,也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安靜,做事緩慢,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就是緊張不起來,做事情慢條斯理。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孩子還是慢吞吞的,急死了父母,孩子卻一點也不著急。

盡管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有很多,不過父母總是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小貼士

1.規定任務,規定時間

父母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問題,規定時間,看在單位時間內孩子可以解決多少問題,督促孩子提高效率。父母在訓練孩子時要下意識地記在心裏,然後在自己做事時爭取盡快完成。比如可以讓孩子先試著1分鍾寫漢字訓練,和一分鍾寫數字訓練,看孩子1分鍾之內到底可寫多少漢字和數字,記下來,進行對比,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

2.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許多父母喜歡在孩子做完作業後,另外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為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這時孩子就會看出其中的端倪,就是孩子一有空兒,父母就會布置新的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拖延完成任務的時間,在做事的時候邊做邊玩,也就是達到了玩的目的,又拖延了時間。那這時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事先估計一下孩子完成任務需要多久,其餘的時間可以讓孩子休息。

3.完成任務即有獎賞

父母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要求他,比如給孩子安排一個任務,規定他在什麼時間一定要完成,假如完成了給予什麼獎勵,相反給予處罰。父母布置任務的時候,要記錄自己給他交代任務的具體時間,假如孩子完成了,你就要遵守自己的諾言,反之沒完成父母一樣要遵守自己的諾言,這樣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

4.以身作則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做事的時候避免有拖拉的壞習慣。否則你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都不能理直氣壯,孩子又怎麼會聽你的教誨呢?父母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做事有計劃,有效率,否則你留給孩子的印象就是拖拉的父母。

5.給孩子製訂作息表

父母可以給孩子製訂規劃表,比如早上7點到7點10分起床,穿好衣服,刷牙。7點15分到7點30分吃早餐。將孩子一天應該做的事情都規定好,讓他去完成,不完成給予處罰,這樣孩子就會自動自發地去做了。

孩子總喜歡說謊

蒙台梭利認為,孩子說謊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心理畸變。她通過對孩子生活習性的觀察發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孩子不能自由地實現自己原有的發展計劃,就有可能導致心理畸變的發生,自然而然,孩子學會了說謊。

孩子喜歡撒謊,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先天具有欺騙和說謊的能力,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甚至包括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擁有一些天生的了解別人心理的能力。

李女士的女兒今年8歲了,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關心孩子的生活、成長和學習,關心孩子的喜怒哀樂。不過她實在沒有想到,孩子竟然開始對自己說謊了。

女兒不想去上學,希望待在家裏,有姥姥陪著,覺得這樣比在學校裏和同學們待在一起舒服多了。有一天晚上,爸爸的肚子疼,姥姥和媽媽都勸爸爸第二天別去上班了,好好在家裏歇著。這樣一來,女兒就覺得生病好,可以不去學校。於是她就開始了,今天跟李女士說這裏不舒服,過兩天又跟李女士說那裏不舒服。剛開始李女士還真擔心孩子是哪裏不舒服,就讓女兒待在家裏。但慢慢李女士發現,女兒是在裝病,而目的就是為了不去學校。

既然孩子說謊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父母就應該因勢利導,在不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說實話,這對於孩子心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應該批評和反對。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幾乎都是善意的,並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那父母應該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謊言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由於一些父母經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這時孩子說謊有時是父母不讓他們說真話。有時候孩子被父母哄騙之後心態發生改變,孩子的感情體驗不管是積極的、消極的,或是矛盾的,都不應該鼓勵他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說,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

有時候父母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比如有人敲門找爸爸,爸爸不願見,就叫孩子告訴找他的人說“爸爸不在家”。或者,孩子由於判斷不準,把心裏想的當作事實說出來,說出自己對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的一種想象,比如“我爸爸有一把手槍”,這種謊言說出了孩子希望的事實和渴望的場景。

小貼士

1.了解孩子喜歡說謊的動機

假如孩子到了能夠分辨是非的年齡依然在說謊,那父母應該找出原因。有的孩子是因為免受處罰而撒謊,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說了真話反而會被懲罰;有的孩子則是出於無奈,在父母的逼迫之下選擇撒謊;有的孩子為了討父母歡心,為了不讓父母生氣,他們最本能的反應就是不承認自己所做過的錯事。

2.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在麵對喜歡幻想的孩子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發揮他的想象力,而是要幫助孩子分辨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而孩子的想象轉化成謊言,有時僅是一步之遙,這就需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子擁有想象力是天性,不過假如父母對孩子的想象力一味地讚許,那就有可能讓孩子的想象轉化為謊言。假如父母一味地反對孩子的想象力,又會扼殺孩子的智力發育。因此,父母需要調整教育方法,及時循循善誘地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

3.樹立良好的榜樣

對喜歡說謊的孩子,威脅或強迫他承認自己的謊言都不是正確的辦法,父母最好可以用一定的時間,冷靜、嚴肅地與孩子談談。孩子承認錯誤之後,父母一定要稱讚孩子誠實的表現,要這樣說“我雖然不滿意你做錯了事情,但幸好你說出了真相,我實在很欣賞你的誠實”。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言行將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不要在孩子麵前撒謊,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杜絕。父母要做到不論對人對事都真心誠意,這樣孩子才能坦誠做人。

4.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從而導致孩子說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奢望他們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父母要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經常與孩子交流,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