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做一個滿意的聽眾(2 / 3)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但是經濟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猶太民族的整體生活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紅盾牌”(羅斯柴爾德乃德語“Rothschild”,意為“紅色之盾”)。

10.2 價值投資——巴菲特

10.2.1 解讀股神

股市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在這裏,那些投資大師們淋漓盡致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遊刃有餘地運用著自己的投資策略。他們演繹了一個個讓人歎為觀止的財富神話,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投資傳奇。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選股,隻有選擇了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股票,才有賺大錢的可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選股決定了股票投資的盈虧。所以,要想在股市上賺錢,成為一名優秀的投資者,就先要學習怎樣選股,而且要跟著那些在股票市場上像巴菲特那樣真正成功的投資大師們學,學習其選股方法和技巧。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彙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複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者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帶來的影響,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占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不要貪婪。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麵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

不要跟風。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

不要投機。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0.2.2 獨特的選股方式

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巴菲特把市場上的眾多公司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投資者應該選擇的“消費壟斷”的公司,第二類是投資者應該盡量避免的“產品公司”。

有些公司在消費者腦海裏已經建立起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形象,無論對手在產品質量上如何與這些公司一樣,都無法阻止消費者仍然去選擇這些公司。對於這類公司,巴菲特稱之為“消費壟斷”公司。巴菲特一直都認為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費壟斷”公司的例子,這可以通過世界最大的百貨連鎖公司沃爾瑪在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市場裏的銷售情況得到證明。

通過調查發現,消費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確實是沒法認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哪一杯又是沃爾瑪的自有品牌。結果,沃爾瑪公司就毅然推出它的可樂品牌,放在幾千家的分店外麵,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自動售賣機排在一起賣。自有品牌飲料不但占據最接近入口的優勢,而且售價也隻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一半。但結果卻是沃爾瑪的自製飲料不敵這兩個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場占有率,而隻是搶占了其他無名品牌汽水的市場而已。

巴菲特在要買下一家公司股份時,常常先這麼問自己:“如果我投資幾十億美元開辦新公司和這家公司競爭,而且又可以聘請全國最佳經理人,我能夠打進它的市場嗎?如果不能,這家公司的確不錯。”隻這麼問還不行,巴菲特還會問自己更深一層次的問題:“如果我要投資幾十億美元,請來全國最佳經理人,而且又寧可虧錢爭市場的話,我能夠打進它的市場嗎?”如果答案還是不能的話,這就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非常值得投資。

這一點,從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上就可以看出。他持有的每一種股票幾乎都是家喻戶曉的全球著名企業,其中可口可樂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吉列刮胡刀則占有全球60%便利刮胡刀市場;美國運通銀行的運通卡與旅行支票則是跨國旅行的必備工具;富國銀行擁有加州最多的商業不動產市場並位居美國十大銀行之列;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則是美國兩大住宅貸款業者之一;迪斯尼在購並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之後,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傳播與娛樂公司;麥當勞亦為全球第一大快餐業者;華盛頓郵報則是美國最受尊敬的報社之一,獲利能力遠高於同業。

必須是那些業務容易理解的公司。巴菲特選擇股票的第二個標準是:追求簡單,避免複雜,投資於業務和財務簡單的公司。

巴菲特常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他掌管的伯克希爾公司旗下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一個企業是從事複雜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的。究竟什麼是簡單企業?可口可樂公司在1999年的年度報表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中說:“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有時直接製成飲料,把它賣給獲得我們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讓他們進行瓶裝和罐裝。”近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幾乎被當成金科玉律,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度報表中。這也就是巴菲特所崇尚的簡單企業的標準。簡單和永恒正是巴菲特從眾多的企業裏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那些業務簡單明了的企業,而一旦擁有這類企業,巴菲特就不願意再出售它們。

必須要有穩定的經營史。雖然不能決定未來,但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很有價值的參考之一,巴菲特對穩定的經營史很重視。

巴菲特認為,成功的過去往往意味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投資者打算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必須弄清該企業是否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果一家企業在過去的成長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經營作風和穩定的經營業績,那麼這樣的企業常常也能承受住未來市場嚴酷的考驗,並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巴菲特認為,那些多年來生產同樣的產品、提供同樣的服務的企業,往往會有較好的投資回報。

巴菲特在選擇吉列公司的股票時,其中的一條原因就是看中了其穩定的經營史。吉列領導本行業如此之久,很少有公司能與之匹敵。從1923年至今,吉列公司一直是世界刮胡刀和刀片市場的領先品牌。多年來,吉列公司為延續此領先地位,投入了上億美元於研究開發中。雖然其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也走過彎路,但吉列還是披荊斬棘,保持住了優勢。1962年,威金森發明了鍍膜不鏽鋼刀片,吉列公司沉著應付挑戰,迅速做出了反應。1972年,吉列向市場推出了雙麵刀片,大受消費者青睞。1977年,公司推出了可旋轉刮胡刀。1989年,公司又推出了感應刮胡刀,這種刮胡刀造型新穎,附加了一個獨立刀片,很受市場歡迎。吉列公司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陷入艱難的財務拮據境地,但公司當時的總裁高曼·莫克爾迅速推出了解決方案。他精簡人員,降低生產成本,停止經營不善的業務,削減開支,終又走出了困境。在莫克爾領導下,吉列的生產率每年提高6%。

從這一條選股標準的角度來說,巴菲特通常拒絕投資幾類公司的股票:剛剛成立的企業;正在解決某些難題的企業;由於以前的計劃不周而打算改變經營方向的企業。

剛剛成立的企業運營時間短,很難根據它的短暫過去推測其未來。麵臨某些重大難題需要解決的企業,如正在進行資產重組的公司,其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因過去的計劃不周而改變經營方向,本身就反映出了企業決策的草率和隨意,將來有可能出現更大的經營失誤。對此,巴菲特解釋說:“我們並不知道如何解決有困難的企業所麵臨的問題,隻是盡量避免投資這些有問題的企業。我們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成就,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飛越七英尺障礙的能力。”

必須具有高股權收益率。巴菲特投資的企業均有較高的股權收益率。他喜歡使用股權收益率這一衡量公司盈利能力最為常見的指標,傾向於挑選那些可以掌握未來10年以上股權收益率變動的公司,更加中意那些不需要股東不斷注入資本金來擴大生產,就可以提升業績和股權收益率的公司。

比如巴菲特在上世紀90年代買入的“華盛頓郵報”,該公司多年以來股權收益率都保持在15%以上,是報業同行平均水平的2倍。“華盛頓郵報”之所以能實現出眾的股權收益率,除了經營有方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報業盈利模式的特性,即多印報紙不需要新增許多投資,而帶來的廣告銷售卻能大幅增長。

這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未來股權收益率會保持在什麼水平。仍以“華盛頓郵報”為例,由於互聯網的普及,在線報紙和新聞以更低的成本對傳統報紙出版構成衝擊,這是未來的趨勢。現在“華爾街日報”網站就做得很成功,訂戶數和廣告額都在大幅增長。如果“華盛頓郵報”還堅守傳統的模式,無法成功轉型,其未來的股權收益率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就很難保持。所以,高股權收益率還得有高質量,並且未來可以持續,不應把股權收益率看作一個靜態的指標。

價格必須要合理。是不是投資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就一定會有最好的回報呢?巴菲特給了否定的回答,因為投資成功的一個必要前提是要在有吸引力的價位買入。何謂有吸引力?就是股票的價格與我們計算的價值相比有足夠大的安全空間。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在企業的價值被市場低估的時候買入。這看似是小孩子都明白的,但在貪婪和恐慌麵前,一切都會變得很複雜。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正是源於他無比堅定的執行力,永遠把安全空間放在第一位。

負債必須要低。巴菲特青睞低負債公司的理由不適用於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巴菲特入主兩家保險公司“GEICO”和“通用再保險”,表麵上看是因為這兩家公司負債率極低,實際上巴菲特是看中了這兩家保險商每年手上有兩百多億美元的閑散資金可供他投資使用。所以,除非投資者是想去相對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否則低負債不能成為一項選股的決定因素。當然,資產負債率長期在50%,甚至70%以上的公司,也是非常麻煩的,但如果公司資產負債率長期低於10%,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可能說明這家公司安於現狀,不敢投入或沒有投入的機會,未來成長性值得懷疑。

必須要有優秀的經營者。巴菲特認為,經營者是企業的帶頭人,能夠決定企業的命運。所以,他在考慮投資或收購某個企業的時候,非常重視管理層組成人員的品質。他曾經在給生意上的夥伴F·C·斯科特的信中寫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發相信,把錢投資到你了解的企業和你能完全信任的經理人,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方法。”

巴菲特認為,優秀公司的經營者必須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他說過,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在買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者,他會親自通過各種渠道來求證公司管理者是否值得信賴,他所看上的管理者都是把熱愛所從事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收入則是其次。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巴菲特和他所投資公司的管理者都明白究竟什麼是確保卓越的因素,這不是僅靠金錢的獎勵就能辦到的。前麵的選股標準多少都可以量化,但選人就很複雜了,尤其對於資源有限的普通投資者甚至是機構投資者,很少有能像巴菲特那樣的火眼金睛,如果不能親自判斷,最好也別道聽途說,把握不了的東西就別作為投資依據。

關於巴菲特,有一點不必懷疑:他所說的話都是對的,但是,隻適用於他本人或他所在的那個市場,其他人僅照搬方法恐怕很難奏效。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去學習所謂選股標準,而是理解其背後的道理,結合適合自己的投資目標,在能夠發揮自己專長的領域裏活學活用。

10.3 金融殺手——索羅斯

10.3.1 冒險家才會成功

1930年,喬治·索羅斯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毅,處事精明,他對索羅斯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從小教育索羅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財富,而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實踐了父親的教誨,將億萬家財都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童年時代的索羅斯在各方麵都表現突出,是各種活動的常勝將軍。父母的寵愛、家境的優越、自身的出色,他是天之驕子,讓人羨慕,但這種生活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歲月,靠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憑借假身份證和好心人提供的庇護,他們一家終於躲過了那場劫難。後來索羅斯說,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1947年,17歲的索羅斯離開匈牙利,準備到先進的西方國家尋求發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爾尼,然後馬上又去了倫敦。原先對倫敦的美好想象被現實粉碎了,這裏不是窮人的世界,是富人的天堂。他隻能靠打零工來維持生計,生活沒有任何樂趣和新鮮感。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1949年,索羅斯考入倫敦經濟學院。索羅斯選修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米德的課程,雖然米德名氣很大,但索羅斯卻認為並未從中學到什麼東西。他喜歡的是另一個自由哲學家卡爾·波普,卡爾·波普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且盡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對於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3年春,索羅斯從倫敦經濟學院學成畢業,但這個學位對他毫無幫助。他去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首先是去北英格蘭的海濱勝地銷售手提袋,而這次經曆讓他感覺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錢的重要性。他開始逐漸放棄以前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尋覓一個能夠提供高工資的工作。為了進入倫敦投資銀行的門檻,他給市裏所有的投資銀行各寫了一封求職信,終於,機會降臨了,辛哥爾與弗雷德蘭德給他提供了一個培訓生的工作,索羅斯可以擺脫長久以來的貧困,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而他的金融生涯也就此揭開了序幕。

索羅斯著迷於這個工作,成了一名在黃金股票套彙方麵很有專長的交易員,尤其是在利用不同市場差價賺錢方麵。他開始有了一些小錢,但是倫敦的單調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成長起來的索羅斯了,他決定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一個冒險家的樂園——紐約闖蕩一番!

1956年,帶著僅有的5000美元,索羅斯來到了美國,先從事證券買賣,後做研究,成為歐洲證券問題專家,並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1963年,索羅斯開始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工作,這是一家主要經營外國證券貿易的美國公司。索羅斯被雇為分析員,一開始,他主要是從事國外證券分析。由於他在歐洲形成了聯係網絡,而且他能夠講多種歐洲語言,包括法語、德語,索羅斯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一領域的開拓者。

1973年,索羅斯和好友羅傑斯創建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剛開始運作時隻有三個人:索羅斯是交易員,羅傑斯是研究員,還有一人是秘書。當時根本沒有人注意這個小不點,但是索羅斯卻在蓄勢待發,他訂閱了大量的商業期刊,每天研究成堆的報告,他在尋找著每一個機會,每一個空隙。

索羅斯的獨特之處在於,在一種股票流行之前,他能夠透過烏雲的籠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為什麼要買或不買。當他發現自己處境不利時,卻總能走出困境。

賣空是索羅斯特別喜愛的招數。索羅斯承認他喜歡通過賣空獲勝而贏利,這給他帶來謀劃後的喜悅。公司把賭注下在幾個大的機構上,然後賣空,最後當這些股價猛跌時,公司就賺到了大量的錢。雖然在別人看來,賣空是太大的冒險,但因為索羅斯事前做足了研究和準備工作,因此,他的冒險十有八九都會以勝利而告終。

10.3.2 打跨英格蘭銀行的人

雖然在華爾街,索羅斯是一名大家熟知的高手,但真正讓他為外界所了解的,卻是20世紀90年代的兩次大危機,而這兩次危機,索羅斯都是關鍵人物。其一是1992年的英格蘭銀行事件。

索羅斯猶如華爾街上的一頭金錢豹,行動極其敏捷,善於捕捉投資良機。一旦時機成熟,他將有備而戰,反應神速。1992年,索羅斯抓住時機,成功地狙擊英鎊。這一石破天驚之舉,使得慣於隱於幕後的他突然聚焦於世界公眾麵前,成為世界聞名的投資大師。

英鎊在200年來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貨幣,原來采取金本位製,與黃金掛鉤時,英鎊在世界金融市場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才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金本位製而采取浮動製,英鎊在世界市場的地位不斷下降。而作為保障市場穩定的重要機構——英格蘭銀行,是英國金融體製的強大支柱,具有極為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強大的實力。從未有人膽敢對抗這一國家的金融體製,甚至想都未敢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