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做一個滿意的聽眾(1 / 3)

9.5.1 保護自己的口舌

多說話並不表明有才智,控製你的口,守住你的言語;人的口中有財富,你要珍惜你的嘴唇。

柯立芝是美國第30任總統。他雖然政績平平,卻也極有特色。

1924年,柯立芝為自己競選連任,以壓倒優勢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共和黨的競選口號是:“保持冷靜,保持柯立芝”。自從入主白宮以後,他常把搖椅放在前門廊裏,晚上坐在那裏抽雪茄。比起其他任何一個總統來,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決策也最少。門肯說:“他在五年又七個月的總統生涯中,所做出的最大功績就是比其他任何一個總統睡得都多——睡覺多,說話少。他把自己裹在高尚神聖的沉默中,雙腳搭在桌子上,打發走一天天懶惰的日子。”人們給柯立芝起了一個“沉默的卡爾文”的綽號,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柯立芝真正能做到隻說三言兩語,甚或一言不發,如果他要這樣做的話。1924年大選時,心急的新聞記者找到柯立芝,問他:“關於這次競選你有什麼話要說嗎?”“No(沒有)。”柯立芝回答說。“你能就世界局勢給我們談點什麼嗎?”另一個記者問道。“No(不能)。”“能談一下關於禁酒令的消息嗎?”“No(不能)。”當失望的記者們要離開時,柯立芝嚴肅地說:“記住,不要引用我的話。”他在加利福尼亞州旅行結束就要返回華盛頓時,電台記者們采訪了他,問他對美國人民有什麼話要說,他愣了一會兒,說:“再見。”柯立芝知道自己該怎樣應付這種場麵。“如果你什麼也不說,”他有一次這樣解釋道,“就不會有人要你去重複。”

據門肯回憶說:“柯立芝作為美國總統的有價值的記錄幾乎是個空白,沒有什麼人記得他做過什麼事,或說過什麼話。”但門肯錯了,柯立芝說過的很多話後來都成了名言警句。

1919年,他擔任馬薩諸塞州州長時,波士頓警察舉行罷工,他對此評論道:“任何人,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沒有權力舉行罷工反對公共安全。”這話使他在全美國出了名,對日後當選副總統頗有效力。

“如果我們能坐下來,保持冷靜,我們生活中五分之四的困難就會消失。”在你準備發表比較重要的言論的時候,是否也能夠保持足夠的冷靜呢?

9.5.2 用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講話

“要以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的話。”這是因為,人隻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建立了巨大金融王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就是“少說”。首先應該傾聽對方的話,建立信任關係,才能獲得成功。

在美國的一個《我是幹什麼的?》的電視節目中,電視主持人向來賓提問,要來賓根據提問猜出他是幹什麼的。這個節目連續播出了25年。開始時,阿琳覺得很難掌握住自己要回答問題的線索。後來,她丈夫馬丁·加貝爾說:“我從這個節目裏得到的結論是,你應該仔細聽別人說什麼,要學會認真傾聽。”阿琳采納了他的忠告,結果非常有效。由於集中注意力聽別人說話,她常常能很準確地回答問題。事實上,她的主要優勢就在於她能注意傾聽。

不過,傾聽不僅僅是獲取信息。一位70多歲的陌生婦女向阿琳表示,“注意傾聽”也是愛鄰居的一種方式。阿琳常在雜貨店碰到這位婦女,這位婦女有著一雙機敏又銳利的黑眼睛。每當她看到阿琳時,立即走過來跟阿琳滔滔不絕地聊天。有時阿琳忙得很,但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不久要去阿堪薩斯一次,”有一天她對阿琳說,“那裏的春天很暖和,這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但是,不等你想念我,我就會回來的。”阿琳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指既僵硬又彎曲。“你一個人去嗎?”阿琳問。“哦,是的。”她說,“我丈夫去世很久了。但是我通過與人們交談,發現了許多像你這樣的人。”

阿琳立刻覺得非常慚愧。那位老婦人是那麼高興,一點也不為自己感到傷心。通過與人交談,她平靜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了。她所需要的,僅僅是能夠傾聽她講話的人們的耳朵。從那以後,阿琳養成了盡量傾聽別人談話的習慣。

擁有一個善於傾聽的好朋友是最好的禮物與喜悅。古希臘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就說過:“多說話並不表明有才智。”一位古羅馬哲人從中揣摩出了造物主的意圖:讓我們多聽少說。孔子主張“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是眾所周知的了。明朝的李笠翁也認為:“智者拙於言談,善談者罕是智者。”當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訥者。但是,信其反命題是成立的:誇誇其談者必無智慧。

曾經讀到一則幽默,大意是某人參加會議,一言不發,事後,一位評論家對他說:“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聰明;如果你聰明,你做得很蠢。”當時覺得這話說得很機智,意思也是明白的: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聰明;聰明人因沉默而未表現其聰明,所以蠢。仔細琢磨,發現不然。聰明人必須表現自己的聰明嗎?聰明人非說話不可嗎?聰明人一定有話可說嗎?再也沒有比聽聰明人在無話可說時偏要連篇累牘地說聰明的廢話更讓人厭煩的了,此時他不但做得很蠢,而且他本人也成了天下最蠢的一個家夥。

公平地說,那種僅僅出於表現欲而誇誇其談的人畢竟還不失為天真。今日之聰明人已經不滿足於這無利可圖的虛榮,他們要大張旗鼓地推銷自己,力求賣個好價錢。於是,我們接連看到,靠著傳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詩人發出摘冠諾貝爾的豪言,俗不可耐的小說躍居暢銷書目的榜首,尚未開拍的電視劇先聲奪人,鬧得天下沸沸揚揚。在這一片叫賣聲中,常常使人想起甘地的話:“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訓練之一。”吉辛則說過:“人世愈來愈吵鬧,我不願在增長著的喧囂中加上一份,單憑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獻了一種好處。”這兩位聖者都是不尚於言談的人,看來決非偶然。當然,沉默者未免寂寞,可那又有什麼?說到底,一切偉大的誕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廣告造就不了文豪。

種種熱鬧一時的吹噓和喝彩,終是虛聲浮名。在萬象喧囂的背後,在一切語言消失之處,隱藏著世界的秘密。世界無邊無際,有聲的世界隻是其中很小一部分。隻聽見語言不會傾聽沉默的人是被聲音堵住了耳朵的聾子。懂得沉默的價值的人卻有一雙善於傾聽沉默的耳朵,如同紀伯倫所說,他們“聽見了寂靜的唱詩班唱著世紀的歌,吟詠著空間的詩,解釋著永恒的秘密”。一個聽懂了千古曆史的沉默的話語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樣說話的。

人在喧囂和繁忙中要能鬧中取靜。這樣,才能更好地沉思,才能顯出你的睿智。

要學會認真傾聽,用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講話。

9.5.3 會說成就財富

建立了巨大金融王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就是“少說”,但卻強調一定要“會說”,這樣的“會說”成就了猶太人高超的談判能力,贏得了無數商戰中的勝利。

猶太人認為,談判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三言兩語說得好就會贏得人心,口若懸河說不好也會招來殺身之禍,一定說該說的話、恰當的話,有利於談判結果的話。因此,猶太人在談判時特別小心謹慎,從不信口開河,並在談判前盡可能地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對談判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測到,並拿出相應的對策,做到成竹在胸。因而,猶太人在談判時氣定神閑、幽默風趣,能夠輕易地控製談判氣氛,並取得談判的勝利。

美國西部一名牛仔闖入酒店喝酒,幾杯黃湯下肚之後,便開始搗亂,把酒店整得一塌糊塗。這還不算,到後來,他居然又掏出手槍朝著天花板亂射,甚至對著酒店中的客人。就在大夥兒一籌莫展之際,酒店老板——一個瘦小而溫和的猶太人,突然一步步地走到那牛仔身邊,命令他道:“我給你五分鍾,限你在五分鍾之內離開此地。”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名牛仔真的乖乖收起手槍,握著酒瓶,踏著醉步離開酒店,揚長而去了。驚魂未定,有人問老板,“那名流氓如果不肯走,那你該怎麼辦?”老板回答:“很簡單,再延長期限,多給他一些時間不就好了。”

在任何時候,猶太人為人處事,絕不盲目衝動,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商業談判中,事先了解對手,摸清對方底細,是猶太商人一定要做的準備工作。這就說明,一旦你淪為猶太商人的談判對手,尚未正式坐到談判桌上,你的相關情況,比如企業的各種資料,甚至個人的身世、嗜好等,全都掌握在猶太商人的手中。如果你沒有絕對的把握,那麼,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坦誠地告知一切,不要刻意地隱瞞和矯飾。當然,如果你能預先判斷,給對方製造一個假象,在關鍵時間拿出撒手鐧,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猶太商人有著很強的原則性,凡事以賺錢盈利為最高目標,絕不做無用之事,既然雙方能坐到談判桌上,猶太商人的誠意就不容懷疑。明白對方同樣存有合作成功的希望,心理上就不必有任何負擔,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反而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另外,有人還說猶太人是數字化的民族,特別是猶太商人,在談判前就把賬都算清楚了。若事先有所準備,用準確無誤的數字來說服對方,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數字能顯示他們的精明,但是最精明的地方還是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數字意識和豐富的數字知識,所以猶太人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經商的時候,他們都可以熟練地把數字玩弄於股掌之間。猶太人的皮包裏一直會有一個計算器,他們對數字有著絕對的自信。

不僅僅是口頭語言,猶太商人還善用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形體語言,來活躍談判的氣氛,以此來增強談判雙方的認同感。在語言的使用上,猶太商人很少用“我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而是采用“您認為如何”這樣的話語,以示對對方的尊重,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從而輕鬆達到自己的意圖。在對待產品價格的協商、契約的最終簽訂等問題上,猶太商人也有比別人高明的地方。然而不管怎麼說,隻要是麵對猶太商人,你就應該明白,對手是世界上最精明、最強勁的,任何疏忽和遺漏,都有可能令自己追悔莫及。一般情況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充分準備。猶太商人行事嚴謹認真,有備而來,從不盲目上陣,隻有綜合各方麵的信息情報,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10.1 猶太人首富——羅斯柴爾德

10.1.1 傳奇的財富家族

當曆史進入21世紀的第八個年頭的時候,有一個財富幽靈在中國的商圈徘徊,它的名字叫——羅斯柴爾德!

這是個猶太家族。

有人說,它的家產有5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體地球人忙碌一年創造出來的國民生產總值!

有人說,它是發動“貨幣戰爭”的幕後黑手——貨幣金本位是它廢除的;美聯儲是他家開的;世界上的每一次股市崩盤,金融危機都是它策劃的;每一次美國總統出事,都有它的份兒——林肯是它殺的,肯尼迪是它殺的,裏根遇刺也是它搞的;希特勒沾了它的光;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它都陷入其中;摩根、洛克菲勒、索羅斯、巴菲特背後都有它的影子;而且,現在逼人民幣升值的也是它!真是個磬竹難書的財富魔鬼!但,這個猶太家族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

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富過八代而不倒的家族企業——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從不上市圈錢的企業集團,以猶太民族特有的韌性和獨一無二的人生哲學,加上對財富的敏銳嗅覺,從容走過了長達200年的白手起家、發展壯大和頂峰輝煌之路,最終邁入了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基業長青。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麵的控製者,一個控製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隻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20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麵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製。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曆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10.1.2 團結構築家族財富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嘎然而止。”“隻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曆史的發展。

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聰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他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他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走進了生意場。當時,他20歲,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並依靠當地有權勢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他不僅經營棉製品、煙酒,並開始從事銀行業,20多年之後便成為法蘭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在法蘭克福經營,其影響僅限於德國。然而,目光遠大的梅耶·羅斯柴爾德讓他的5個兒子走出法蘭克福,走出德國,分散到歐洲各地。

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向國外發展的是梅耶的三兒子內森。他於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當時歐洲正值拿破侖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托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內森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係。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詹姆斯派到法國,在巴黎站穩了腳跟。幾年後,老二所羅門、老四卡爾又分別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分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由老梅耶·羅斯柴爾德與大兒子阿姆歇爾坐鎮老家法蘭克福,其他幾個兒子分布在倫敦、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業帝國。

羅斯柴爾德兄弟經營技巧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他們分布在歐洲各國的分支獲取政治、經濟情報,迅速互相溝通。這樣,他們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經濟動向,提前采取行動,出奇製勝。

例如,當1814年拿破侖與歐洲聯軍對抗時,戰局變化無常,英國的證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氣。後來,戰事發生逆轉,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倫敦的內森在英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前便預先得到情報。他趁倫敦債券價格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結果大大地賺了一筆。一個世紀之後,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由於羅氏家族消息靈通,被人們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

到19世紀中葉,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羅氏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複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複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勳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總之,羅氏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利奧波德·列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二百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隻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人們對這個家族的成功活動也有種種評說,有人把它看作是猶太人智慧、財富、影響以及慈善事業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為猶太人企業用金錢征服世界的一個活樣板。

他們以獨特的猶太人的行為處世方式,在異國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營財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輝煌曆程中,始終保持著不竭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其家族雖然支脈龐大,但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力量。

在反猶浪潮滔滔洶湧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借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他們一方麵以拒絕向反猶國家貸款來抵製反猶國家,另一方麵給猶太人的慈善事業,甚至猶太複國主義事業以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