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祹,字元正,朝鮮族,朝鮮王朝第4位國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朝鮮半島古代著名政治家、語言文字學家、改革家,朝鮮文(諺文)的發明者之一,朝鮮乃至東亞曆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即位前被封為忠寧大君,廟號世宗,諡號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葬於京畿道驪州城山英陵。韓國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他也被稱為海東堯舜。
朝鮮世宗大王,名李祹,字元正。朝鮮的朝鮮王朝第四任國王。22歲即位,在位31年,享年53歲。他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他本人也成為朝鮮曆史上最為賢明的君主。
李祹明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6日)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明永樂六年(1408年)封忠寧君,和沈氏(後來的昭憲王後)結婚。四年後進封忠寧大君。
其實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李祹似乎與王位無緣。然而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化。據明史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詔聽王所擇。因上表謝,並陳己年老,請以祹理國事。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封祹為世子”。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世子。
就在當年的八月八日(1418年9月),身心疲憊的太宗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祹,李祹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世宗大王。退位的太宗在宮內仍保留一定權力,並掌握軍事大權直到四年後他去世。
世宗即位後第二年五月,為清除對馬海峽倭寇的侵擾,在太宗的建議下派兵東征對馬島,次年9月,俘虜倭寇首領。1443年簽訂《癸亥條約》,確立了在對馬島的宗主地位,對日本開放貿易。在北方,世宗時期繼續侵占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明朝女真人的領地,並在新占的土地上建城、移民,拓展了領土。
經濟方麵,世宗進行了土地稅改革、限製佛教勢力、注意賑濟災民、編纂多部農書,促進了農業生產,減輕了農民負擔。
政治上,世宗加強了中央集權,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還完善了各種製度。
世宗在文化方麵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位期間最著名的貢獻就是創製了朝鮮字母,使朝鮮族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此外,世宗在天文、曆法、禮樂方麵也有所成就。世宗使儒教國家名副其實地得到了實現,並在人們心目中造成了一種現代國家意識。
在昭憲王後死後變得特別崇信佛教。世宗大王身體虛弱,因患有風疾從三十歲起就飽受肩膀酸痛的苦楚,又因患皮膚病經常泡溫泉治療。到晚年健康日益不濟,於是效仿其父,於明景泰元年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珦(1450年~1452年在位)。當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5月18日),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廟號“世宗”。初葬廣州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世宗將朝鮮王朝推向了鼎盛。但是,他的繼任者卻不能守成父祖之業,將王朝托入苟延殘喘的境地,積貧積弱維持了四百餘年。世宗時代燦爛奪目的光芒背後,也不免有不少扼腕遺憾。
世宗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世宗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製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麵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製”和“議政府署事製”,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製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
世宗時代的朝鮮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
朝鮮早在高麗王朝末年就開始遭受倭寇騷擾。朝鮮太祖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對倭寇征撫並用,但始終沒有完全解決倭寇侵擾的問題。世宗即位初年,倭寇再度活躍,各地警報不斷:世宗元年(1419年)五月,忠清道、全羅道傳來警報,倭船數十艘集結海岸,襲擊朝鮮兵船。
李之實為右軍節製使,率領諸道軍船200餘艘,諸色軍士17000餘人,於當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發,向對馬島進發。史稱“已亥東征”(或應永外寇)。上王太宗親自拜將授鉞,世宗親臨漢江亭北餞行。此次東征朝鮮打死700名、俘虜110名倭寇,並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麵則有180人陣亡。九月,對馬海峽倭寇首領被捉獲,並押到朝鮮王宮。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癸亥條約》簽訂。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接受朝鮮王朝對對馬島的宗主地位。朝鮮方麵讓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控製對馬海峽的非法海盜活動,給予其貿易優先權代理韓國統製日本各地的朝鮮貿易;對馬海峽倭寇按協議接受朝鮮官職並向朝鮮朝貢。然而,東征和條約都未能也不可能徹底消除倭寇的侵擾,此後二百年間,日本依舊時時威脅朝鮮。另外,對馬和朝鮮的特殊關係並沒有否定對馬和日本中央政權的關係,朝鮮王朝領議政申叔舟在1471年撰的《海東諸國紀》記載對馬島屬於日本國西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