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位天皇(1 / 3)

神武天皇是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為神日本磐餘彥,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毗古命。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為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根據《古事記》與《日本書紀》(簡稱“記紀”)記載,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下凡於九洲日向的高千穗山峰,與木花開耶姬生了火降芹命、火明命和彥火火出見尊。其中彥火火出見尊娶海神之女豐玉姬,生了鸕鶿草葺不合命,然後鸕鶿草葺不合命又與玉依姬命生了五瀨命、稻冰命、禦毛沼命、若禦毛沼命,其中若禦毛沼命即日後的神日本磐餘彥。

聖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說,編排了“皇紀”。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聖德太子在斑鳩宮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現一次,亦稱一輪。按道皇居二重橋教的說法,每一輪辛酉年是發生變革之年。而第21輪的辛酉年則是發生徹底的大變革之年。於是,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曆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曆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實際上公元前7世紀的日本社會尚處於原始社會前期。當時日本尚處於采集經濟階段,沒有階級,沒有部落,焉有政權?

根據記載,神武十五歲立為太子,並娶吾平津媛為妻。四十五歲時與諸皇子商討東征之事,該年(甲寅年)十月即橫渡瀨戶內海,意圖征服東土。曆經半年的旅程,途中經築紫、安藝、吉備等地,終於河內國登岸。

這時大和國的土豪長隨彥因恐懼皇子入侵,遂於孔舍衛阪率兵迎戰。激烈的戰事中,磐餘彥尊會神領悟到身為日神之後裔不應向日征討,於是向後撤軍,改由紀伊繞道進軍,途中,五瀨命於前次戰役中箭受傷,不久傷重身亡。之後在海上遇到暴風雨,稻冰命和禦毛沼命以身殉海以求平安,僅剩磐餘彥尊一人繼續前進。最後,他在熊野的荒阪津登陸,卻因誤殺鄰近居民而遭神懲罰,全軍中毒而不得前進,幸賴武甕雷神賜布都禦魂劍始能行軍。之後又在前往中洲的山中迷路,幸賴八咫烏指引,方抵達目的地。

交戰之初,磐餘彥尊連戰卻無法取勝,可戰到一半突然天色大變,隨之於磐餘彥尊弓上停著一金烏。由於金烏的光芒刺眼,長隨彥軍無法張眼迎戰敵人,於是磐餘彥尊軍大勝。為報殺兄之仇,獲勝的磐餘彥尊軍窮追猛打,不放過任何打擊敵軍的機會,因此逼的長隨彥與磐餘彥會麵,並說出不投降的真相:原來其妹婿饒速日命也是天之孫,而天孫不該為兩種,故其懷疑磐餘彥尊的神性。

但和饒速日命見麵之後,透過信物的交換,兩人皆彼此認定對方為天神之孫,但饒速日命怪長隨彥之凶殘不改,將其殺死,並追隨磐餘彥。至此,磐餘彥正式定居於大和。可此時大和四周仍由稱為土蜘蛛的土著勢力把持。經過六年的東征西討,方平定各方勢力,始建立起大和朝廷。

辛酉年正月,磐餘彥尊即位於橿原宮,並因原妻吾平津媛留在日尚,又娶三輪大物主神之女媛蹈韝五十鈴媛命納為妻,隔年對追隨者一一論功行賞。即位第三十一年巡幸天下,第四十二年立皇太子,在位七十六年後駕崩,隔年秋天葬於畝傍山東北陵(《古書記》說葬在畝傍山詹北白禱尾)

由於時間久遠,加上大量神話的色彩,今人無法斷定世上是否真存在過神武天皇這號人物。因此如何解讀“記紀”兩書關於這位開國天皇的描述便成為解答這號人物的關鍵。

神武即位的“辛酉年”,在中國史書上即有“辛酉革命”的簽緯之說,因此即位時間很可能是後人編出來的。至於“神武”本身即是種漢式的諡號,而“神日本盤餘彥神”卻是和式的諡號,很顯然兩者應來自於不同之處。此外,“若禦毛沼命”這名字又帶有五榖神的意義,而橿原乃至大和一帶自古便是重要的穀倉,且此處關於盤餘彥的傳說也十分之多。很有可能這些故事和在一起,便構成神武這傳奇性的開國天皇。

另外,有種說法指出神武天皇就是秦朝時被秦始皇派遣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方士徐福,他和數千個童男女隨從在到達日本之後一去不返,徐福更成為後來的神武天皇(日本現有的徐福墓是即附會此一說法而立),而現時的日本人(大和民族)亦被指是徐福和這群童男女的後裔。但很顯然,這說法缺乏證據支持,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與神武的故事差異頗大(徐福登陸的地點眾說紛紜,自稱為登陸點的地方遍及全國)。因此,並無多少說服性。