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說,您曾經擔任過,對嗎?而且,職務還挺高,是吧?”
“最高職務是副排長。不過實際職務還高些。我們的排長因為實在遲鈍和無能被送去進修,進修出來之後至少得當個炮兵連長,但不再回到我們炮兵營。因為我是個挺棒的測繪兵,小夥子們也都聽我的。這樣,我雖然隻有上士軍銜,卻擔任了兩年代理排長。”
“既然是這樣,您何必推辭呢?如今這差使也會使您滿意的。”
“這真是妙不可言的邏輯——會使我滿意!而民主呢?您豈不是在踐踏民主原則:病房的人又沒選我,選舉人連我的履曆也不知道……順便說說,您也不知道……”富有幽默感的主人公是一個懂得拒絕的人。他婉言謝絕了薇拉要他擔任臨時病房裏的組長的建議。他首先擺出自己謝絕的理由,並讓被拒絕者完全認同了這些理由。總之,好的婉言謝絕往往產生幽默的笑聲。而當你帶著幽默的態度去拒絕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產生委婉曲折富有說服力的幽默故事。在一個酒吧裏,兩位朋友的談話如下:甲:“威士忌加點水,好嗎?”
乙:“謝謝!我可以喝點別的飲料嗎?”
甲:“當然可以。不喜歡威士忌嗎?”
乙:“我好像還沒有品嚐出威士忌的妙處,大概是還沒長大吧!”
甲:“那麼,要喝點什麼?”
乙:“我喜歡鳳梨這些水果摻在一塊的綜合果汁。”會話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自然能夠釀出快樂的氛圍。雖然是同樣的意思,如果說“這個我不喜歡”或是“那個我不喜歡”,感覺上則相差甚遠。
一個人要會說“好”,也要在該拒絕的時候會說“不”。不會說“不”,你就不是一個品格完整的人,你會變成一個不情願的奴隸,你會成為別人的需要和欲望下的犧牲品。
畫龍點睛,含蓄幽默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它能表達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同一個意思,長短不同的句子具有不同的表達效果,一般書麵語中用長句子的時候較多,因為書麵語講求邏輯嚴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表達和接收的方便,我們則較多使用短句表達我們的想法。
所以,一般的生活用語大都簡短有力。比如在日常交流中,經過很長時間的沉默後,以一兩句畫龍點睛的話去作總結,就會產生令人難以抗拒的幽默效果。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向一位女作家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女人要婚姻持久,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
“一個耐久的丈夫。”女作家隨口答道。那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但女作家又不能不回答,為了避免過多的糾纏,女作家一句“一個耐久的丈夫”,既幽默、簡潔,又發人深省,可謂“一語驚人”。
其實,生活是個很大的舞台,在這個大舞台的很多場景裏我們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演出一幕幕“一語驚人”的劇目,女作家可以成為主角,小女孩也可以。在蕭伯納訪問蘇聯期間。一天早晨,他照例外出散步,一位極可愛的小姑娘迎麵而來。蕭伯納叟顏童心,竟同她玩了許久。臨別時,他把頭一揚,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的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可是世界上有名的蕭伯納!”蕭伯納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自己偶然間竟會遇到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
“您就是蕭伯納伯伯?”“怎麼,難道我不像嗎?”“可是,您怎麼會自己說自己了不起呢?請您回去後也告訴您的媽媽,就說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了不起的蘇聯小姑娘!”上麵故事中,蘇聯小姑娘不但“一語驚人”,“驚”的還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她聰明幽默地展示了人人平等、自信等值得讚揚的信念,從而一語驚醒了表現得有些驕傲的蕭伯納。
就像上麵故事中的蕭伯納一樣,一些做出了偉大成就的人往往有自大的毛病,他們說話、做事也往往以自己為中心,甚至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驕傲。作為他們身邊的人,你有責任委婉地提醒他們不要過於狂妄自大,這不但能夠保護自己免受他們的傷害,而且這對他們自己也是很有好處的。有一次,拿破侖對他的秘書說:“布裏昂,你也將永垂不朽了。”布裏昂迷惑不解,拿破侖提示道:“你不是我的秘書嗎?”布裏昂明白了他的意思,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反問道:“那麼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拿破侖答不上來,便高聲喝彩:“問得好!”上麵這個幽默例子,應該屬於機辯的類型。機辯在某種程度上講,有一定反擊性。當對方出言不遜足以傷害你的自尊心的時候,及時地、機智幽默地加以反擊,也就能一語驚醒他。下麵這個故事中病人所用的也是一語驚人式的幽默。“能告訴我,你為什麼要從手術室跑出來嗎?”醫院負責人問一個萬分緊張的病人。
“那位護士說:‘勇敢點,闌尾炎手術其實很簡單!’”
“難道這句話說得不對嗎?她是在安慰你呀。”負責人笑著對病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